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禁摩的意義何在?全國超200個城市不能開,卻准許生產准許賣

這三十年間,中國經歷了難以想象的高速發展,在發展途中,有很多東西突然出現卻又消失,曇花一現般給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大哥大,黑白電視機等等,都是這樣曾經風靡一時的東西。

如果說前面的東西是由於中國經濟發展自然衰落的話,有種東西的消失卻和政策息息相關。

這個東西便是曾經席捲全國的摩托車。

摩托車最風光時,路上到處都是他們的身影,滿大街都是呼嘯而過的轟隆聲。

但是從1985年開始,禁摩政策率先從北京開始,並隨着時間的發展逐漸蔓延到全國,曾經隨處可見的摩托車也開始銷聲匿跡。

其實很多人都不是很理解爲什麼要禁止摩托車,更奇怪的是,爲什麼只禁止騎行,但是卻並沒有從源頭上禁止摩托車的生產呢?

這還要從摩托車的歷史說起。

在1951年,北京第六汽車制配廠生產出第一輛摩托車,從它開始,摩托車行業開始了發展和興盛。

由於其方便,快捷,迅速,性價比高,隨着中國社會的發展,摩托車也迅速變成了中國人民重要的出行工具之一。

那個時候大部分城市的公共交通還沒能發展,汽車對於普通老百姓的負擔又太重,相比起來更便宜的摩托車自然受到了中國人民的青睞。

但是正在摩托車行業迅猛發展時,社會的大環境再一次發生了改變。

由於摩托車的出行常常攜帶着大量的噪音,嚴重影響了很多居民的正常睡眠和生活,再加上摩托車行駛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污染,種種考量之下,北京率先開始了禁摩。

北京率先開始後,其餘城市也開始跟進,發展到現在,已經有近200個城市有着不同的禁摩政策。

而禁摩政策的不斷髮行卻是多種因素導致的混合原因。

首先就是讓摩托車爲汽車“讓路”。

中國經濟當時正處於蓬勃發展期,急需要各種能帶動相關產業出現的領頭產業,其中汽車無疑有着重要的意義。

首先汽車的生產需要多種部門協力合作,與之相關的產業數不勝數,且汽車對於人們消費能力提高明顯高於摩托車。

要想讓經濟發展起來,社會上的資金就需要流動起來,這樣一個城市乃至國家的經濟才能在流動中逐漸發展壯大。

但是當時羣衆的理財觀念就是有錢就存起來,至於出行,有着更爲方便的摩托車和自行車,汽車並不是必需品。

另一方面,汽車顯然有着更高的安全性,在當時,摩托車引發的安全事故數不勝數,由於摩托車速度快,又沒有帶頭盔的習慣,一旦發生摩擦或者碰撞,很容易釀成慘劇。

更何況當時的道路規劃並不算十分合理,來往自如的摩托車佔領了大量的道路資源。

各種因素綜合下,國家選擇了汽車。

但是要想將汽車推行出去,摩托車就成了最大的阻礙。

正如前文所說,由於有了摩托車,很少有家庭會再花一筆額外資金購買明顯更笨拙的汽車。

既然無法主觀意義上使得人民放棄摩托車,那就從物理意義上禁止摩托。

但是除了推行汽車外,禁摩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遏制犯罪。

在當時的中國社會上,有這樣一羣搶劫犯,他們騎着摩托車,開的飛快,隨機搶奪路上行人的皮包和珠寶,被稱爲“飛車黨”。

由於他們騎着摩托車,速度很快,往往等人意識到自己的東西被搶了的時候,搶劫犯早已消失的無影無蹤,只有摩托車轟隆的餘音迴繞。

其實有時候只是東西被搶走還算得上一種“幸運”。

有時候東西不能立刻脫手,很多人直接會被慣性拽倒在地,甚至後來這些“飛車黨”會隨身攜帶刀之類的工具,以防止東西的主人不鬆手。

這些人往往流竄作案,而且不好抓捕,非常影響當時中國社會的治安。

禁摩無疑是對這羣罪犯的最好打擊做法。

那爲什麼不直接禁止摩托車生產呢,因爲得不償失。

在當時,摩托車生產的廠家有很多,一旦禁止生產,這些廠家就會面臨倒閉的絕境。

更何況中國禁止摩托車是因爲中國獨特的國情,但是在國際上,摩托車仍舊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數不盡數的人們靠着摩托車出行。

這些廠家的摩托車可以銷售到國外,帶來不小的經濟利益。

國內對於禁摩的爭議也一直很大,在這種情況下完全禁止摩托車生產,很容易引起混亂。

到今年,禁摩在中國社會已經持續了三十九年,但儘管摩托車面臨着各種各樣的限制,摩托車依舊有着大量的市場。

尤其是最近幾年,社會上年輕人對着摩托車的需求越發茂盛,而這種時候的摩托車已經不再主要作爲一種交通工具,而是具有了一定的休閒娛樂屬性。

禁摩令什麼時候能取消也是很多人爭論不休的話題。

畢竟隨着技術發展,摩托車的生產技術也有着很大的提高,曾經飽受詬病的污染和噪音問題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而且汽車也早已經成了許多人的交通習慣,即使禁摩令取消,對汽車行業的影響也不會很大。

在加上中國基建的進步,道路方面有着很大程度的改善,社會治安的提高儘可能減少了犯罪的可能性。

由於摩托車更多是年輕人的選擇,而這些年輕人大都受過良好的教育,頭盔已經成了很多騎手的共識。

但是儘管曾經禁摩的很多理由都找到了解決方法,取消禁摩卻遲遲沒有消息。

其中大部分考量應該是因爲交通治安的原因,無論如何,摩托車導致的死亡概率明顯高於汽車,要想真正看到摩托車的春天,離不開國家的羣衆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