珠江口「八門全開」 黃茅海跨海通道通車翻轉「東強西弱」格局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大陸推動「港珠澳大灣區」建設,要藉由三地連動,結合高質量發展的內涵,使南方經濟發展更上一層樓。黃茅海跨海通道通車後,東連港珠澳大橋,從珠海向西跨越黃茅海水域,掠過雞啼門、虎跳門、崖門三門,在江門向西連接西部沿海高速,使得珠江東西兩岸「東強西弱」的固有發展態勢轉換成均衡發展的格局。

▲位於珠江出海口的「珠江八門」地理位置圖。(圖/翻攝南方都市報)

《上觀新聞》報導,港珠澳大橋是第一條連接粵港澳三地的紐帶,黃茅海跨海通道將「承東啓西」貫徹到底。橫貫東西的兩道新「產業走廊」(港珠澳大橋、黃茅跨海通道)已經形成,珠西都市圈的目標很明確,「通過交通大動脈承接東岸城市功能和產業轉移,更新在大灣區產業分工中的角色,爲經濟注入新的增長動力。」

廣州在清朝「五口通商」前爲當時對外商業貿易的「有限制」通道,一直都是中國貿易的重鎮,同時,珠江是大陸南方最大的水系,「珠江八門」一字排開,成爲河海交會的分界,更是成爲對外貿易的重要門戶,因而得名。

珠江八門分別爲虎門、蕉門、洪奇門、橫門、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崖門,八大口岸分散在珠江東西兩側,使得包括廣州、東莞、佛山、江門、中山等城市都有出海口,然而,經濟發展「東強西弱」是大灣區珠江口兩岸的明顯特徵。

▲連接深圳與廣東中山的深中通道。(圖/翻攝新華社)

外界常以珠江東岸「深莞惠(深圳、東莞,惠州)」和西岸「珠中江(珠海、中山、江門)」做比較,深莞惠2023年的GDP合計5.22兆(人民幣,下同),珠中江卻只有1.21兆,連深圳一城的GDP都達不到。

珠江八門裡最富盛名的便是最東邊的虎門,也是林則徐禁鴉片之處,自清朝便得利於國際商務,有着繁榮的發展,虎門在2023年的GDP達738.8億元,最西邊的崖門鎮,GDP僅約虎門鎮的十分之一。

▲夜幕低垂下的黃茅海跨海通道。(圖/翻攝新華社)

大陸南方經濟崛起時,歷經虎門大橋、南沙大橋、港珠澳大橋和深中通道的通車,先後打通珠江口虎門、蕉門、洪奇門、橫門、磨刀門等「五門」的經脈,使廣州南沙、中山翠亨、珠海橫琴等區域經濟飛速上漲。

正式通車的黃茅海跨海通道則是掠過「雞啼門、虎跳門、崖門」等餘下三門,自江門向西連接大陸西部沿海高速,成爲珠江口的「關鍵一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