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豐都:地頭來了科技特派員
來源:光明日報
10月22日清晨,稍顯寒意,在重慶市豐都縣武平鎮壩周村種植戶皮國林的小香蔥種植基地,20多名工人正在忙着整地、平廂、蓋膜和移栽香蔥蔥頭,忙碌而有序。
豐都縣科技特派員、縣農業農村委高級農藝師付瓊玲,天還沒亮就趕到了皮國林的香蔥種植基地,邊示範邊講解,耐心指導村民移栽蔥頭的各個環節。“這段時間移栽的蔥頭是耐寒品種,只有管理到位,香蔥品質纔有保障。尤其是用肥技術,需要特別注意。”付瓊玲解釋道。
“付老師是種植方面的專家,這兩個月天天都在田間地頭轉,村裡很多人都開玩笑說,她已經成了我們的‘科技秘書’。”過去長期在外務工的皮國林,曾做過泥水工、木工,還經營過小型傢俱廠。“一直都是‘打工仔’,沒想到回來搞種植,縣裡還給配了‘科技秘書’。”皮國林笑着說。
多虧了這些“科技秘書”,讓皮國林“從泥潭裡爬了出來”。2020年,看到周圍很多人都靠小香蔥賺了錢,他一次就流轉了300畝土地搞小香蔥種植。“什麼都不懂,就是頭腦發熱。”皮國林說,“第一年就賠了幾十萬元,整個人都蒙了。”
付瓊玲與另外幾個科技特派員一起來到皮國林的種植基地考察,發現那裡的氣候和土壤條件都不適合種植小香蔥,加上皮國林不懂技術,小香蔥長得差、病蟲多,爛根死苗嚴重。找到賠錢的原因後,付瓊玲帶着皮國林在豐都多個鄉鎮考察,發現壩周村的地理和氣候條件非常適合小香蔥種植。
有了付瓊玲給自己“撐腰”,皮國林又有了膽量。他很快在壩周村流轉了300畝土地,2021年就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這兩年,皮國林又在付瓊玲指導下,建起了水肥智能化噴灌系統、洗蔥廠和製冰廠,依託基地逐漸形成了一條集香蔥種植、初加工、銷售於一體的成熟產業鏈,口感好、香味濃的壩周村香蔥,賣到了四川、廣東等地的大型超市。
2023年,皮國林種植基地的香蔥產量超過1000萬噸,產值超過1000萬元。今年他又將基地規模擴展到2200畝,還帶動全縣312個村聯合組建了“共富農場”。“很多科技特派員都來過我們的基地,有他們保駕護航,我們越幹心裡越踏實。”皮國林說。
“新型農業主體在創業之初,都存在技術水平不高、品牌效應不強、抗風險能力弱等方面的問題。我們希望通過科技特派員的全程服務,幫助這些新型農業主體提高種植技術、突破發展瓶頸。”豐都縣科技局副局長陶芙蓉介紹,近年來豐都持續完善“市級專家+縣級特派員+鄉鎮技術員”三級科技服務工作體系,全縣已選派48名市級科技特派員、103名縣級科技特派員和300名科技指導員,實現了科技特派員“行政村、鄉鎮(街道)、重點產業”全覆蓋。
最近幾年,豐都已經培育出畜禽養殖、蔬菜種植等各類特色產業新農人5583人,聯結農戶4.95萬戶15.1萬人,培育年收入100萬元以上的“頭雁”新農人438人。“400多名科技特派員,都是各類新型農業主體和新農人隨呼隨到、有求必應的‘科技秘書’。”豐都縣委書記張國忠說。(記者 張國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