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代三大法寶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
□記者 王興亮 武漢報道
長江奔涌,川流不息。每當“長江三峽1號”純電遊輪往返“兩壩一峽”,在江面劈波斬浪之時,定會爲自己的“澎湃之心”――搭載的寧德時代(300750.SZ)動力電池而自豪。
從2011年成立至今,寧德時代用不到15年的時間,取得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績。從汽車、船舶到飛機,電池產品應用於海陸空等各種場景;全球每3輛電動車,就有1輛搭載寧德時代電池;在動力電池領域,市場份額已連續7年高居全球第一;在儲能領域,連續3年儲能電池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一……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全球新能源電池行業中,寧德時代可謂頭號成功典範。驚歎之餘,人們不禁要問:在過去十幾年中,寧德時代做對了什麼?
堅持科技創新 構建產業核心競爭力
每天清晨,“長江三峽1號”遊輪從三峽遊客中心碼頭緩緩起航,帶着遊客一路欣賞葛洲壩的壯觀和西陵峽的美景,向三峽大壩進發。
該遊輪於2022年3月在湖北宜昌首航,是我國彼時自主研製的全球載電量最大的新能源純電動遊輪,搭載由寧德時代製造的磷酸鐵鋰電池,能滿足最大容量7500千瓦時、船舶續航約10小時的推進和其他用電需求,填補了我國電動客船領域的多項技術空白。
這只是寧德時代持續不斷強化科技創新、打造產品與技術領先優勢的一個縮影:
2021年,寧德時代發佈第一代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達全球領先水平;
2023年,寧德時代發佈凝聚態電池,最高能量密度500Wh/kg,開啓了載人航空電動化的全新場景;
同年,寧德時代自研一站式重卡底盤換電解決方案――騏驥換電,推動重卡行業轉型升級;發佈全球首款採用磷酸鐵鋰材料並可實現大規模量產的4C超充電池――神行超充電池,實現充電10分鐘、續航400公里,開啓新能源汽車超充時代;
今年10月24日,寧德時代發佈全球首款純電續航400公里以上,且兼具4C超充的增混電池――驍遙超級增混電池,開啓增混“大電量”時代……
強大的技術與產品創新力,背後是強大的研發實力支撐。《經濟參考報》記者綜合研讀寧德時代自2018年上市至2023年的財報發現,公司6年間研發投入不斷增長,總額累計已超過500億元。其中,僅2023年度的研發投入就高達183.56億元,不僅遠超同行業平均水平,還在當年的A股科技企業中名列前茅。
截至今年上半年,寧德時代擁有研發人員19758名,其中擁有博士學歷的398名、碩士學歷的3946名。擁有12828項境內和境外專利,正在申請的境內和境外專利合計23830項。
目前,寧德時代已建立了完備的研發體系,形成了以自主研發爲主、外部合作爲輔的研發模式。公司擁有電化學儲能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鋰離子電池企業重點實驗室,設有21C創新實驗室、未來能源(上海)研究院、香港研究院、廈門研究院、江蘇研究院、成都研究院等研究機構,同時與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院等多所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在聯合人才培養、科技攻關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寧德時代的全面研發體系覆蓋了從材料、電芯、結構、製造到下游應用等全產業鏈領域。基於對電化學及材料科學的深度理解,公司以強大算力、先進算法、海量數據爲基礎,採用多物理場、多尺度、多參數的工藝建模仿真,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研發手段提升研發效率,開展材料及材料體系創新、系統結構創新、綠色極限製造創新,不斷推出新技術、新產品持續引領行業發展。
如今,寧德時代已擁有世界最全面的電池技術路線佈局,以及從技術到產品再到商品的最快轉化鏈條。以寧德時代在寧德市的湖東工廠爲例,其電芯生產線利用人工智能、先進分析和邊緣/雲計算等技術,1秒鐘就能生產1個完整的電芯,產品缺陷率只有十億分之一。
唯有創新能贏萬變。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羣曾說,“無論是企業還是國家,保持快速的產品技術迭代是保持全球產業地位的關鍵,也是構建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堅持協同開放 撬動產業發展新格局
創新是寧德時代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而打造極具韌性的供應鏈、投資佈局核心產業鏈、構建協同開放的生態鏈,則是寧德時代實現市場規模與營收快速增長的制勝法寶。
根據韓國電池和能源研究公司SNE Research發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動力電池總使用量約爲705.5GWh,同比增長38.6%。其中,寧德時代動力電池使用量達259.7GWh,相較2022年增長40.8%,市場佔有率高達36.8%,相較第二名有着近21%的差距。這是寧德時代第七年成爲動力電池市場的全球第一。在儲能領域,公司2021年至2023年連續3年儲能電池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一。
不僅市場地位長期領先,寧德時代的業績增長也十分亮眼。記者查閱公司歷年年報發現,寧德時代的營收從2018年度的296.11億元持續增長至2023年度的4009.17億元,複合增長率高達68.39%;歸母淨利潤也從同期的33.87億元增長至441.21億元,複合增長率爲67.10%。
“在這個充滿挑戰和不確定的世界,團結纔是核心。”曾毓羣在一場論壇上曾表示。
爲此,寧德時代積極打造高效敏捷、技術創新、持續降本和綠色低碳的韌性供應鏈。公司通過技術授權、長期協議、合資合作等方式,在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等材料及設備等上游重要環節與優質供應商進行深度合作,在確保重要原材料及設備供應安全、成本可控的同時,與供應商共同推進新技術研發,共同打造具有持續全球競爭力的供應鏈體系。同時,公司進一步完善鋰、鎳、鈷、磷等優質電池礦產資源的佈局,並根據市場情況及自身需求推動項目開發、運營。
與其踽踽獨行不如結伴而行。憑藉國家新能源產業政策的加持,寧德時代緊跟產業機遇,與多家主機廠達成合作並實現增資擴產,搶佔新能源產業鏈機遇。今年5月,寧德時代聯合北汽集團、京能集團、小米集團在北京成立合資公司,建設電芯智能製造工廠,按照“燈塔工廠+零碳工廠”高標準設計,採用寧德時代高節拍、高自動化率、高柔性化產線,建成後將爲北汽、小米等京津冀車企客戶提供電池產品。
此外,寧德時代不斷創新合作形式,對外分享技術成果,推動全球科技普惠。比如,寧德時代跟美國客戶採用LRS模式,即許可、授權和服務模式,幫助主機廠乃至電池廠商快速建成電池工廠。
據《經濟參考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8年至今,寧德時代發佈了20餘個重大投資項目公告,項目總投資預算超4000億元。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電池系統產能達323GWh,在建產能達153GWh。
一系列戰略佈局下,寧德時代已構建了極具領先的產業規模優勢。不僅如此,基於開放式創新的模式和理念,通過整合上游原材料供應商和下游汽車製造商等資源,曾毓羣不僅打造了一個更具國際競爭力的寧德時代,還在新能源行業的轉型發展中貢獻更大價值,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生態系統,撬動了中國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的新格局。
堅持綠色零碳 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
在促進產業發展的同時,寧德時代還有更高的理想與追求:減少人類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
在曾毓羣看來,新能源事業承載着人類文明永續發展的重任,它不僅是人類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路徑,更是大家共同追求美好未來的重要基石。
事實上,作爲新能源行業的龍頭企業,寧德時代一直都在推動新能源產業乃至全球的可持續發展:2019年,在業內率先使用區塊鏈技術進行原材料溯源;2021年,宜賓基地成爲業內首家電池零碳工廠,並已完成2022年碳中和認證;2023年,實施節能措施538項,單位產品溫室氣體排放強度下降45.55%。
同時,寧德時代積極構建循環經濟體系,與客戶攜手打造“電池生產→使用→梯次利用→回收與資源再生”的生態閉環,持續打造可持續發展的電池價值鏈。2023年,寧德時代子公司廣東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回收10萬噸廢舊電池並再生1.3萬噸碳酸鋰。
此外,寧德時代還自主開發了“時代碳鏈”數字化平臺,爲電池全產業鏈協同降碳提供數字化工具;通過廣泛開展CREDIT項目,幫助供應鏈合作伙伴強化可持續發展意識、探索可持續發展潛力與路徑。
通過一系列技術創新和實踐積累,寧德時代不僅在國內外已擁有領先的碳競爭力,同時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綠色動力。
值得肯定的是,作爲全球領先的新能源科技創新企業,寧德時代深植零碳基因,在爲全球新能源應用提供一流解決方案和服務的同時,持續加速零碳進程。
2023年4月,寧德時代於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發布“零碳戰略”,正式宣佈“到2025年實現核心運營碳中和,到2035年實現價值鏈碳中和”。作爲行業最具挑戰的碳中和規劃,該目標意味着:到2025年,寧德時代的電池工廠將全部成爲零碳工廠,率先在生產製造領域實現碳中和;到2035年,寧德時代將實現從礦產資源到電池出廠的價值鏈碳中和。
依託工藝創新、低碳材料技術的研發、節能降碳及綠色電力使用等舉措推動降碳,截至目前,寧德時代已擁有共9座零碳工廠,到明年所有的電池工廠將全部成爲零碳工廠。未來,公司也會將創新的零碳解決方案向零碳社區、零碳島嶼、零碳城市拓展,最終實現零碳世界。
志存高遠,方能自我成就。在曾毓羣看來,實現可持續發展,不僅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也是企業長期發展的戰略機遇。他認爲,零碳作爲一個戰略性的投入,將在不久的將來成爲寧德時代和供應商夥伴的又一個核心競爭力。
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始終堅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寧德時代,未來將繼續通過材料及材料體系、系統結構、綠色極限製造和商業模式的創新,爲全球能源領域的綠色轉型貢獻力量,共同助力碳中和目標實現,也或將在此過程中,續寫新的“寧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