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祭拜孫中山,得知守靈人20年未發餉,總理問:他給你多少錢
1956年11月的一天,北京碧雲寺正舉辦孫中山誕辰90週年的活動,社會各界人士紛紛前來瞻仰。
當天,周總理的早早的就趕到了活動現場,剛到碧雲寺門口,就有一人穿着破舊的制服,想向周總理握手。
周總理還沒看清此人的面孔,只看那衣裳就認出了是誰:“我認識你哦,過去你的事蹟,我可是都聽說了。”
那人姓譚,名惠全,見周總理這樣說,臉紅着撓了撓頭,不知怎麼回答。後來,周總理與譚惠全聊了不少,在聊到這些年生活如何時,譚惠全有些難言之隱。
因爲,自己已經有20年沒有發餉,周總理聽後十分震驚,很難想象這20年來譚惠全是怎麼度過的。
那麼,譚惠全爲什麼20年沒有發餉呢?這件事最後如何解決的?
忠誠衛士譚惠全
早年間,譚惠全因一身武藝被孫中山發現,當時孫中山身邊正缺衛士,於是便邀請譚惠全來當衛士。
當時的譚惠全雖然已經四十多歲,但健步如飛,力大如牛,很少人能徒手將他撂翻,整個衛隊裡與譚惠全相提並論的人沒有幾個。
後來因爲譚惠全有着一身功夫,孫中山乾脆讓譚惠全當老師,來教自己的衛隊的戰士們武藝。譚惠全是十分願意的,因爲這就代表着孫中山認可自己的功夫。
1922年,一直對孫中山忠心耿耿的陳炯明開始有了小心思,對於孫中山大統一的政策非常不滿,一度消極撂挑子,向孫中山表示“不幹了”。
孫中山知道陳炯明是個很有野心的人,如果繼續放任他這樣胡作非爲,必將壞了統一的大事,於是連忙下令,免了陳炯明的職位,讓陳炯明沒有了實權。
陳炯明一聽自己被免了職,氣的吹鬍子瞪眼,下定了決心要和孫中山決裂,甚至想了各種辦法要陷害孫中山。
6月,陳炯明領兵進攻廣州,直接將目標定在了總統府和粵秀樓,甚至派兵將粵秀樓層層包圍,要活捉孫中山。
孫中山直到這一刻,還是想不通,陳炯明這麼做到底爲了什麼。另一邊,衛士早就察覺到了不對勁,連忙設計好撤離路線,打算掩護孫中山撤出。
但孫中山不願意走,他想和陳炯明直面硬剛。但當時的時局並不如意,因爲廣州本地軍隊都被派出去北伐了,留在廣州的守軍不足千人,再加上陳炯明一來廣州就燒殺搶奪,守軍的數量已經沒多少了。
最終,在宋慶齡的勸說下,孫中山才撤出粵秀樓,這纔沒讓陳炯明這些叛軍得勢。而在掩護孫中山撤出的幾名衛士裡,就有譚惠全參與在其中。
爲孫中山守靈幾十年
從那次幫助孫中山撤離後,譚惠全更得到了孫中山的認可。1924年,中華民國成立十三週年的活動上,宋慶齡還專門爲譚惠全頒發了一枚勳章,並承諾每個月向譚惠全發放60大洋的恩餉,以表鼓勵。
不過也正是這一年,孫中山的身體狀況,開始急轉直下。到了年底時,各類活動孫中山已經很少再參加了。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因病逝世,消息傳出那一刻,全國震驚,人們一時間不確定,孫中山去後,革命還會不會繼續。
那個時候,孫中山離開的太過突然,遺體的存放出現了問題,當時蘇聯表示送來了一個玻璃蓋鋼棺,但由於種種原因,這個鋼棺一直沒送到。所以就將孫中山的遺體放入楠木棺內,停於碧雲寺。
當時譚惠全作爲孫中山的貼身衛士,自然是要護衛到底的,畢竟孫中山的遺體還沒有得以安置,所以他要擔起守靈的任務。
而這一守,就是許多年。這期間,不少人打孫中山遺體的主意,其中奉系軍閥的張宗昌就一門心思的想將孫中山的棺材毀掉,甚至還專門跑到碧雲寺指着孫中山的棺材破口大罵。
這讓譚惠全氣的不得了,站在孫中山的棺材前以身護衛,不準張宗昌靠近一步,張宗昌見無法下手,只能悻悻離去,臨走前還朝着孫中山的棺材喊:“老子遲早要把你的棺材敲碎。”
後來還是譚惠全多方打聽,聯繫當了張學良,而張宗昌跟張學良關係好,在張學良的勸告下,張宗昌這才收手。
1929年,孫中山的遺體得到了安置,在遷移遺體時,國民黨政府將孫中山的衣服,留在了碧雲寺的金剛寶座塔中,而這也成了孫中山的衣冠冢。
此後,譚惠全依舊守在這裡。起初,國民政府承諾每年會繼續給譚惠全發恩餉,前期也確實承諾了,但後來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便將這事忘得一乾二淨。
從那以後,再也沒人給譚惠全發過恩餉。但譚惠全依舊堅守在這裡,即便沒有飯吃,他也堅決守在這裡。
周總理解決譚惠全發餉問題
直到1956年,周總理前往碧雲寺參加孫中山誕辰90週年的活動時,見到了孫中山的守靈人譚惠全。
當時的譚惠全本來不打算說這20年來沒發餉的事,是周總理主動問譚惠全的生活問題是,才問出來這些年來譚惠全艱苦的生活。
“你這些年就是這樣過來的?”周總理聽完譚惠全這些年的經歷,震驚的問。
譚惠全點了點頭,又笑了笑,擺擺手表示也不是什麼大事。
“你辛苦了,當時孫先生給你每月多少恩餉?你算一算,人民政府補發給你。”周總理握着譚惠全的手說。
“不,周總理,我不是這個意思……”譚惠全話還沒說完,周總理更握緊了他的手說:“你放心,現在的中國已經不再是過去的中國了,共產黨承諾過的,一定要實現。”
周總理離開碧雲寺的沒幾天,譚惠全工資的事就落實下來了,來人不僅送來了60元的工資,還有60元的補貼,並向譚惠全說:“往後不僅每月工資是60元,還能額外再領60元的補貼,這是周總理的指示。”
譚惠全拿着那120元,留下了淚水。後來,譚惠全的生活也好起來了,溫飽問題也解決了,不過,此時的譚惠全年齡已經到了83歲,行動不便的他依舊堅守在碧雲寺的孫中山衣冠冢。
直到1961年,譚惠全去世前,還在向旁人囑咐,自己去後,一定要將遺體安置的離碧雲寺近一些,這樣自己就能繼續守護在孫中山的衣冠冢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