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銀去年海外大賺194億 香港、新加坡、泰國最佳

中信金控總經理陳佳文12日出席中信金控法說會。記者餘承翰/攝影

中信金今天在法說會上揭露,去年中信銀海外大賺194億,其中尤以香港、新加坡、泰國三地最佳,對此中信金總經理陳佳文指出,最佳的仍是香港分行,大賺73億,而新加坡獲利超過20億,亦爲在新加坡的臺資銀行獲利最多,陳佳文並透露,目標是希望未來新加坡或泰國子行在三年內的獲利能達香港分行的一半,同時泰國將成爲中信銀未來佈局東南亞的重心。

至於臺積電目前帶動供應鏈移轉熊本的商機,陳佳文認爲,要等二、三廠設置了,效果纔會更爲顯著。陳佳文表示,雖然目前中信銀旗下的東京之星已設有「熊本事務所」,但短期間臺商去的商機仍不多,目前有4、5家正在洽詢融資。

陳佳文說,若臺積電只有一個廠,臺商供應鏈會評估若要設一個衛星廠,怕只有一個臺積電一廠的規模還不夠,反而不如直接從臺灣出貨較有經濟效應,因此,要等到二、三廠設立了,才足以讓臺商認爲有當地設置衛星廠供應生產的價值,目前在熊本看到更多的,則是包括不動產開發商,個人投資者對不動產都很有興趣,所以中信在當地也作了不少房貸業務。

陳佳文分析,194億的海外獲利,大部分仍來自於大中華區,中國的國家信評仍在A級以上,再加上仍有不少優質客戶,使大陸四個分行獲利穩定增進,中信銀的目標除了服務檯商,最重要仍在於掌握大陸企業的國際發展需要來搭配其境外籌資需求;至於客層,目前6成都是臺商,2至3成爲港商或陸商,包括新加坡也有不少陸資企業是中信銀的客戶,因此不擔心大陸經濟下行造成的影響。

陳佳文指出,除了大中華區,去年東南亞也展現成長動能,獲利成長超過40%,尤其以新加坡與泰國獲利最多,泰國主要受惠於疫後觀光業人潮迴流,經濟活動恢復到正常水準,資產品質穩定,所以去年獲利22億5千萬元,成長45%,他並看好,隨着臺商及陸資企業去泰國越來越多,因此未來中信銀不只着重在大型企業集團,更將往下經營中小企、消費性貸款、房貸等,泰國也將會是中信銀未來佈局東南亞的重心。

對於新加坡分行,陳佳文分析,新加坡業務包括商業銀行,及私人銀行兩塊,其中,私人銀行業務的規模還不大,獲利仍相當有限,商業銀行則受惠供應鏈移轉到東南亞,臺商以新加坡作爲平臺,尤其接單之後,透過新加坡來投資越南、印尼、泰國等地,因而使新加坡分行獲利及業務在2022、2023連續二年成長很多。

此外,中信銀2023年在日本獲利也大躍進。陳佳文指出,東京之星賺19億左右,比2022年大有成長,但他也表示,成長動能並非來自熊本,而是疫情過後,動能正常、資產品質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