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申區域安全細數合作舊案 歐盟印太外長會乏新意

歐盟與印太地區共78名外交代表今天在布魯塞爾召開第3屆歐盟-印太部長級會議,重申共同面對的安全挑戰,除了歐盟執委會宣佈對亞太地區人道援助金額5600萬歐元,會後並無共同聲明或發佈新合作案。

當歐洲聯盟(EU)因4年500億援烏案卡關而決定在昨天召開臨時高峰會時,政媒圈曾有揣測早已訂於今天的歐盟-印太部長級會議是否延期,否則要準備具體會談內容及成果的幕僚作業恐因應不來。

不過這場聚集歐盟27國與跨亞、非、澳三大洲臨海國家的外交代表大羣聚仍如期舉行,討論經貿、綠能轉型和安全三大議題。

歐盟在會後發佈長篇新聞稿,細數近年來歐盟與印太區域國家多邊或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數位夥伴關係,以及在歐盟「全球門戶」(GlobalGateway)計劃下對印太地區宣佈或進行中的基礎建設投資、融資案。

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趁此會議時機宣佈今年度對亞太地區的人道援助預算5600萬歐元(約新臺幣19億元),較去年成長10%,爲這場會議添點新意。

執委會說明,這筆資金將主要用於孟加拉和緬甸,以因應緬甸軍政府統治下的人道危機,包括涌入孟加拉的洛興雅難民。其他則是菲律賓、尼泊爾的自然災害救援。

去年5月在瑞典舉行的歐盟-印太部長級會議,中國和臺灣議題因不少印太國家忌憚北京反應而避談。這次會前,歐盟官員在對媒體舉行的匿名背景說明會上被問到「今年是否也會避談臺灣」,資深官員表示會盡力帶入此議題,因爲這個區域的安全問題不是孤立的。

今天新聞稿和比利時外交部長拉碧(Hadja Lahbib)於會議開場致詞,都提到了臺海、南海、東海升高的緊張情勢,以及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和近期中東變局,對全球安全和歐盟及印太的繁榮帶來直接衝擊。

不過,印太地區兩個安全關鍵角色均未受邀與會,即臺灣和中國。與歐盟無正式外交關係的臺灣被拒門外自不待言,至於中國,前述匿名官員在背景說明會上坦言,中國與印太國家往來的方式「跟我們的觀念不一致,包括臺海安全」。

歐盟對外事務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在會後記者會上被問到,不少國家未派部長級官員與會,包括日本、韓國、新加坡代表層級都較低,是否顯示興趣缺缺。

波瑞爾迴應,政治議程每天都在變化,「他們有別的事情要忙」,外界不必擴大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