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讓人提心吊膽的國安風險

社論

從3月初以來,美、中對臺灣問題針鋒相對,民進黨政府認定美國總統拜登比前總統川普更「反中保臺」,行政院長蘇貞昌得意洋洋表示,「過去有人譏笑我們押錯寶」。但關鍵時刻美國國務院大陸外交部分別宣佈,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大陸外交部王毅將赴美與美國國務卿林肯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舉行高層戰略對話,臺灣進入提心吊膽時刻。

美中恢復高層戰略對話

白宮4日公佈《國家安全戰略臨時指南》,布林肯同時發表〈爲美國人民的外交政策〉演說爲初期美中關係定調,中國是美國安全的最大挑戰,美中關係是「21世紀最大地緣政治考驗」。美國同時啓動外交攻勢,在拜登主導下,「四方安全對話(Quad)」的美、日、澳洲及印度元首將於12日首度舉行視訊高峰會;布林肯與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將聯袂出訪日、韓,舉行外交、國防「2+2」對話。

拜登對大陸立場強硬,國際安全戰略專家莫不認爲,「極端競爭論」壓縮了接觸、合作機會與空間,美、中對話的機會之窗正在快速關閉,民進黨政府也採類似解讀角度,認爲有利「反中保臺」大勢。兩國突然宣佈恢復停頓已久的高層戰略對話,事出突然,令人意外。當然,美、中對立不會因一次對話而化解,但驗證了布林肯所言:「我們與中國的關係,將是應該競爭時競爭,能合作時合作,有必要對抗時對抗。」

Quad峰會議題並未提及中國,但劍指大陸路人皆知,Quad是否會成爲制度化的聯盟,或是擴大爲「Quad Plus」是各界關注的重點,大陸批判Quad實際上就是「反中集團」。爲反制美國外交出擊的壓力,楊潔篪、王毅、駐美大使崔天凱輪流上陣,向美方喊話。

王毅指出,海峽兩岸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一中原則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是不可逾越的紅線,拜登政府必須徹底改變上屆政府越線玩火的危險做法。白宮發言人莎琪迴應,美國將信守包括三公報、《臺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的長期承諾,並協助臺灣維持足夠自我防衛能力。

軍事層面,大陸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在第13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4次會議表示,今年中共國防預算比去年增長6.8%,其中部分是爲了應對民進黨堅持「臺獨」分裂立場帶來的國土安全風險。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則對解放軍和武警代表團宣示,當前中國安全形勢「不穩定、不確定性較大」,全軍要統籌好「建設和備戰關係」。所謂的不穩定、不確定性,主要當指美、中戰略競爭形成的挑戰與壓力。

無限上綱解讀美國承諾

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參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中警告,「臺灣是中共野心企圖之一」,6年內恐面臨顯著威脅。印太司令部將增加預算加強軍備,包括更多長程武器,在關島建立飛彈防禦系統。美中貿易戰、科技戰尚未解決,外交、軍事領域的競爭漸趨白熱化。不過,在拜登「競爭中有合作」的架構下,美、中不會回到川普時期的全面競爭狀態,過度解讀「反中保臺」對臺灣有害無益。

所謂「反中保臺」是綠營人士的主觀期望,從來不是美國的官方用語或立場,美國支持臺灣民主發展、維持對臺灣的安全承諾,是美國兩黨共識及一貫政策,但不能與「反中」畫上等號;拜登政府遵守過去40多年維持兩岸現狀的「一中政策」,川普政府晚期雖不斷挑戰一中,卻從未跨越建交、駐軍兩條紅線,拜登政府更重返「戰略模糊」方針,所謂「保臺」顯然是過度解讀。

美國瀰漫反中情緒,民主黨重視人權及民主價值,但強權競爭終究無法脫離地緣政治,美、中各有優勢及弱點,都面臨國內外壓力,拜登強調務實、以結果爲導向的外交政策,中方呼籲合作,顯示在美、中激烈競爭之下,仍有共存、合作機會,接觸對話往往是最佳解決方案

面對瞬息萬變的國際政治,位於暴風圈中心的臺灣必須精確掌握、正確解讀各方立場及政策,切忌無限上綱解讀美國的承諾,製造臺灣安全無虞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