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養育環境對兒童社會情感能力的影響

社會情感能力作爲個體處理自我與他人、自我與社會關係的關鍵性非認知能力,對於兒童的自我認識與管理、社會意識、人際交往與合作、關係性的社會建構、情緒管理乃至終身發展均具有重要意義。家長的育兒理念、教養方式、文化素養、知識文化水平和人生閱歷等都是影響兒童社會情感能力發展的重要因素,但家庭養育環境的重要性同樣不可忽視。

實用主義教育學家杜威認爲,教育從來都不是直接作用於人的,它是通過環境的營造或者改變來影響人的,而個體的成長與發展是在其與環境所進行的持續性交互作用中,以經驗的不斷獲得、積累和更新來逐步實現的。家庭養育環境對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可見一斑。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研發的《家庭養育環境問卷》以及相關研究所確立的測量維度,家庭中兒童遊戲材料的種類和來源、家庭成員與兒童日常開展互動遊戲的頻次、親子對話、情感氛圍營造、活動創設及自主性引導等是衡量家庭養育環境的關鍵要素。如何通過高質量的家庭養育環境來賦能兒童社會情感能力發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着力。

首先,通過深化親子交往,促使兒童更好地進行認知與情感的交互。兒童的社會情感能力是在複雜的環境及交互式的關係中逐步發展的,親子交往是兒童最先開始的人際交往,家庭成員在此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行爲習慣、待人接物方式、風俗禮儀、言談舉止等都會以春風化雨般的方式作用於兒童的認知與情感發展,而這一切恰好構成了個體生命情感的底色與認知基礎,對於兒童今後成長中的人際交往、團隊合作、責任承擔、多元文化認同和幸福生活等社會情感的發展都發揮着終身性的奠基作用。因此,通過提升家庭養育環境,促使兒童社會情感能力發展,需要家長切實學會傾聽兒童的心聲,充分尊重兒童的獨一無二性和不可替代性,在積極平等的對話交流中發展兒童的認知能力,促使其認知與情感實現更好的交互作用,讓兒童在自我認知的不斷髮展中增進對自我的認知管理及對他人的理解、尊重和認同。

其次,通過充分發揮家庭養育環境所獨有的倫理道德傳承功能,發展兒童的社會情感能力。家庭作爲最基本的社會單位,是特定社會倫理道德標準得以形成的最基本來源。家庭這一血緣共同體,形成和表達着人類社會最原初的倫理規範,作爲人類基礎的個體情感能力——愛的能力和觀念在此基礎上得以生根發芽。家庭養育環境以其潛移默化的方式將家庭乃至社會的倫理規範和道德準則根植於兒童的生命成長中,兒童得以藉助這種生命基因展開自身的人際交往。爲此,父母需要深刻意識到,養和育構成了家庭教育的本體功能,家庭不僅要爲兒童的生命成長提供力所能及的保障,更重要的是要在有意識的“育”的過程中,以人際交往知識與技能、倫理道德規範、習俗禮儀等來不斷豐富兒童對自我、他人及社會的情感認知。要在家庭養育環境建設中有目的地創設有助於兒童與他人開展人際交往的情境和條件,不斷豐富兒童的社會情感體驗,通過其關係的社會性建構以發展他們的社會情感能力。

最後,通過家校社有機協同來提升養育環境建設質量,豐富兒童的社會與情感體驗。家校社協同育人合力的形成是提升家庭養育環境質量的關鍵,除了家庭的努力以外,還需要學校教育和社區教育主動承擔各自的責任,通過專業引導、科學規劃和提供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以科學育兒知識傳播、針對性教育指導、專題講座、常態化宣傳教育、團體實踐活動等多種途徑促使家長家庭教育觀念的改進,從而幫助提升其育人能力和養育環境質量。

與此同時,家長在育兒過程中也可以主動與學校和社區建立聯繫或尋求支持,如圍繞兒童身心發展和養育中的焦點或棘手問題,與教師及社區工作人員建立積極的合作關係,在多主體協商參與、資源共享和相互支持中不斷提升自身的養育能力。新時代背景下,家長也需要在養育環境創設中有意識地學習和利用新媒體、新技術,積極利用一切有利於孩子成長的教育資源,爲兒童提供有助於他們情感發展的生活與活動情境,在充滿愛和溫暖的家庭養育環境中,在尊重子女發展規律和合理髮展需求的前提下,培養兒童的社會與情感能力,保障兒童的健康與全面發展。

(作者系甘肅省天水市甘泉中心學校教師)

《中國教育報》2024年07月21日第4版

作者:伏雪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