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院多項成果獲第九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
11月4日,教育部召開第九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頒獎會。第九屆成果獎評獎工作於2022年年初啓動,共產生獲獎成果1496項,包括著作論文獎1196項,諮詢服務報告獎76項,普及讀物獎21項,青年成果獎203項。其中,我校孔令偉教授《悅古:中國藝術史中的古器物及其圖像表達》榮獲著作論文獎二等獎;張堅教授《另類敘事:西方現代藝術史學中的表現主義》榮獲著作論文獎三等獎;《中國》編寫組(高世名、高初、晉永權、鄭萍萍、徐家寧、王爍)所編《中國》榮獲普及讀物獎。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於1995年設立,在高校領域及全國社科戰線有着重要影響,是教育部爲表彰獎勵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取得的突出成績,鼓勵嚴謹治學、勇於創新、鑄造精品,推動高校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重大舉措。
「著作論文獎」
/《悅古:中國藝術史中的古器物及其圖像表達》 孔令偉 /
著作論文獎二等獎
作者:
孔令偉,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碩士、博士研究生導師,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院長,主要從事藝術史學史、近現代中國美術史、金石文獻等方面研究,對“圖像與觀念的不對稱性”問題有長期的思考與關注。
內容簡介:
本書關注的焦點是古器物的圖像表達方式問題,包括版刻、手繪和傳拓這三種基本形態,並探討古物鑑賞所產生的歷史感、歷史知識與象徵性含義以及古器物及相關圖像研究的意義和價值。該書從應用、研究、鑑賞三個角度出發,重新梳理古器物與圖像學,及其所對應的中國藝術文化史上的“文藝復興”。
全書分成七章進行論述:第一章,討論有關古物的觀念變遷;第二章,通過禮圖這一類特殊古物圖像討論古物的“應用”“實用”問題;第三章,討論儒家學者、古物學家對古器物的研究與著錄工作;第四章,從審美的角度討論藝術史中的古物圖像,及這類圖像所涉及的特殊題材類型;第五章,通過江南文人的生活方式,探討歷史感與美感的關係;第六章,介紹古器物拓片及“拓本博古圖”,核心還是歷史感與美感;第七章,通過端方舊藏柉禁,探討古物攝影的真實性問題。
目錄
序 範景中
導 論 / 1
第一章 從祥瑞到清玩——關於鼎彝古物的觀念變遷 / 7
一 鼎與祥瑞 / 7
二 仿古器物——從禮器、明器到清玩 / 20
三 博古圖案 / 26
第二章 禮器圖 / 31
一 “禮器瑞物圖”與“禮圖” / 31
二 《三禮圖集註》之得失——兼論“黃目” / 40
三 禮制局與新的禮器範式 / 59
四 徽宗朝的古物聚藏與著錄 / 78
第三章 古器物圖譜 / 85
一 李公麟——《古器圖》和洗玉池 / 86
二 呂大臨的《考古圖》 / 103
三 黃伯思與《宣和博古圖錄》 / 104
四 秘閣——董逌與黃伯思 / 112
五 地方州縣的“禮圖”及仿古禮器 / 122
第四章 “芙蓉蘸鼎”——古器物與繪本“博古花卉” / 127
一 芙蓉蘸鼎 / 127
二 花事與花品 / 142
三 花信、花時與相關繪畫 / 153
第五章 “鑑古”題材的作品與文人生活 / 165
一 從《西園雅集圖》到《東坡博古圖》 / 165
二 古物與文人的書齋生活 / 190
第六章 拓本博古圖 / 207
一 “焦山鼎”與“六舟” / 207
二 陳介祺和周希丁 / 233
三 拓本博古花卉 / 238
第七章 端方舊藏柉禁的稱謂及圖像記錄方式 / 245
一 柉禁·棜禁 / 246
二 幾種圖像記錄方式 / 252
後 記 / 265
圖版目錄 / 266
參考文獻 / 275
《悅古:中國藝術史中的古器物及其圖像表達》
孔令偉 著
上海書畫出版社
/《另類敘事:西方現代藝術史學中的表現主義》張堅 /
著作論文獎三等獎
作者:
張堅,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碩士、博士研究生導師,近現代美術文獻研究中心主任,長期致力於西方現代美術史和美術史學理論中的形式、風格和表現主義等問題的譯介和研究。近年來,研究視點也關涉20世紀西方現代形式和風格理論與中國美術史研究方法與知識系統建構的相關個案與問題。
內容簡介:
本書基於作者多年研究古典藝術的功底和現代藝術史學的新視野,從“人文”和“批判”入手,以點帶面,系統勾勒和梳理西方近現代藝術史學發展演變和進程中的表現主義學術脈絡。作者強調“藝術是詩,更是美”,反思和挖掘長期以來被忽視的西方現代藝術史學中的一種不同於再現的和學院古典主義的另類學術思想傳統,這種傳統要更切近於中國傳統藝術史論思想中的審美取向和視覺表達邏輯,而作爲一種學術參照系,對於拓展和豐富中國傳統藝術史論思想和理論的世界意義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啓迪和推動作用。
作者是在當下藝術史學的國際學術語境中,以一系列前沿問題爲導向,發掘、辨析和勾勒西方近現代藝術史學中的這段被遮蔽的歷史,以確認其在圖像和媒體時代所具有的新人文主義和知識批判的價值與意義,該書直指當下西方藝術史學史研究和發展的薄弱環節,視角獨特,資料豐富,評析深入,豐富和深化了學界對於西方近現代藝術史學的多面性的理解和認識。
目錄
《另類敘事:西方現代藝術史學中的表現主義》
張堅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中國》/
《中國》編寫組
(高世名、高初、晉永權、鄭萍萍、徐家寧、王爍)
普及讀物獎
作者團隊:
高世名,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碩士、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學院原院長。研究領域涵蓋當代藝術、社會思想以及策展實踐等先後策劃上海雙年展、廣州三年展等國際性藝術大展10餘項,組織大型學術會議40餘項,在國內外重要刊物發表學術文章50餘篇,出版《鏡子與面具》《一切致命的事物都難以言說》《行動的書:關於策展寫作》《與後殖民說再見》《胡志明小道》《後殖民知識狀況:亞洲現代思想讀本》《進程》《從西天到中土:印中社會思想對話》《三個藝術世界:中國現代史中的一百件藝術物》、“人間思想”輯刊(12輯)、“亞非拉現代思想”叢書(5冊)、《行動之書:藝術策展系列》(4冊) 以及《國美之路大典》(18卷44冊) 等。
高初,中國美術學院中國攝影文獻研究所主任,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攝影部主任,美麗中國影像中心秘書長。長期以來圍繞戰時及新中國的攝影檔案,完成抗戰攝影師及其戰友、同事、學生二百餘人的口述史及檔案整理,構成數百萬件圖像及相關文獻的中國革命的視覺檔案數據庫。這些成果陸續出版,多次獲得國家出版基金資助。
晉永權,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攝影史研究者及紀實攝影家,曾任《中國青年報》攝影部主任、圖片總監,中國攝影出版社常務副總編輯,《中國攝影》主編,《大衆攝影》主編。
鄭萍萍,《中國青年報》的《冰點週刊》視覺融媒主編、《中國攝影》雜誌專欄作者。十九年新聞攝影行業一線從業經歷,歷任中國新聞社攝影部時政組記者,中國青年報社攝影記者、圖片編輯。
王爍,中國美術學院藝術學理論博士。主編(合編)《大衛•柯魯克鏡頭裡的中國》(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2016),“十四五”出版規劃項目《大衛•柯魯克、伊莎白•柯魯克及其家族文獻彙編》(山東文藝出版社,即將出版)等。
徐家寧,歷史影像工作者,北京古都學會影像專業委員會首席專家,長期從事中國歷史影像的研究和整理。曾任中國攝影史紀錄片《西洋鏡》主講人。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爬梳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攝影精品,遴選出了兩百餘位攝影名家和近500幅具有代表性和時代感的經典作品,通過對國家重大歷史時刻與歷史現場;人民形象中的奮鬥與幸福;社會面貌中的發展與變遷等方面的描繪,展現了從1949年開始的“國家肖像”。
《中國》(中、英、俄等多語種版) 畫冊入選中宣部重點主題出版物,並作爲特批在封面上使用國徽的國禮出版物,不但成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70週年之際中國駐各國使領館的國慶招待會上的贈禮,也是國內外的國慶活動中重要的出版和展覽成果。印行近萬冊的《中國》(2019)畫冊被認爲是近年來主題性出版物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的標誌性圖書,是學術研究和社會傳播結合的標誌性的社會普及讀物。
《中國》
《中國》編寫組(高世名、高初、晉永權、鄭萍萍、徐家寧、王爍)
山東畫報出版社
來 源|研創處
編 輯|陳舒婷
責 編|胡心雲
審 核|徐 元 谷 叢
中國美術學院官方微信號
投稿郵箱:caanews@caa.edu.cn
“國美學術通訊”官方微信號
投稿郵箱:caarmt@caa.edu.cn
出品:
中國美術學院黨委宣傳部
PUBLICITY OFFICE OF THE CPC CAA COMMITTEE
CAA融媒體中心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