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誰與共孤光

中秋誰與共孤光圖╱本報資料照片

近30年臺灣單身戶成長情況

蘇東坡西江月一詞,有說是1080年被貶黃州時作,但據考證,從內容而論,應是1097年被貶儋州(海南島)時所作,全詞如下:「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蘇東坡被貶黃州,於1083年曾寫下《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此詞全文如下:「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渺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寂寞是人所害怕的,但是隨着人生際遇,年紀漸長,這種感覺會愈來愈深,蘇東坡40多歲被貶到黃州,寫下「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事實上,黃州時期蘇東坡仍有妻兒親人相陪,只是朋友疏離了些,然已深感寂寞。

十多年後被貶到海南島,只有幼子蘇過相隨,60歲的蘇東坡領悟了更深的孤獨寂寞,在中秋節寫下西江月一詞,其中幾句:「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這是宋詞的名篇,可以感受到蘇東坡的疲倦。

然而,蘇東坡再怎麼孤獨,總還有蘇過陪着,今天社會有許多人是獨自一人過日子,依主計總處歷次人口普查,民國79年臺灣單身戶只有66萬戶,如今已超過200萬戶,這一期間單身戶佔總戶數的比率也由13%倍增至26%。單身戶顧名思義,家裡只有一個人,就是他自己,也許白天工作、應酬還有與人往來,但一回家就比蘇東坡更寂寞了。

女壽命高於男 獨老劇升

何以近年來臺灣單身戶成長得這麼快?這自然與高齡化,獨居老人愈來愈多有關,除此以外,由於年輕世代的晚婚、不婚也是讓單身戶快速成長的原因,這些年臺灣住戶的型態因此出現了不小的變化,核心家庭(夫婦、父母與未婚子女、單親與未婚子女同住)雖仍有5成,但已低於昔日6成以上。

更值得注意的是,單身戶也有老年化的趨勢,20年前老年單身戶佔單身戶比重只有2成,如今已近3成,隨着臺灣老化加快,女性平均壽命又比男性高6~7歲,未來老年單身戶必將急劇上升,像蘇東坡晚年感受到孤寂的人,也會愈來愈多。

薪資低 年輕單身戶看增

除了寂寞,單身戶還有經濟上的問題,根據家庭收支調查,去年單身戶一年可支配所得只有48萬元,這已是偏低的水準,但由於這是平均數,多數人應該達不到這個水準,想想,老年單身戶只有微薄的退休金,而年輕單身戶之所以不結婚,除了是受世代風氣影響,收入太低、房價太貴也是重要的原因,這些原因沒有消失,年輕的單身戶未來也會持續升高。

雖然世上也有單身貴族,但多數單身戶的經濟是比較弱勢的,雖然單身不一定寂寞,但多數單身者是比較寂寞的,19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哈姆遜(Kunt Hamsun)未出名之前,也是單身戶,窮得付不出房租,連看到房東的眼神也害怕,他在《餓》(Hunger)這本書裡表示:「自己在精神及肉體都漸漸衰頹了。」今天台灣社會也許有不少單身戶,正處於哈姆遜的困境裡。

國人缺乏經濟安全 成隱憂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單身戶急速增加,不只是一個戶政問題,也不只是一個世代風氣問題,而是隱含着老年化、低薪化、貧窮化的經濟安全、財富不均問題,非僅如此,這也意味着當年籠罩着蘇東坡、哈姆遜的孤獨、寂寞、不安,不久將會逐漸瀰漫整個臺灣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