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舞者身分 吳興國舞《寒食》
舞者身穿一件長達10公尺長的舞袍,在短短的13分鐘獨舞裡,舞盡人間悲喜。國家文藝獎得主吳興國重拾舞者身分,將呈現舞戲作品《寒食》,3日起在全臺巡演。(張鎧乙攝)
國家文藝獎得主吳興國重拾舞者身分,將呈現舞戲作品《寒食》,3日起在全臺巡演。(張鎧乙攝)
舞者身穿一件長達10公尺長的舞袍,在短短的13分鐘獨舞裡,舞盡人間悲喜。國家文藝獎得主吳興國重拾舞者身分,將呈現舞戲作品《寒食》,3日起在全臺巡演。
《寒食》原是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的獨舞作品,音樂由作曲家許博允譜寫,吳興國使用原有的音樂內容重新編舞,觀衆可在音樂裡聽見已故男中音張清郎演唱的錄音版本,他運用了傳統戲曲、能劇、歌舞伎的發聲唱腔呈現。
吳興國表示,舞蹈和音樂的靈感都是來自中國傳統的寒食節,許博允運用了詩人羅硯的詩作《寒食》作曲,「這部作品長度約13分鐘,對一齣戲而言並不長,對一個人的人生而言,也不是很長,但是許博允的音樂凝聚在這13分鐘,說完了人的一生,詞和音樂的結合很震撼。」
寒食節的由來戰國時代晉文公爲了報答介之推割股療親的恩惠,想邀請他擔任大臣,但介之推不想,晉文公就在他的住處放火,想引他出來,沒想到介之推堅守原則,沒有離開,而是抱木被燒死。後來的人們爲了紀念介之推,在他的過世之日,就不以火煮食,因此有寒食節。
吳興國在身上塗滿了白色的妝,他表示自己是用一個靈魂的狀態,對觀衆訴說故事,「那是一種文人高風亮節的氣魄,是這部舞作想呈現的內容。」
服裝造型設計師康延齡表示,長達10公尺長的舞袍,在舞臺上每次抓取與收放的動作,無法完全一模一樣,「就像每個人的人生都不一樣。」康延齡表示,看上去是白色的色調有很多層次,包括粉白、米白、象牙白等,「白色在西方是喜慶,東方有死亡的象徵,這也迴應了這個角色,是以死後靈魂的狀態在回溯人生。」
演出將於3月3日、4日在臺北國家音樂廳,3月10日在高雄衛武營國家音樂廳,4月19日在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