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停止跨國送養 外媒:需特殊醫療孩童 恐滯孤兒院

中國收緊外國人領養政策引發關注,圖爲一對美國夫婦在廣州與他們收養的中國孩子。(路透資料照片)

中國日前宣佈終止國際收養計劃,引發國外媒體質疑原因;國外許多收養機構也感錯愕,擔憂「這等同判處需要特殊醫療照護的孩童在孤兒院度過童年」。不過這些猜測都被中國官媒反駁稱,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已使中國的孤兒數量大幅減少,國外收養不時傳出受虐案例,且推動「國內收養優先」有成,終止國際收養順理成章,外界無需過度解讀。

中國政府近期調整了跨國收養政策,今後除「外國人來華收養三代以內旁系同輩血親的子女和繼子女」外,不再向國外送養兒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證實,8月28日起就已實施。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中國宣佈終止國際收養計劃卻未說明理由,令許多收養機構錯愕及難以理解。這也意味着過往主要被收養的族羣,也就是擁有特殊醫療需求而被遺棄的孩童或年齡較大的孤兒,他們迴歸家庭受到關愛照護的機會幾乎沒了,未來他們的福祉令人擔憂。

美國收養理事會會長漢倫(Ryan Hanlon)表示,這等同「判處需要特殊醫療照護的孩童在孤兒院度過童年」。

多數領養機構認爲,即便北京當局竭盡資源照護每一位孤兒或棄嬰,但與其託護給孤兒院或是付錢讓寄養家庭照護,自願收養的外國家庭更能全心全意提供愛的成長環境。中國宣佈不再開放國際收養之後,過往因爲相關項目而獲得的大量捐款,恐怕也將大幅減少。

中國1992年將國際收養程序制度化,2005年批准「跨國收養方面保護兒童及合作公約」,優先開放國內血親、遠房親戚等寄養,才允許外國家庭領養。中國的國際收養項目曾在新冠疫情期間停擺超過四年,直至2023年底恢復。

對此,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發表社評指出,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經濟基礎薄弱,跨國收養成爲一些孤兒改變生活狀況的現實選擇。幾十年來,跨國收養總體上讓不少失去父母的兒童在異國他鄉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但同時,一些跨國收養案例中也出現了虐待、剝削、暴力等不幸的情況,令人揪心。

時至今日,跨國收養在中國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且近年來,中國堅持「國內收養優先」,目前國內收養量已佔收養總數近九成。這主要歸功於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社會福利體系的不斷完善。在中國兒童福利工作的紮實推進下,中國跨國收養政策的調整也就再自然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