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俄衛星定位精度差距太大!美0.1米,俄1.5米,中國北斗是多少

信息化時代,衛星技術早已成爲各國爭相發展的焦點。

而衛星定位精度更是中、美、俄三大航天強國競相追逐的目標,這一指標的高低直接決定了衛星技術的實用價值。

對比世界各國衛星精度差距,美國衛星0.1米遙遙領先,俄羅斯1.5米,中國是多少呢?

美國GPS

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硝煙瀰漫的中東。

沒人想到,這場戰爭會以一種近乎碾壓的方式結束,而決定這場戰爭勝負的關鍵,竟然是美軍一項看似“不起眼”的技術——GPS。

依靠GPS制導的精確打擊武器,美軍打出了一場教科書級別的信息化戰爭,讓全世界見識到了“信息化”的真正威力。

你或許會問,GPS,不就是我們手機裡常用的導航嗎?它怎麼就成了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

其實,早在幾十年前,GPS就作爲一項軍事技術誕生,並迅速成爲美國維護其軍事霸權的基石。

這一切都得從冷戰說起,當時美國就琢磨着搞個能精確定位的系統。

這就是GPS的起源,一開始的目標很簡單,就是讓自家軍隊在全球範圍內都能精確定位,別打偏了。

1978年,美國發射了第一顆GPS試驗衛星,就像一顆種子開啓了空間認知的新紀元。

從1994年開始,GPS正式上線,開始全球組網,衛星數量越來越多,信號也越來越強,抗干擾能力也跟着提升。

這期間的技術升級,想想都頭皮發麻,各種優化,各種算法,反正就是讓定位更準更快。

比如,增加了抗干擾能力,以前容易被敵方干擾,現在基本沒這問題了;用戶羣也擴展了,不僅僅是軍隊能用,老百姓也能用。

科索沃衝突那會兒,GPS就起了很大作用,美軍靠着GPS精確打擊,直接扭轉了戰局,這才讓大家真正見識到GPS的戰略價值。

GPS的精度能達到0.1米,這什麼概念?大概就是你站在街上,它能精確定位到你的腳在哪塊磚上。

兩次海灣戰爭,美軍靠着GPS打出了教科書般的現代戰爭。

GPS對全球化的影響,那可不是一點半點,全球貿易、交通運輸、國際合作,都離不開GPS。

參考信源:觀察者網

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系統

提起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系統,那可是大有來頭,早在蘇聯時期就開始整了。

那時候蘇聯老大哥在航天領域那可是相當牛,格洛納斯系統就是其中一個代表作。

那時候主要還是爲了軍事服務,畢竟冷戰時期嘛,誰手裡有傢伙誰說話硬氣,蘇聯人把這套系統用在導彈、飛機、潛艇上,那定位導航,槓槓的!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格洛納斯系統,並且一直堅持發展到現在。

這些年來,俄羅斯不斷投入資金和技術,硬是把格洛納斯系統打造成爲了全球第二大衛星導航系統。

這可不是吹的,格洛納斯系統現在已經覆蓋了全球,而且精度越來越高。

要說格洛納斯系統最大的優勢,那還得是抗干擾能力強。

在複雜的電磁環境下,其他導航系統可能會受到干擾,甚至失效,但格洛納斯卻能保持穩定運行。

這在軍事領域至關重要,試想一下,在戰火紛飛的戰場上,如果導航系統突然失靈,後果不堪設想。

格洛納斯系統的抗干擾能力,正是俄羅斯軍方最爲看重的,這就像一個堅固的盾牌,保護着俄羅斯的軍事力量。

當然,俄羅斯人也沒滿足於現狀,一直在想方設法提高格洛納斯的精度,目前格洛納斯的定位精度在1.5米左右。

俄羅斯有格洛納斯就夠了,至少不用擔心被美國卡脖子。

說到格洛納斯和GPS的比較,那可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客觀地說,GPS在精度、覆蓋範圍、應用成熟度等方面確實要領先一些。

畢竟美國搞GPS起步早,投入大,技術也更先進,不過格洛納斯也有自己的優勢,比如抗干擾能力強、軌道設計獨特等。

中國衛星精度

上世紀90年代,中國開始北斗系統的研發,決心擺脫對國外導航系統的依賴。

但是,這條路註定充滿荊棘,當時,我們面臨着技術封鎖和資金短缺的雙重困境。

關鍵技術買不來,核心設備要不來,西方國家對我們的封鎖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但中國航天人並沒有放棄,他們頂住壓力,硬着頭皮也要上。

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夜以繼日地攻克難關,終於在2000年成功發射了第一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北斗一號。

那一刻,整個中國都爲之沸騰!北斗一號的升空,不僅標誌着中國在衛星導航領域邁出了關鍵一步,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宣告了中國“北斗”的崛起。

有了北斗一號的成功經驗,中國航天人信心倍增,他們繼續攻堅克難,不斷完善北斗系統。

在北斗一號的基礎上,中國相繼研製併發射了北斗二號、北斗三號系統,一步一個腳印,實現了從區域導航到全球覆蓋的跨越。

北斗二號系統實現了中國及亞太地區的導航覆蓋,定位精度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而北斗三號系統更是重磅出擊,實現了全球覆蓋,標誌着中國北斗系統正式邁入全球導航系統行列。

當然,北斗系統的成功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斷地技術創新中實現的。

在發展過程中,北斗系統不斷進行技術突破,定位精度不斷提高。

目前,北斗系統在亞太地區的定位精度已達到5米,在實際應用中甚至可達半米級,這個精度已經可以滿足大部分應用場景的需求,與美國GPS系統的差距也越來越小。

歐洲伽利略系統

咱們中國有北斗,美國有GPS,俄羅斯有格洛納斯,歐洲有伽利略系統。

說起來,伽利略系統還沒影兒的時候,美國就沒少給歐洲使絆子,這是爲什麼呢?

老美一直想獨霸太空,這從他們鼓搗出GPS就能看出來,因爲這玩意兒一開始就是軍用的。

你想想,全世界就你有這玩意兒,那還不是你說了算?所以當年歐洲搞伽利略系統,老美能樂意嗎?

各種使絆子、放狠話,不過歐洲也不是吃素的。

當然了,歐洲之所以要搞自己的導航系統,是不想被美國"卡脖子"。

美國一看伽利略系統起來了,就開始轉變策略了。

他們開始在伽利略系統上投資,參與技術研發和市場推廣,試圖分一杯羹,還加強了對中國技術的封鎖,想限制中國在航天領域的發展。

不過,這反倒讓中國更加堅定了自主研發的決心,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北斗系統終於建成了!

北斗系統有35顆衛星,比GPS還多,而且軌道更高,覆蓋範圍更廣。

現在北斗系統已經用在了各行各業,比如共享單車、網約車,都用北斗定位;遇到地震、洪水等災害,北斗還能提供救援信息!

參考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