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歐洲這麼遠那麼近:鄉村各美其美,也向往同一個未來

(原標題:中國與歐洲這麼遠那麼近:鄉村各美其美,也向往同一個未來)

10月18日,中歐美麗鄉村論壇在浙江德清開幕,來自11個歐洲國家、4個國際組織,以及企業、非政府組織的近200名代表,因共同的關切相聚——鄉村。

這是中歐之間首次以美麗鄉村爲主題舉辦的國際交流活動,也是很多與會嘉賓第一次實地感受到“千萬工程”爲浙江鄉村帶來的變化。“真的很棒,我大概拍了兩百多張照片。”在德清縣洛舍鎮東衡村,一位挪威參會嘉賓品嚐了桑葉茶,還試着用毛筆寫下了自己的中國名字。

中歐之間首次以美麗鄉村爲主題舉辦國際交流活動。記者 徐文迪 攝

東衡村曾是遠近聞名的礦產大村,2009年底,村裡關閉了所有礦山企業、開啓環境綜合整治攻堅,轉型發展成爲如今的鋼琴書畫藝術村,東衡村所在的洛舍鎮集聚了100餘家鋼琴製造及配件企業,產品遠銷歐洲、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鋼琴產業也成爲村集體經濟的重要組成。

“鋼琴小鎮很有意思,在芬蘭很少有某個產業集中在一個地方發展的模式。”芬蘭駐華大使館農業、食品及獸醫事務參贊安婷娜認爲,儘管中歐鄉村發展階段、發展模式有所差異,但雙方的共同點更多,“芬蘭的森林覆蓋率非常高,如何保留當地企業、推動鄉村實現低碳綠色生產,我們希望推動小規模的森林主們共同踐行一些保護自然的標準。”

鋼琴是洛舍鎮的特色優勢產業。記者 祝梅 攝

鄉村如何更好實現未來發展,如何應對人口外流、留住更多年輕人,如何發揮鄉村地區的優勢以應對氣候危機、生物多樣性危機……多位與會嘉賓都提及了中歐鄉村發展面臨的共同挑戰。

“德國多年前就將城鄉居民要享受同等質量的生活這一目標寫入本國基本法,各級政府會根據農民的需求設計一系列支柱項目。”德國上弗蘭肯行政區農村發展辦公室主任洛薩爾·溫克勒說。

這也與浙江推進“千萬工程”的邏輯相通:無論村子怎麼變,村民始終是主角。堅持走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城鄉融合發展之路,浙江的城鎮化率已從2003年的53%提高到2023年的74.2%,城鄉居民收入倍差從2.43縮小到1.86。

溫克勒來過中國十幾次,曾參觀考察很多地方的鄉村。“德國比中國更早碰到鄉村人口老齡化問題,我們也很樂意和中國交流我們的實踐,而對德國來說,中國的數字鄉村建設非常值得學習借鑑。”他說。

由五四村村民廢舊衣物縫製而成的竹筍造型藝術品,旨在呼籲鄉村樹立資源利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記者 徐文迪 攝

此次考察的莫干山五四村,就通過“德清數字鄉村一張圖”實現了更智慧的鄉村治理,這讓比利時駐華使館農業參贊石安妮印象深刻。“當越來越多人生活工作在城市,鄉村如何保持吸引力是很重要的議題。”她說,“浙江的鄉村展示了很多維度的數據,這些數據讓很多服務可以便利地從線上實現。”

荷蘭駐華大使館農業參贊施米特對德清鄉村其樂融融的鄉村旅遊業發展很有感觸。“這裡的美好場景,讓我想到了荷蘭一個旅遊業開發十分成熟的美麗小村莊——羊角村,推薦你們去看看。”他說,培育並壯大生態經濟,是中荷雙方對當下鄉村地區健康發展的一個共識。在自然美好的環境中,發展生態旅遊,同時生產出健康可靠的農產品,是和美富裕鄉村該有的模樣。

世界糧食計劃署官員莎儂·霍華德參觀企業的珍珠博物館。記者 祝梅 攝

德清淡水珍珠產業發展,也讓世界糧食計劃署官員莎儂·霍華德豎起大拇指。霍華德已經能熟練地在中國網購精美的珍珠首飾。“在這裡,一顆美麗的珍珠竟可以賣出一輛小汽車的價格。”她特別提到,小小珍珠蘊含着巨大富民能量。

對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發展,是鄉村的又一大生命力。不論是青田稻魚共生系統的魚和大米,還是紹興會稽山的香榧,不同地區的特色農產品組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獨特的吸引力,都讓霍華德驚豔,“每一個地方傳統農產品,都是一扇發展的窗戶,處理好傳統與現代的關係,就會爲鄉村找到獨特的發展價值。”她說。

從鄉村的角度思考問題、探索更可持續的未來,本次論壇上,與會嘉賓們共同發佈《中歐美麗鄉村論壇德清倡議》。“歐洲各國在美麗鄉村建設上同樣有着豐富案例和寶貴經驗,我們願同歐洲各國一道,構建起更爲緊密的合作關係,在特色產業發展、農文旅融合、低碳村鎮、鄉村治理等方面交流互鑑,持續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奮力繪就詩畫江南美麗鄉村新圖景。”浙江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