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馬拉松最強大學生 #王文傑

從全國馬拉松錦標賽·衡水站的3:01:46(首馬),到北京站的2:10:23(錦標賽亞軍)。

北京隊選手、清華學子王文傑 耗費1個半月的時間,完成了曹振水教練對自己在馬拉松項目上的期許,達到了本該有的水平。

用他自己的話說:“好起來了!”

截至北馬之前,王文傑在國內被人知曉,是去年廈門環東半馬,以1:02:34的成績奪國內冠軍戰勝雲南名將董國建,距離當時彭建華保持的半馬國家紀錄僅差4秒,雖有運氣成分,但對自己有很大激勵作用。

如今全馬達標國際健將,20歲的王文傑,未來可期!

王文傑的半馬與全馬經歷相似,都是首場比賽不夠出彩,第二場跑出較好的成績。

衡水湖賽前,他參加了全國田徑錦標賽男子10000米項目,但由於傷病以及剛下高原不適應,天氣炎熱等原因,王文傑跑出31:30.48的成績排在第10位,是職業生涯8場10000米比賽中的最差成績。

“7月初,全國田徑冠軍賽比完後臀大肌有些拉傷,賽後跟隊去了雲南高原集訓,一直待到8月底纔回學校,調整一週後就去比賽了。由於上半年受傷,到雲南後一直頂着訓練,到比賽前沒能及時調整恢復過來,再就是雲南和衢州兩地溫差太大,都對我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王文傑說道。

一週之後,王文傑在衡水湖開啓了個人首馬。雖然兩場比賽比較接近,但他仍選擇參加。

因爲上半年受傷的原因,導致其錯過無錫馬拉松錦標賽,所以下半年衡水湖、北京兩場馬拉松錦標賽必須參加(全運會資格有場次要求),一方面是爲了爭取積分,另一方面集訓期間,他有跟隨馬拉松隊跑長距離訓練,想檢驗一下訓練成果。

但對於10000米主項的王文傑,賽前的訓練計劃多是爲了場地賽準備,沒有太多跑量,加上連續比賽身體狀態欠佳,以及第一次跑馬拉松沒經驗等原因。王文傑的首馬,以3:01:46的成績完賽。這也就意味着,他在高原夏訓歸來的兩場比賽,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甚至貼上“失敗”標籤。

而此時,於王文傑而言,要想獲得明年全運會出場權,必須要在北京馬拉松拿到錦標賽前三且成績在210(名次分+成績分大於1200分),纔有希望進入馬拉松項目30人大名單。所以,北京馬拉松王文傑無路可退,這場他必須跑好。

衡水湖歸來後,曹振水教練爲王文傑備戰北馬的訓練計劃做出調整,“衡水後的訓練,更加註重長距離混氧,增加了跑量,特別是北馬賽前幾周連續的長距離和20km混氧訓練,給我很大的自信和底氣。”王文傑說道。

兩場比賽,看日期是隔了42天,但真正留給王文傑的時間並不多,“衡水湖後休息調整一週,明年全運會國慶假期肯定不會放假,爲了不讓隊員太辛苦,今年國慶假期全隊放假。過完節回來後就已經7號8號了,去掉北馬賽前的一週調整,留給文傑練的時間也就三週。

好在他是一個非常自律的孩子,我制定的計劃不用盯着自己就能高效完成。但能不能跑出來,主要還是看他過往練的紮實基礎,而非賽前的臨陣磨槍。”曹振水教練解釋道。

時間來到北京馬拉松,作爲他本賽季最關鍵的一戰,也是最容易跑出成績的一場比賽,師徒二人都格外重視,曹振水教練騎車上陣親自督辦。

王文傑在賽前的目標就是緊跟第一集團。比賽一開始,他便和男子第一集團衝了出去,前半程配速303左右,半程用時1:04:57。

“除了17km左右肚子不舒服外,前半程感覺還可以,沒有像上次衡水湖那麼頂了,我們幾個中國選手交替領跑,配速比較平穩,反而是外籍選手一直蹭跑跟在身後。

25km處,曹老師在路邊衝我喊話,告訴我放鬆肩膀,保持好節奏就能創造好成績,真的很鼓舞我,所以在25~30km賽段,集團整體有些掉速時,我嘗試把速度帶起來,有一段時間是衝在最前。”王文傑回憶道。

爲了能讓王文傑跑出好成績,曹振水教練沒有做教練車直接前往終點,而是乘地鐵2號線倒19號線前往25km處,爲其提供建議指導,“我就給他喊了一下技術注意事項,比如說技術動作注意放鬆、保持節奏,然後掃了一個單車繞路去31km的點繼續等文傑。但在上一個點耽誤了一會,時間來不及,我就直奔34km去了。

邊騎單車邊看直播,我知道文傑上前領了,到了34km處,我就一直騎車跟着文傑,跟到40km,那段時間外籍選手在變速拉扯,第一集團已經很鬆散了,文傑後面跟了一個外籍選手,我提醒他甩掉,之後邊騎邊陪着他,讓他往前一個個追。”曹振水教練說道。

最終,王文傑以2:10:23的成績斬獲錦標賽亞軍,並獲得國際第五的名次,在個人第二場全程馬拉松刷新個人PB 51分鐘,併成功達標國際健將,爲今後的訓練、比賽增強了信心。

而關於曹振水教練騎車跟跑的習慣,其實早在90年代比賽時就有了,“在多年前的北京國際馬拉松接力賽(前身是‘中日馬拉松對抗賽’),比賽是6個人繞二環接力跑全馬,那時候也是年輕,騎車在二環上一直跟,參賽時期最好名次拿到過國際第二名,多次國內第一,每年發獎都是在人民大會堂,影響還是很大的。

我個人認爲在比賽中,教練員給隊員喊一喊,提供的情緒價值和心理作用,絕對要比喊話的內容更有價值。所以,騎車跟跑的習慣就一直保持下來了。”曹振水教練解釋道。

賽後關於成績,曹振水教練表示,如果賽前細節再做到位些,比賽中外籍選手能往前多帶一帶,王文傑是有機會跑進210的。

北馬之後,王文傑下一場比賽是合肥馬拉松暨全國半程馬拉松錦標賽。與北馬的重要程度相同,他需要在這場拿到積分1100分左右(名次分+成績分),才能保證自己不掉出全運會前30人大名單。

2004年出生的王文傑,來自山東濟寧,今年剛滿20歲。2019年以體育特長生的身份,考入清華附中跟隨李光明老師進行訓練。

2022年,通過清華冬令營5000米測試,參加高考,考入清華大學,跟隨曹振水老師進行系統性訓練,並根據自身特點,計劃向更長距離發展。

從室內錦標賽1500米、3000米,到大獎賽冠軍賽的5000米、10000米,王文傑通過兩位老師的悉心指導,場地長跑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循序漸進的訓練和比賽中,增長着自信,提高着水平。

2023年全國室內錦標賽3000米,創個人最好成績8:12.52;2023年全國田徑大獎賽10000米,創個人最好成績29:09.99,拿到季軍;再到後來的廈門環東半馬1:02:34國內冠軍,王文傑一步一步由短促長,逐漸提高個人上限。

但因身體處於不斷髮育階段,王文傑的傷病問題始終不斷,“環東半馬結束,本來是要跑2024年廈馬的,但最終放棄了,一方面學校馬上要期末考試了,時間上衝突。另一方面,是當時腿疼的厲害,狀態不好,疼痛持續了很長時間,2個月後檢查才知道股骨近端疲勞性骨折,這也對我上半年的比賽和訓練造成了很大影響。”王文傑說道。

傷病原因,導致他上半年的成績很一般,但爲了體制內的場次積分要求,一些比賽又不得不參加,就像今年3月份的黃山越野跑錦標賽,王文傑是拖着傷腿跑完的。

“整個上半年,就是讓文傑多點素質訓練和替代性練習,保持住良好的體能。5月份的首都高校學生田徑運動會,我都沒有讓他報名參加,要知道北京高校都非常重視高校運動會,但爲了他長遠發展,我還是讓他靜下心來進行康復訓練。

直到5月底傷病逐漸好轉,在6月份讓他參加了最後兩站大獎賽、冠軍賽,積累些積分。如果一味的追求此刻成績,放棄未來長遠的發展,我認爲對孩子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只會讓孩子們的路越走越窄。”曹振水教練說道。

此後,便是全國田徑錦標賽衢州站、全國馬拉松錦標賽衡水湖站、北京站,前2場比賽都沒有跑好,但在北京得到了突破。

可以說,王文傑在一次次的比賽中,找到了感覺,用曹振水教練的話講,就是把比賽揉進訓練中去。

“除非是一場非常重要的賽事,像奧運會、全運會之類,否則做太多的賽前調整,其實就是對運動員能力的一種慢性扼殺。目前週末比賽那麼多,完全可以把近一點的比賽‘揉’到訓練課當中,當強度課來對待,不刻意追求成績和名次,以賽促練,同時還能增加運動員比賽經驗。

讓運動員適應比賽節奏,找到比賽感覺,鍛煉出足夠成熟穩重的心態,等到要他準備一場重要大賽時,他的能力、經驗、眼界、水平和狀態足以支撐他跑出好成績。”曹振水教練解釋道。

北馬賽後第一天,王文傑在沒有教練監督的情況下,在清華校園內的田徑場完成了早課。

當比完一場高強度的賽事,教練員是允許隊員‘偷懶’休息一下,這無可厚非,尤其對不同於省體工隊的清華中長跑隊來說,曹振水教練的管理風格更爲寬鬆一些。

“下午6點訓練結束我就走人,我不收手機,晚上他們在宿舍睡不睡?幾點睡?我都不知道,可能我比他們睡的都早。

我認爲隊員都是成年人了,不再是青少年時期的培養階段,應該具備自律品質。成年之後的競技道路,其實是一個選拔過程,吃不了這個苦,做不到自覺自律,就不要吃這碗飯。”曹振水教練說道。

在知道王文傑第二天堅持出早課之後,曹振水教練並不感到意外,因爲在最初選人的時候,看中的就是他的品質。

早在清華附中時期,王文傑就被曹振水教練關注到。清華附中與清華大學中長跑隊,是在同一場地訓練,兩者本身就是同宗同源,加上清華附中李光明教練是曹振水教練的學生,所以對於王文傑的瞭解比較全面。

“文傑的先天條件一般,上身長於下身,但擁有中長跑運動員最寶貴的品質,能吃苦、自律,關鍵他還喜歡這件事。就像這次晨練,很少有人能在教練監督之外完成既定訓練,所以真正着迷一件事的人,是不會累的!”曹振水教練說道。

或許是受教練影響,王文傑看待自己210的成績十分理性。

他認爲雖然中國能跑進210的人不多,但鄰國日本卻有着大批選手,差距還是有的,需要繼續保持謙遜和學習的態度,循序漸進努力訓練,慢慢積累才能走的更遠。

接下來他還有2場比賽,分別是合肥半馬、日本的一場半馬比賽,然後就要進行系統的冬訓,備戰明年的全運會。

而關於他的未來,曹振水教練表示,會繼續打好5000米、10000米的基礎,爲將來長遠的計劃做準備。

我們也相信,在曹振水教練的帶領下,王文傑未來會成爲一顆閃耀的新星,譜寫“大學生”運動員在中國中長跑的嶄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