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網聯汽車駛入全球領先賽道(專家解讀)
■受訪專家: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 宋海濤
美國《紐約時報》近日刊文稱,中國正在測試的自動駕駛汽車數量已超過其他國家。近日,世界最大規模的無人駕駛汽車試驗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繁忙的街道上進行。大約500輛由計算機導航的出租車在這座城市內穿梭,而且車內通常沒有安全員。中國目前至少有16個城市允許企業在公共道路上測試其自動駕駛汽車,至少19家中國車企或供應商正在該領域爭取全球領先地位。
美聯社報道稱,中國汽車製造商爲汽車增加了數字化功能和連接性,以吸引年輕、懂技術的購車者。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似乎一直在努力重新定義汽車,在今年中國最大的年度車展上,中國汽車品牌爭相呈現配有大屏幕、人工智能和更多娛樂休閒功能的電動汽車。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公佈《進入智能網聯汽車准入和上路通行試點聯合體基本信息》,首批9個聯合體進入試點名單,將在北京、上海、廣州等7個城市開展智能網聯汽車准入和上路通行試點。
據工信部公開數據,截至2023年底,全國共建設17個國家級測試示範區、7個車聯網先導區、16個智慧城市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城市。近期開展的試點工作爲搭載較高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智能網聯汽車准入和上路試點打開了政策通道。
智能網聯汽車是利用車載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通信裝置等,實現環境感知、智能決策控制、協同控制、信息交互等功能的汽車的總稱。當前,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勢頭強勁,總體處於全球並跑水平,行業發展呈現以下顯著特徵:第一,中國汽車產業鏈健全。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自主品牌整體規模均保持全球領先地位。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核心零部件生產和智能化算法供給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第二,中國智能網聯汽車配套技術及設施完善。中國4G、5G通信技術、北斗導航定位技術、傳感器、“車路雲一體化”等不斷髮展,爲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提供了配套技術和基礎設施支持;第三,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市場潛力可觀。中國消費市場體量龐大,用車環境豐富多樣,爲智能網聯汽車的技術研發、迭代升級提供了強大的市場支持與廣闊的試驗場。
從全球範圍來看,發展以自動駕駛爲核心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尚無可借鑑的成熟經驗。中國探索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之路,離不開多方合力支持。
首先,中國政府發佈多項政策支持該領域技術創新,爲智能網聯汽車的研發、測試及商業化應用搭建清晰的法律與政策框架,促進相關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其次,中國相關企業積極加強硬件核心技術的研發力度,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的“大腦”與“感官”兩大核心技術領域取得雙重飛躍。此外,中國高校院所推動產學研用的深度融合,構建從理論探索到技術孵化再到市場應用的完整鏈條,同時爲行業長遠發展培養充足人才。
當前,中國智能網聯汽車行業也面臨一系列挑戰。技術方面,中國需進一步完善自主可控的智能汽車技術創新體系,包括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完善測試評價技術、開展重點場景(碼頭、港口、礦區等)的示範運行驗證等。配套設施方面,“車路雲一體化”與“車輛智能化”協調發展,對於支撐智能網聯汽車的規模化應用至關重要,需要協調企業、行業、研究機構、政府等多方力量,形成合力。此外,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明確智能網聯汽車在交通事故中的責任歸屬、加強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也是行業長足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
隨着中國智能網聯汽車行業迅速發展,中國積極拓展國際合作。例如,在政府間合作領域,日前,中德簽署《關於自動網聯駕駛領域合作的聯合意向聲明》,兩國將開展多層次全方位合作,共同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在市場化合作領域,百度Apollo、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公司已陸續開展多項海外技術合作。此外,中國消費者對汽車智能化有較高的接受度,也吸引不少海外車企將新產品、新技術率先向中國市場投放。
可以預見,作爲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細分領域之一,智能網聯汽車有助於推動傳統汽車製造業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提升中國汽車產業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競爭力,也將爲全球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重要助力。
(高喬、謝婧繁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