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顏思齊開臺場域 顏厝寮居民主動參與再造計劃

雲林縣政府在水林鄉顏厝寮進行「聚落文化觀光空間再造計劃」,聚落居民(見圖)主動參與,24日再造團隊表示計劃已完成約7成,將於今年11月底舉辦成果發表會。(呂耀中提供/張朝欣雲林傳真)

雲林縣水林鄉顏厝寮保有1621年顏思齊率衆來臺拓墾遺址,雲林縣政府因此展開「聚落文化觀光空間再造計劃」,逢甲大學建築研究設計中心主任呂耀中24日表示透過顏厝寮居民的主動參與,再造計劃已完成約7成,將於今年11月底舉辦成果發表會,讓大家重回400餘年前時空。

1621年顏思齊率衆來臺拓墾,在水林鄉、北港鎮周邊設10寨,被譽爲「開臺第一莊」,目前水林鄉水北村顏厝寮還保有馬蹄型聚落等顏思齊拓墾遺址,北港鎮北港圓環也設有顏思齊紀念碑,記錄1621年大航海時代足跡,逢甲大學建築研究設計中心去年底接下「聚落文化觀光空間再造計劃」着手營造。

呂耀中表示,一開始居民對於再造計劃存有疑慮,願意參與者只有2、3人,設計中心團隊挨家挨戶與居民們溝通,讓大家瞭解再造計劃將朝地方永續目標邁進,居民才逐漸接受,進而主動前來幫忙,目前已有10餘名居民義務從事竹編、整地等工作,讓再造空間有着滿滿在地元素。

呂耀中說,再造計劃包括顏思齊與荷蘭人戰爭空間、烽火臺裝置空間、禾埕空間、厝後空間、廟埕空間、入口聚落、休憩節點,以及數個口袋空間,可藉由導覽動線,訴說顏思齊在顏厝寮拓墾的故事,並藉由再造歷史現場,讓民衆有身歷其境的感覺。

呂耀中指出,永續是環境、社會、經濟3個面向的共構,再造團隊持續挑戰跨領域的整合,尋求跨域專業者的協助,在顏厝寮計劃中,希望能促成1個社區型的合作社,跨越行政、地理環境限制,以流域概念串起地方微型工作者,將是接下來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