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每3個菠蘿就有1個產自這裡!“菠蘿姐妹”在“菠蘿的海”弄潮追夢
新華社北京4月20日電(記者易豔剛、吳濤、張典標)4月20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爲《一個“90後”一個“70後”,見證“中國每3個菠蘿就有1個來自徐聞”是如何煉成的……“菠蘿姐妹”在“菠蘿的海”弄潮追夢》的報道。
整個3月份,26歲的王小穎和50歲的吳建連都泡在“海”裡。
今年,被稱爲“中國菠蘿之鄉”的廣東湛江市徐聞縣,獲得了比往年更高的關注度。這裡不僅年產菠蘿近70萬噸,還有吸引遊客爭相打卡的萬畝“菠蘿的海”。
這對“菠蘿姐妹”一起在菠蘿地裡做直播、拍短視頻,讓“中國每3個菠蘿就有1個來自徐聞”這一冷知識,成了網絡熱搜。
她們腳踩紅土地,見證了徐聞菠蘿從“野生”到形成產區再到農業現代化轉型的歷程,也共同書寫着生動的鄉村振興故事。
直播中的“菠蘿姐妹”。受訪者供圖
“菠蘿姐”:20多年“煉”成徐聞菠蘿“一姐”
3月26日,吳建連與央視新聞記者做了一場直播,沒有腳本,也沒有彩排。作爲土生土長的徐聞人,吳建連對“菠蘿的海”的一切如數家珍,也樂於向外人“安利”關於菠蘿的“徐聞故事”。
徐聞有萬年火山噴發形成的紅土地,酸鹼度適宜菠蘿生長。這裡的農民從九十多年前就開始種植菠蘿,但以前主要是“散養”模式,農民愛怎麼種就怎麼種,種好種壞、掙錢虧本都是自己的。
徐聞“菠蘿的海”裡金燦燦的菠蘿。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張典標攝
1990年,吳建連初中畢業後開始從事菠蘿生意。剛開始是當中介,給來徐聞採購菠蘿的外地收購商“帶路”。那時,徐聞的菠蘿品種單一,上市時間集中,常常有菠蘿賣不出去爛在田裡。
後來,吳建連有了去外地賣徐聞菠蘿的想法。她開始把一些村民家的菠蘿“賒”過來,隻身運到湖南、江蘇等地去碰運氣。
人生地不熟,她曾遭遇不少挫折。有時,她在車前賣菠蘿,有人在車尾偷菠蘿;有時,她被地方黑惡勢力欺壓,不僅一車菠蘿一分錢沒拿到,還面臨人身安全風險。沒賺到錢,她只能給村民解釋說“資金還在週轉”,需要再多賺一點錢才能給大家結算。
不過,當時剛二十出頭的吳建連一直沒放棄,依舊每年出門賣菠蘿。聽說哪裡有水果批發市場,她都會去考察,“坐一晚上的車,第二天就到地方了,不僅節省時間,連住賓館的錢都省了。”
對菠蘿行業越來越熟悉的吳建連,在2001年前後開始自己種菠蘿。這時,徐聞菠蘿種植已逐漸進入種植大戶帶頭的階段。第一年她種了30畝,以後逐年擴大規模,高峰時種了3000多畝。
2008年,吳建連成立了合作社,與當地農民合作投資了400多萬元,建了一家罐頭廠。剛開始,工人們沒經驗,十幾天才能生產一車(1000箱)罐頭。吳建連說,採購商來徐聞後還要等十幾天,只能出房錢留人,花的錢比賣罐頭的收入還多。
徐聞“菠蘿的海”裡的工人正在裝車。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張典標攝
轉折點在2011年,吳建連從別人手裡接過位於曲界鎮的徐聞菠蘿交易市場。建菠蘿交易市場投入很大,僅2013年、2014年就投入了800萬元。當時錢不夠,親戚朋友和相熟的農民自發去郵政儲蓄銀行每人貸了3萬元小額貸款,借給吳建連建設交易市場。
“大家對我真的很支持,有人跟我說,如果市場搞不好賠了,那3萬元不用我還,他們自己還。”吳建連一直感恩村民的信任。
正是在那個時候,在菠蘿行業摸爬滾打20多年、熟悉全產業鏈的吳建連,因爲人仗義、辦事公道,成了徐聞菠蘿界響噹噹的一號人物,果農、採購商有事都找她協調,人稱“菠蘿姐”。
據吳建連說,曲界鎮的交易市場如今已成全國最大的菠蘿交易市場,徐聞縣大半的菠蘿從這裡賣出去。吳建連的加工廠也不再只是簡單地做些罐頭,還陸續開發出菠蘿月餅、鳳梨酥等多種新品。
徐聞“菠蘿的海”。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張典標攝
“菠蘿妹”:一場直播賣出165萬斤菠蘿
與花了20年才成爲“菠蘿姐”的吳建連相比,僅用一年就成爲徐聞乃至廣東省知名網紅的“菠蘿妹”王小穎,趕上了好時代。
王小穎小時候最不願意學校放假,那意味着她得去菠蘿地裡幫父母幹活。她從小就暗下決心,以後離菠蘿越遠越好。可沒想到,兜兜轉轉之後,她會回到家鄉,天天往菠蘿地裡跑。
在徐聞,菠蘿是很多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只有家裡賣了菠蘿,孩子才能拿到學費。但因爲種植不科學、信息不對稱,滯銷、虧損就像幽靈一樣,常年在菠蘿地上空徘徊。有時,王小穎還會跟同學一起,去菠蘿地裡撿村民棄摘的“次果”,換一點生活費。
徐聞“菠蘿的海”裡,工人正在採摘菠蘿。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張典標攝
畢業後,王小穎成了徐聞電視臺一名主持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多地農產品遭遇“賣難”,徐聞也不例外。不過,疫情期間興起的直播帶貨,爲徐聞百年菠蘿產業帶來了新機遇。
王小穎也趕上了直播帶貨的東風。去年2月26日,她與徐聞縣縣長做了一次直播帶貨,當時有幾萬採購商在線互動,菠蘿交易量達到了165萬斤。自那以後,“菠蘿妹”的故事傳遍徐聞。
“那次帶貨,讓我對直播有了顛覆性的認識。以前我認爲直播就是在平臺上刷個臉,讓人給禮物、打賞。但自己參與之後才知道,直播帶貨需要專業知識,而且能給家鄉賦能。”王小穎說。
那次直播讓王小穎一戰成名,一家農業互聯網公司伸出橄欖枝,王小穎決定從電視臺跳槽,去更大的平臺爲家鄉菠蘿“代言”。
“菠蘿妹”有自己的直播風格,她從不像美妝博主那樣在直播間大喊“Oh my god(我的天),買它”,倒是經常頂着烈日在菠蘿地裡與農民一起互動。現在,“菠蘿妹”帶貨的對象已不限於菠蘿,農產品種類繁多的廣東,爲她的直播間提供了豐富選項。
“我以前發一個視頻可能就是徐聞人看,現在是全國人在看。以前可能找我的就是供貨商,現在找我的是全國的採購商,我可以將採購商和供貨商對接起來。”
“菠蘿妹”王小穎(左二)正在和果農直播。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張典標攝
當“網海”連通“菠蘿的海”
眼下,正是徐聞菠蘿大量上市的季節。今年3月,徐聞菠蘿迎來“30年來最好的價格”,地頭最高價格甚至超過每斤4元。
所謂“地頭價”,就是菠蘿成熟後,採購商以一定的價格直接買下某片地裡的菠蘿,自己再出錢請人採收運輸。目前,徐聞菠蘿種植成本每斤不到1元,今年的市場行情讓農民喜笑顏開。
但在過去,徐聞農民曾飽嘗滯銷之苦。2018年菠蘿滯銷,賣菠蘿的錢還不夠成本,吳建連有200畝菠蘿全部爛在地裡。近兩年的好價格,很重要的原因來自徐聞菠蘿的現代化轉型和變革。
直播帶貨是最顯著的變化之一。這對“菠蘿姐妹”,一個是深耕菠蘿產業多年的“前浪”,一個是熟諳網絡傳播的“後浪”,共同演繹着互聯網時代我國地方特色農業產業成功轉型的故事。
王小穎在徐聞電視臺的第一篇關於菠蘿的報道,就是去採訪吳建連的菠蘿加工廠。採訪結束後,她還發了一條朋友圈。但那時候她知道吳建連叫“菠蘿姐”,卻沒想過自己以後會成爲“菠蘿妹”。正是“網海”,讓“菠蘿的海”邊的兩人緊密聯繫在一起。
“菠蘿姐”戴着眼鏡、一頭短髮,乾淨利落幹練,即使一天跟多家央媒做直播也不用彩排。但剛開始時,鏡頭前的吳建連經常緊張忘詞,需要提前準備五六個小時,彩排五六次才行。
現在落落大方的“菠蘿妹”,以前爲了一個短視頻鏡頭,經常穿着裙子就往菠蘿地裡扎。菠蘿的葉子像鋸子一樣,採摘菠蘿的農民都得穿三條褲子,“菠蘿妹”的小腿被劃出一道道口子。
怯場的“菠蘿姐”一度想放棄,可經不住“菠蘿妹”每天天剛亮就來“堵”門。“不能因爲緊張,讓觀衆覺得咱們的菠蘿有問題。”看到“菠蘿妹”這麼拼,“菠蘿姐”也不掉隊。經過不斷的練習,吳建連在鏡頭前越來越收放自如。王小穎也常向吳建連學習如何種菠蘿、摘菠蘿、挑菠蘿,日漸成爲菠蘿行業的資深人士。
“菠蘿姐妹”的故事也不斷流傳。她們的直播裡,最多時有4萬採購商同時在線挑貨,這是以前線下交易從沒有過的盛況。
在徐聞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黃家團看來,從過去“菠蘿姐”獨自押車闖市場,到如今的“菠蘿姐妹”一唱一和,反映的是菠蘿產業從傳統到現代的轉型升級。
經歷2018年滯銷危機之後,廣東省農業農村廳針對菠蘿銷售難問題,探索“12221”市場體系建設,即建立“1”個農產品的大數據,以大數據指導生產引領銷售,組建銷區採購商和培養產區經紀人“2”支隊伍,拓展銷區和產區“2”大市場,策劃採購商走進產區和農產品走進銷區“2”場活動,實現品牌打造、銷量提升、市場引導、品種改良、農民致富等“1”攬子目標。
“菠蘿姐妹”是“12221”市場體系中第三個“2”的參與者。“12221”市場體系運行以來,徐聞菠蘿價格會隨市場起伏,但再沒出現過前幾年那麼嚴重的滯銷。
“現在越來越多人蓋起了‘菠蘿樓’、買上了‘菠蘿車’。”王小穎說,“果農一畝地有五六千元的收入。他們原本躲着鏡頭,現在都搶着上鏡,增收的喜悅洋溢在他們臉上。”
據介紹,2019年,“12221”市場體系運行當年,徐聞縣25個郵政儲蓄銀行網點年增存款6.8億元,僅菠蘿主產區曲界鎮支局年淨存款超1億元;2020年,曲界鎮支局存款逆勢再增3.65億元。
“菠蘿姐妹”一個用20多年時間從無到有探索擴大生產、建立市場,成就“菠蘿姐”的名聲,背後是我國傳統農業漸進式的發展;一個用一年的時間大放異彩,以“菠蘿妹”之名聞名全國,背後是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年代,我國農業在政策支持和新生產要素投入下的快速轉型蝶變。
在流通環節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構建新的農產品市場體系,打通銷售堵點;在種植環節引進良品,調整品種結構,延長產品上市期,提高產品質量;在品牌上強化區域公共品牌塑造;在產業鏈上補強深加工和研發等短板……
這是改革浪潮下徐聞菠蘿產業自強之舉,也是廣東乃至全國鄉村振興中農業產業興旺發達的高質量之路側影。徐聞菠蘿在新的時代迎來騰飛希望,後效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