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企“卷”出海,盯上東南亞中東

2024年,中國醫藥的出海熱潮仍在繼續。根據醫藥魔方統計,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在研新藥License-out(對外授權)交易數量同比增長18%,其中總交易金額超過20億美元的交易數量3筆,佔已披露金額交易的6%。此外,信銀(香港)資本研究部在研報中指出,BD(商務拓展)成爲創新藥重要的資金來源。今年7-10月國產創新藥共錄得33筆對外授權,統計少數披露金額的交易,首付款已達23億美元,總額超126億美元。

“今年可以說是中國生物科技BD大規模爆發的元年。”在第九屆醫藥創新與投資大會期間,新加坡祥峰投資集團中國基金合夥人劉天然指出,“在2021年之前,首付款金額能打到5000萬美元的海外交易就算是非常出色的頭部交易了。然而今年情況發生了顯著變化,無論是管線的交易,還是後續的併購,都出現了更加大額的交易金額。這表明中國新藥的BD交易整體上了一個新臺階,也反映出無論是在中國還是美國,由華人創建和運營的公司,儘管標註着‘Made in China’或‘Created by Chinese’,但它們的價值已經完全可以與歐美公司相提並論。”

出海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爲Biotech們的必選項。應世生物聯合創始人兼首席運營官曹飛表示:“其實對於Biotech來說,‘出海’是個僞命題,我們從誕生那一天開始就在海上,一開始你的定位就必須是要國際化的一個公司。”

隨着中國創新藥國際化進程深化,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出現在中國新藥的出海地圖上,出海目的地趨於多樣化,除了歐美等市場外,中東、東南亞和拉丁美洲都成爲新的熱門目的地。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全球醫藥市場2023年整體規模爲1.58萬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全球醫藥市場規模可達到2.09萬億美元。其中新興市場存在大量迫切而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醫療支出佔GDP的比例在5%~8%之間,但當地醫療水平相對落後,這也給了中國藥企更多的出海空間。

由於文化和地緣的原因,東南亞也是很多中國醫藥企業出海的首選目的地,近年來包括君實生物、信達生物在內的中國生物醫藥企業都在東南亞進行了業務佈局。

海昶生物總裁、創始人趙孝斌指出,東南亞國家和國家之間差別很大,比如新加坡雖然市場規模不大,但卻是打開東南亞市場的一個窗口,是一個風向標,其他國家對於新加坡的申報結果認可度更高。

中東也是熱門新興市場之一。在沙特阿拉伯提出的“2030年願景”中,明確將將醫療保健作爲國家發展的核心領域。

阿斯利康國際業務拓展合作與戰略投資副總裁陳冰表示:“中東地區,尤其是沙特,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展現出來與其他國家巨大區別和獨特優勢,它不僅僅是我們尋求生意來源的市場,更是我們在進行Licensing(許可協議)、設立Newco(新公司)、以及商務拓展(BD)等方面的潛在合作伙伴。更重要的是,中東地區還可能成爲我們資金的重要來源。通過積極參與中東地區的本地化進程,我們有機會吸引主權基金、皇室辦公室以及具備強大產業投資能力的當地機構,對中國出海並在當地本地化的資產進行投資。這是我們當前正在積極努力推進的方向,旨在構建一個一站式的平臺,以全方位地支持中國企業在中東地區的落地和發展。”

阿斯利康中國數字化與商業創新部執行總監、國際創新園及創新中心負責人陳鍇指出,中東國家政府採購通常會將產品分爲進口貿易品種和本地化品種。對於器械耗材類,主要以貿易形式進行,通過當地經銷商或代理商進行銷售,他們通常會基於出廠價與採購方進行談判。但是,如果產品屬於本地化品種,即中國企業在當地進行二次包裝或合資生產,並體現出本地化元素的產品,政府在招投標時會給予更高的優先級,用市場換取技術,以鼓勵外國企業進入本地市場。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國對 “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出口醫藥產品258.2 億美元,同比增長4.28%。雖然面臨着一定挑戰,但歐盟、美國、日韓等傳統市場依然是中國醫藥產品的重要出口目的地,同期對歐盟出口額164.89億美元,同比增長5.15%;對美國出口額136.59億美元,同比增長7.15%。

儘管近年來地緣政治風險加大,但美國一直是創新藥利潤最大的市場,擁有較爲成熟的消費市場和支付體系,並且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評估結果在其他國家的認可度也較高。對於很多生物醫藥企業來說,美國市場仍然是“流淌着奶與蜜之地”。

趙孝斌認爲,傳統上,可能早期出海的企業傾向於“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但也可以嘗試“自上而下”的方法,特別是在醫藥行業。

“這是一個高度專業化的領域,由於行業歷史悠久、規則和體系也大多由其制定,歐美髮達國家在標準制定和實施方面佔據主導地位。而現在的情況與十年前大不相同。過去,我們常通過Licensing方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因爲普遍認爲他們的技術更先進。但最近與歐洲國家的交流中,我發現我們的生物技術在很多方面已經超越了他們,現在他們反而希望獲取我們的技術,而不僅僅是尋求合作。”趙孝斌表示,“未來,在生物醫藥領域,我們不僅在東南亞和非洲,也有可能在歐美國家佔據一席之地。但這需要整個行業的共同努力,從標準制定、監管到產業發展,都需要共同推動。同時,資本的助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爲科學和資本、產業的協同是行業發展的關鍵。”

本文源自:時代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