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鏈源吳瓊:關注網絡安全技術基礎建設,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財聯社12月28日(記者 劉淮西)據SAFEIS安全研究院統計,最新公開數據顯示全國2023年涉虛擬貨幣案件總量428件,較2022年減少94.1%,但整體涉案金額陡增至4149.19億元,約是2022年的11.92倍。
本期《元宇宙之約》對話了區塊鏈安全公司中科鏈源聯合創始人吳瓊。
她表示,虛擬貨幣犯罪呈現出規模化、組織化、專業化程度加深的趨勢,同時還面臨嫌疑人身份難識別、證據難調取、執法落地難、合規難、資金追蹤難、時間緊迫等諸多痛點。
虛擬貨幣犯罪呈現新特點
《元宇宙之約》:伴隨新技術飛速發展,如何看待網絡安全的重要性?
吳瓊:我們都知道網絡安全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基礎。網絡安全不僅對於國家安全有重要意義對於社會穩定、個人隱私保護等都有重要意義。
在新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網絡安全同時面臨着挑戰。比如新技術的犯罪需要有法律法規配套。新技術也引發了網絡安全的新風險,比如,互聯網應用場景裡的安全風險,電信詐騙、網絡詐騙、AI語音視頻造假詐騙等。
還有虛擬貨幣存在的網絡安全風險,以及利用虛擬貨幣進行的各種類型犯罪等。同時網絡技術犯罪持續高發,帶來了重大經濟損失和數據安全風險。
所以,在新安全時代需要更加重視安全,我們需要通過科技產品和創新手段進行安全防衛。
《元宇宙之約》:虛擬貨幣爲什麼會成爲黑暗網絡交易的溫牀?
吳瓊:虛擬貨幣本身具有匿名性和去中心化的特點。虛擬貨幣的交易通常是通過數字錢包進行的,這些錢包不需要實名認證,因此交易雙方可以保持匿名狀態。這使得虛擬貨幣成爲一種便捷的交易方式,可以避免傳統金融系統中的監管和追蹤。
同時,虛擬貨幣具有高風險性和投機性,因爲虛擬貨幣的價格波動劇烈,投資者往往在短時間內面臨巨大的盈利或虧損。這種高風險性和投機性吸引了部分人的投機心理,同時這種心理也會被犯罪分份子所利用,假借虛擬幣投資進行詐騙、傳銷等犯罪活動。
《元宇宙之約》:從你實踐經驗來看,目前我國的涉虛擬貨幣犯罪呈現哪些新特點?
吳瓊:據SAFEIS安全研究院統計,全國2023年涉虛擬貨幣案件總量428件,較2022年減少94.1%;但整體涉案金額陡增至4149.19億元,約是2022年的11.92倍。
可以看出2023年涉虛擬幣犯罪呈現了一個案件數減少,但總體案件涉案金額增加這樣一個特點,同時犯罪組織規模化、專業化程度有所加深。
例如,今年湖北省警方偵破的全國“虛擬貨幣第一案”,涉案流水達約4000億元,整個犯罪團伙的運營模式都是組織化、規模化,分工明確,操作專業。
諸多痛點亟待解決
《元宇宙之約》:涉虛擬幣犯罪案件的分析中,行業痛點是什麼?
吳瓊:從過往數據分析,涉虛擬幣犯罪案件有諸多痛點亟待解決,例如,數據難統計、嫌疑人身份難識別、證據難調取、執法落地難、合規難、資金追蹤難、時間緊迫等。
另外,鏈上交易所調取數據和識別,因爲主流的虛擬幣交易所都在國外,而對於在國外的交易所來說,屬於自願配合,非強制,所以在配合的時候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時間上的延遲。
《元宇宙之約》:爲了區塊鏈行業今後的合規健康發展,你認爲在制度建設、執法實踐、行業自律等方面,分別還應進行哪些改進?
吳瓊:建議應該加強相關的制度建設,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加強區塊鏈法律、法規的建設,爲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明確的法律保障。建立監管機制,保障行業的合規性、穩定性。最後推動技術標準的制定,促進技術規範化減少風險。
其次,在執法實踐過程中,我國一直以來對涉虛擬幣犯罪有較強的打擊力度,在此基礎上應該搭建數據共享及數據交易的機制,形成能夠以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前沿技術將數據進行整合,並運用前沿技術打造犯罪預警打擊查控平臺。
在涉虛擬幣犯罪等監管過程中,目前面對相對高門檻的區塊鏈新技術、新知識,進一步加強有關人員的培訓和專業能力。
最後,在行業自律方面,目前行業還處在魚龍混雜階段,相關從業主體和人員都應擺正心態,意識到通過炒概念來建立各種項目是短期得利的,對行業長期發展無益,應更多關注技術基礎建設從而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