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崛起爲工業大國 德媒:德國將步上美國製造業沒落後塵

中國汽車工業實力已超越德國,德國如果不改變做法,未來勢必步上美國製造業沒落的後塵。圖爲慕尼黑車展上的德國汽車。(圖/中新社)

雖然遭到美國與西方國家的科技禁運,但中國仍輕易奪下包括船舶、電動車等多種工業的龍頭地位。德國經濟專家在媒體發表評論指出,大量進口中國商品曾經導致美國本土工業的沒落,從而爲川普入主白宮鋪平了道路,如今德國也面臨相似的命運。

《德國之聲》引述慕尼黑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馬林(Dalia Marin)爲《商報》撰寫題爲《德國正面臨來自中國的休克威脅》的評論指出,中國汽車出口額已經在去年超越德國,今年即將超越日本,而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消費者,對德國汽車的興趣正在下降。

文章說,和擁有先進電池、感測器技術的比亞迪或蔚來汽車相比,德國製造的電動車近乎過時。幾十年來,德國工程師在內燃機領域精益求精,但是電動車革命正在威脅德國汽車產業的總體技術優勢。

文章指出,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後,許多西方廠商面臨中國企業的強有力競爭,從服裝、傢俱等低價值產品,再來是電腦、電子器件等更復雜產品。此後中國製造商品在美國快速成長,加速了美國「鐵鏽帶」的去工業化,還爲2016年川普入主白宮鋪平了道路。而種種跡象表明,現在德國也在經歷自己的「中國休克」,德國從中國進口的汽車數量首次超過了向中國出口的汽車,機械製造領域也有相似的趨勢。

文章略帶悲傷地表示,「這真是歷史性的諷刺。中國的快速工業化進程,最初還要歸功於來自德國的大量進口汽車和機械設備。過去30年間,德國通過與中國在當地設立合資工廠,培養了整整一代中國技術工人,中國政府將這種技術轉移設定爲市場準入的條件。」

這種現象也影響到傳統上出口工業產品到德國的國家,文章指出,中國崛起爲工業大國後,土耳其、希臘等低工資國家遭遇到強大的競爭,而德國較不受影響。德國反而受益於中國經濟騰飛,畢竟中國市場對德國高端汽車與機械產品的需求長年增長。

雖然如此,該文章警告,德國不再能避免其他國家已經歷過的負面效應,德國政界依然有機會避免美國那樣的去工業化,其方法就是積極吸引中國電池廠商、亞洲半導體企業、以色列初創公司前來直接投資,開辦合資工廠。這有助於德國工程師補上知識短板。對於今後汽車市場的競爭而言,這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