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天體開發應建立科學界與工商界合作機制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英 “我希望有一個機制,有工商領域的領軍人才與我們科學界共同探討,如何對天體進行開發利用。現在還沒有形成一種正式交換意見的方式、方法和規定。”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9月8日在“中歐話未來”講座上說,各界需要共同研究,在天體開發上,中國工商界可以選擇哪些適合中國國情的項目,目前這方面的想法還處於非常初步的階段。

歐陽自遠以埃隆·馬斯克爲例,馬斯克非常積極地向美國科學界提意見,還創造出了可回收火箭技術,大大降低了成本,已經被美國科學界採納應用。

歐陽自遠表示,未來在深空探測領域,中國要向太陽系的星辰大海挺進,其中月球探測是起點,火星探測是重點,小行星探測是熱點,行星際穿越探測是亮點。

關於月球開發利用的前景,他認爲,月球具有重大軍事戰略地位,月球的開發利用前景將支撐人類社會永續發展的需要,在支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健康、幸福的進展中發揮重大作用,是向太陽系的星辰大海挺進的轉運站。

他表示,到2030年前,中國在基本完成不載人月球探測任務後,建設月球科學研究平臺,擇機實施載人登月探測以及建設有人駐留的月球基地,開發利用月球資源。預計到2036年至2045年間,有望建成綜合型的月球基地,實現人類長期駐留,並完成全面、大規模的科學探測、技術試驗與月球資源開發利用。

在火星探測上,他指出,由於地球受到多種內外在原因的潛在威脅,未來人類有望將火星改造成一個適宜人類生存與發展的藍色星球,再現“青山綠水”,成爲人類的“第二家園”。

而針對小行星的探測,可以爲地球規避災難。歐陽自遠介紹,在地球外圍目前已發現近2萬顆小行星,小行星分成四類軌道,有兩類跟地球的軌道相交,這表明他們有可能撞上地球,並對人類產生極大威脅。目前研究已證明恐龍滅絕就是因地球被小行星撞擊所致,地球被撞擊後形成的塵埃瀰漫在空中遮住了陽光,地球表面溫度驟降了幾十度,光線昏暗,植物大批死亡,恐龍食物鏈斷裂,導致恐龍被餓死。

在行星際穿越探測方面,歐陽自遠表示,地球、月亮、火星的探測屬於類地行星範疇,而更遠的行星際探測,包括四大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這將是未來的探測亮點,也將是科技競爭的制高點。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爲《經濟觀察報》社原創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爲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張英經濟觀察報記者

大健康新聞部記者報道健康、人口領域,集中報道老齡化、低生育時代的政策及產業變遷故事。馬爾克斯曾說,記者是世界上最好的職業。英雄所見略同。新聞線索請聯繫:郵箱,zhangying@eeo.com.cn;微信,zhangy_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