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免籤,韓國歇斯底里!

文︱陸棄

中國外交部宣佈自11月8日起,對包括韓國在內的九個國家實施短期免籤,期限持續至2025年底。此舉迅速引發韓國輿論關注,主流媒體紛紛報道,中國的開放姿態爲韓國民衆赴華提供極大便利。然而,一些韓國網民的反應卻荒誕至極,既扭曲事實、惡意解讀,還散佈所謂的“恐慌論”,稱赴華將面臨莫名其妙的“危險”。這種充滿偏見和敵意的態度不僅荒唐至極,更是對中國友好舉措的極大不尊重。韓國某些人對中國的敵意與無知,在此次免籤事件中暴露無遺。

中國對韓國的免籤政策,本是推動中韓民間交往的利好之舉,旨在促進兩國旅遊和商務合作,爲民衆出行提供便利。然而,部分韓國網民不僅無視這一善意,反而抓住“反間諜法”個案大肆渲染,散佈荒唐的“赴華被抓”論調。更有甚者,居然認爲這是中國“套路韓國人”,將赴華旅行描述成一場危機。這種無稽之談純屬臆想,完全不顧事實。中國作爲法治國家,嚴格依法處理涉外案件,無論韓國人還是其他國家的公民,都一視同仁。把一起個案扭曲爲“中國陷阱”,反映出這些人對中國的偏見有多深,對法律有多麼無知。

還有一些自詡“優越”的韓國網民更是荒唐,聲稱“韓國護照功能強大”,“幾乎全球免籤”,似乎覺得中國免籤本就是“理所應當”。然而,事實恰恰相反,韓國不過是中國免籤國家名單中的一個,根本談不上特殊待遇。中國開放免籤政策是一種包容姿態,旨在推動國際交流和經濟合作。韓國網民卻自作多情,認爲是中國的“恩賜”,這種扭曲的心態暴露了他們對中國的無知與傲慢。

更令人無語的是,一些韓國網民在主流媒體的新聞下評論,叫囂“反對對中國人免籤”,甚至公然辱罵,稱“不給錢也不去中國”。這種極端言論實在可笑至極,既不尊重國家間的正常交流,甚至對他國民衆帶有明顯的歧視色彩。更何況,韓國的經濟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何其之深,這些人卻視而不見,反而口出狂言、自以爲是,實在是偏見和無知的體現。

此次事件也暴露出韓國社會在面對中國崛起時的深層焦慮。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影響力不斷提升,經濟實力逐步增強,讓不少國家感到不安。特別是韓國這個在美中之間徘徊的國家,既享受着中國市場帶來的紅利,又對中國的強大心懷戒備。此次中國推出免籤政策,爲韓方提供方便,這本是中韓關係的積極信號,韓媒普遍報道也相對客觀。然而,韓國網民的敵意和偏見讓人不得不質疑:韓國社會究竟有多不安,纔會對中國正常的友好政策反應如此過激?這種扭曲的心理,正是韓國部分人羣難以接受中國日益崛起的真實寫照。

韓國媒體的客觀報道與網民的敵視反應形成鮮明對比,這背後是一種深深的“自卑”心理在作祟。韓國網民不僅對中國的善意充滿敵意,甚至將中韓互免簽證視爲威脅,完全是出於對中國的恐懼與誤解。這種心態在當前國際形勢下尤爲突出。在美國對中國持續打壓的背景下,韓國長期處於西方陣營中,卻又依賴中國經濟,導致韓國在面對中國政策時,既渴望開放、合作,又懼怕被“同化”。這種扭曲的心態,使得一些韓國人對中國的任何動作都充滿敵意,毫不客觀地解讀和評價。

中國的免籤政策早已覆蓋全球29個國家,範圍逐步擴大,顯示出中國對國際交流的包容心態和開放態度。韓國不過是最新加入的國家之一,本無特殊之處。對於那些聲稱“拒絕中國人來韓”的韓國網民,實在沒有必要在意。中國向來以開放包容的姿態對待國際社會,和這樣的偏見與敵意無須多費口舌。更何況,韓國經濟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早已不是秘密,一些韓國網民將自身的心理扭曲成對中國的敵意,無非是掩耳盜鈴,無法改變雙方的事實聯繫。

中國不必爲這些偏見與敵意而改變對韓政策,因爲這些偏見和惡意終將被事實粉碎。中國的開放政策爲世界帶來更多機會和合作,無論是對韓國還是其他國家都不例外。韓國那些對中國抱有敵意的聲音,只是少數偏見的噪音,不值得大驚小怪。中國的外交戰略始終面向世界,推動合作與發展,面對這樣的噪音,最好的迴應就是繼續堅定前行,用實際成果來反擊這些不實之詞。

在未來的中韓關係中,我們應當繼續堅持友好開放的態度,給予雙方民衆更廣闊的交往空間。對於那些偏激言論,中國完全可以一笑置之,事實會證明中國的友好政策將爲兩國帶來更多的實實在在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