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疼痛處別壓 要疏通氣血

冰敷適用於受傷後48小時內,減少腫脹,每次不超過15分鐘。圖/123RF

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身體疼痛,例如運動後肌肉痠痛、跌倒扭傷,或長期肩頸僵硬。不少人在疼痛時,習慣用力按壓痛點或長時間冰敷,希望快速緩解不適,但這些做法可能延長疼痛的恢復時間,甚至讓情況更糟。中醫強調「通則不痛」,疼痛的核心解決方式,在於疏通氣血、恢復經絡運行。

疼痛的成因,可用「高速公路」解釋。在中醫理論中,氣血流通如高速公路車流,順暢時身體運行無礙,阻滯則引發疼痛。按壓疼痛處,等於進一步減少車道,讓氣血運行更受阻,可能加重淤血及不適。

冰敷在急性傷害初期能減輕發炎和腫脹,但過度使用,則像在高速公路上下大雨,讓經絡運行更遲滯,反而拖延恢復時間。

疼痛是身體的警訊,提醒我們調整生活習慣或及時治療。中醫講究「氣行則痛止」,疼痛處理以促進氣血流通爲主,建議採4種方法:

1.避免用力按壓

出現疼痛或扭傷時,應讓患部休息,避免按壓或活動過度,以免阻礙氣血循環,影響恢復。

2.適當使用冰敷和熱敷

冰敷適用於受傷後48小時內,減少腫脹,每次不超過15分鐘;48小時後建議改用熱敷,促進氣血運行,幫助恢復。

3.嘗試中醫外治法

中醫推拿、刮痧或拔罐等療法,能有效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特別適合慢性疼痛者,建議尋求專業中醫師指導。

4.適度活動

久坐或缺乏運動會導致經絡氣滯,建議進行適度的伸展運動或散步,促進氣血流通,減少身體疼痛。

下次疼痛來襲時,記得避免按壓,冰敷適度,選擇正確的方式處理,讓身體回到健康的「高速公路」,快速恢復正常運行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