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雙規下,smart 如何講述智能駕駛?

更深刻了解汽車產業變革

出品: 電動星球News

作者:inkkk

今年的廣州車展,smart 沒有發佈新車。

一直以來,smart 給大衆的印象是新奢、潮趣,放在整個新能源市場上,都可以說是一個蠻特別的存在。

但從成都車展發佈智駕規劃,再到廣州車展全方位介紹品牌產品、技術、補能規劃,具體到具備城區 NOA 的 smart Pilot Assist 3.0、英偉達 Orin 芯片、號稱算力是 8295 芯片 2 倍的 AMD V2000 芯片、支持 800V 的超快充...我們發現,smart 越來越開始強調自身的實力。

上午發佈會結束後,我們也採訪了 smart 品牌全球公司研發副總裁羊軍和智能駕駛系統開發領域專家李偉強,聊到了一些關於兩座版 smart 進度、smart 智能駕駛技術等方面信息。從這次溝通中,我們得以一個新的視角來觀察 smart 。

smart 究竟有幾分實力?作爲一個全球化品牌, smart 的技術,或者具體一點,智能輔助駕駛有什麼不一樣之處?

今天聊聊這個。

新車、補能、以及兩座 smart

本次車展,smart 登場的是七款不同版型的 smart 精靈(參數丨圖片) #1 和精靈 #3 ,包括新推出的精靈 #1 鉑金版,沒有新車。

但 smart 帶來了最新的產品規劃,從「三年三款全新車型」,升級到「四年四款全新車型」。

也就是說,smart 將在未來兩年發佈兩款車型,關於這兩款新車,官方沒有透露多的信息,但是明確「兩款全新車型將佈局全新的細分市場」。

二在上月的 smart times 的會後羣訪上,smart 銷售、市場及售後副總裁張明霞也曾透露,明年推出的車型將會踏足 smart 成立 25 年來從來沒有踏足過的領域。

在之後的採訪中,smart 品牌全球公司研發副總裁羊軍還向我們透露的兩座 smart 的最新進展:概念設計已經做完了,並且「肯定會量產」。

雖然新車到底會什麼時候上市,現在還不得而知,但 25 年前 smart 賴以成名的兩座版帶電歸來,無疑令人期待。

samrt 在發佈上說,要展現他們的硬實力。於是,除了新車,官方還介紹了他們市場、補能、技術等方面的進展及規劃,相當全面。

補能上,smart 表示,其正在同步鋪開目的地充電、商超直流快充和跨城直流超快充三種業態,其中跨城超快充試點項目支持 800V 快充。

定位新奢、潮趣的 smart 在充電站的選址上也頗有品牌特色,首座商超快充落地網紅城市重慶,首座目的地充電站則在滑雪勝地張家口崇禮啓用。

當然,官方也表示,更多試點項目已在規劃籌建中。

今年以來,我們也注意到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注重補能規劃,國外有北美的 NACS 大聯盟,國內有理想的 5C 充電站、飛凡的換電站等,對新能源車企而言,建設補能體系的重要性正在被重視。

市場方面,從 2019 年品牌煥新之初,smart 就立足於 「中歐雙核,全球佈局」 。

smart 用三年半的時間,完成了一款全球化車型的從無到有,在市場佈局上,則依「南拓西進」的方向,快速拓展全球版圖。

在全球化佈局的最新進展上,smart 精靈 #1 已登陸德國、法國、瑞士、西班牙、意大利、英國、冰島七國、smart 精靈 #3 將於年底在德國率先上市;精靈 #1 將於 11 月 21 日在馬來西亞上市;開拓港澳市場;在尼泊爾、阿聯酋擇定合作伙伴等等。

中歐雙規下的 ADAS

自帶全球化品牌基因,這可能是 smart 區別於市面上諸多新能源品牌中的一個顯著標籤。

這種基因與技術碰撞,會擦出什麼火花?這是我們此前沒有觀察過的角度。

伴隨上個月全新 smart 精靈 #1 鉑金版的上市, smart Pilot Assist 2.0 已經如約而至了,2.0 版本支持的 HWP ⾼速領航輔助和 NSP 智能領航輔助功能已在上海、杭州、廣州、深圳和寧波五城開通。

但 3.0 版本似乎更吸引大衆眼球,無他,3.0 的關鍵升級在於將具備城區 NOA ,其首發車型還會搭載英偉達 Orin 芯片+激光雷達,進度方面,官方表示,3.0 版正在研發測試中,預計將在明年底上線。

在講到智駕時,羊軍表示,「我們希望用一套解決方案,同時能夠滿足中國和歐洲對 ADAS 的基本需求」,中歐雙規,放眼當下的智駕市場,也是很少見的。

今年以來,國內智能駕駛的進度幾乎是突飛猛進,從城市 NOA 落地到全國都能開,似乎也就是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在各家都在捲開城進度的當下,smart 講的是智駕的合規、以及由此延伸的安全性。

合規,指的是歐洲的規。

歐盟於 2022 年發佈了歐洲通用安全法規 GSR2.0,在智能駕駛輔助裝置和系統的安全性上提出了較爲詳細的規範和要求,包括對車輛橫向加速度、橫向減速度的控制、警報提醒等,smart 精靈 #1、精靈 #3均符合該法規要求。

除了 GSR 2.0,李偉強還補充介紹了歐盟的 UN R152 法規,該法規主要是對輕型車的緊急制動系統(AEB)做了規範,包含車對車、車對二輪車、車對行人和誤觸發四大場景的詳細要求。

羊軍總結,中國的 ADAS 發展得比較快,但歐洲有歐洲的優點,歐洲的 ADAS 是法規導向性,其法規又以安全爲導向。

在此前提下,smart 的中歐一套方案,優勢就是在安全性上的一定保障,反映在具體的功能上,就是 PEB 泊車緊急制動、RCTB 後部橫穿目標制動等。

除了智能駕駛,smart 全球化下「中歐雙規」也體現在其他方面,比如德國交通部簽發的歐盟大批量整車型式批准證書 e1、網絡安全法規 UN R155、軟件更新法規 UN R156 等。

符合中歐雙規,不僅意味着其車輛能正常在歐洲銷售、OTA 等,對於國內消費者而言,在某種意義上,這也是一種雙重保障。

從補能網絡的探索,到智能化的升級規劃,我們能看到 smart 自身在新能源領域的誠意,這同時也是 smart 面對當下市場的應對之策。

但 smart 的困境也不小,往大了說是日益內卷的國內新能源市場,往小看有同門兄弟極氪 X 的直接競爭,以及自身增長乏力的交付量...

這種背景下,未來就顯得更爲撲朔迷離,smart Pilot Assist 3.0 能否如約而至?智能化升級後,能對銷量帶來多少助益?全球化佈局成熟後,又能爲其博得多少市場份額?

關於 smart,我們的疑問還有很多。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