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評論:托起幸福“夕陽紅”,需要更多養老護理人才

核心觀點:人口老齡化趨勢下,要把握好銀髮經濟的產業發展機遇,更要解決好廣大羣衆的基本民生需求,而建立多層次的養老護理服務體系,正是題中應有之義。銀髮經濟是一片藍海,呼喚着更多的養老護理人才投身其中,也對從業者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拓展銀髮經濟新空間,離不開廣大高素質專業化的養老服務人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近日向社會發布一批新職業、新工種,其中,在養老護理員職業下增設了社區助老員、老年助浴員兩個工種。就在前不久,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還印發通知,要求統籌用好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各項政策措施,支持銀髮經濟健康發展,助力穩定和擴大就業,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每一個新職業、新工種的出現,都見證着社會更精細的分工和更多元的發展活力,既折射出旺盛的市場需求和可觀的發展前景,也是對人才隊伍和就業崗位發出的“擴容”信號。

截至2023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97億,佔全國人口的21.1%;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17億,佔全國人口的15.4%,我國已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值得關注的是,目前60歲及以上老年癡呆患者約有1500萬人,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過4000萬人。他們都在不同程度上需要醫療護理和長期照顧服務。“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失能失智對老年人的身體、心理都會造成嚴重影響,降低其生活質量、增加家庭負擔。

當前,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特別是養老護理人才短缺的狀況愈發凸顯。相關研究顯示,我國對養老護理員的需求規模至少也在600萬名以上,但目前相關從業人員只有50萬多名,遠不能滿足需求,同時這也意味着該行業就業前景非常廣闊。

一個社會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養老是“家事”,也是“國事”。《“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提出,“大力發展銀髮經濟,推動老齡事業與產業、基本公共服務與多樣化服務協調發展,努力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需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要求,“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

應當看到,隨着老年人口數量擴大,以及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預期提升,老年人口的消費潛力在持續增長、消費意願和能力在不斷增強。發展銀髮經濟無疑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人口老齡化趨勢下,要把握好銀髮經濟的產業發展機遇,更要解決好廣大羣衆的基本民生需求,而建立多層次的養老護理服務體系,正是題中應有之義。銀髮經濟是一片藍海,呼喚着更多的養老護理人才投身其中,也對從業者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

發展區域勞務協作、推進職業教育、強化激勵機制、完善職業標準……在破解養老護理人才短缺問題上,不少地方都進行了有益的實踐探索,有的地方還打響了品牌。例如,山西省“呂梁山護工”勞務品牌已探索出較爲成熟的校企合作、職業標準化和就業保障體系,勞務輸出範圍覆蓋北京、天津、山東、廣東等十多個省份,不僅解決了衆多失能老人家庭的燃眉之急,還促進了欠發達地區重點羣體轉移就業和穩定增收。

養老護理人才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既有長期性,又有緊迫性。爲失能失智老人托起幸福“夕陽紅”,需要廣大有志之士匯聚起磅礴力量。通過政策不斷創新和社會協同努力,養老護理人才供需錯位的溝壑終將彌合。(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鄧浩)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爲@)。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徵稿啓事。

相關文章:築牢養老服務業人才基石

進一步優化和擴大養老服務供給

(責任編輯: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