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器人制造商追趕特斯拉:爲人類提供機器人工人

鞭牛士報道,8月23日消息,據路透社報道,中國在電動汽車市場佔據主導地位。現在它正在追趕特斯拉。在製造電池供電的人形機器人的競賽中,這些機器人有望取代裝配線上製造電動汽車的人類工人。

在本週於北京舉行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二十多家中國公司展示了用於工廠和倉庫的人形機器人,還有更多公司展示了製造這些機器人所需的中國製造的精密零件。

中國進軍這一新興產業的努力,借鑑了十多年前最初推動電動汽車發展的方法:政府支持、衆多新進入者的殘酷價格競爭、以及深厚的供應鏈。

中國 LeadLeo 研究院分析師 Arjen Rao 表示:中國人形機器人行業在供應鏈整合和大規模生產能力方面表現出明顯優勢。

今年 1 月,北京市啓動了一項 14 億美元的政府支持的機器人基金,而上海市 7 月宣佈計劃設立一項 14 億美元的類人機器人產業基金。

本週展出的機器人來自一些同樣順應電動汽車浪潮的國內供應商,其中包括電池和傳感器製造商。

高盛今年 1 月預測,到 2035 年,人形機器人的全球年市場規模將達到 380 億美元,消費和工業應用的出貨量將接近 140 萬臺。該公司估計,到 2023 年,製造這些機器人的材料成本(不包括研發成本)將降至每臺約 15 萬美元。

上海開普勒探索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胡德波表示:降低成本的空間很大。

胡德波去年與他人共同創立了這家公司,其靈感來自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擎天柱。

「中國擅長快速迭代和生產。」

胡的公司正在研發第五代工人機器人,用於在工廠進行試用。他預計該機器人的售價將低於 3 萬美元。

當特斯拉於 2019 年在上海開設工廠時,中國官員表示,他們預計這家電動汽車先驅將對中國行業產生鮎魚效應:引入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讓中國競爭對手遊得更快。

胡說,特斯拉的擎天柱機器人也起到了類似的作用。

這家美國汽車製造商於 2021 年首次推出 Optimus,當時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 (Elon Musk) 稱其隨着時間的推移可能比汽車業務更重要。

馬斯克的公司正在爲 Optimus 採用人工智能方法,該方法模仿了其用於電動汽車的全自動駕駛軟件。

中國競爭對手和分析師表示,特斯拉在人工智能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但中國有能力壓低生產成本。

本週,在北京舉行的大會期間,特斯拉展示了擎天柱,它看起來像人體模型,站在有機玻璃盒中,旁邊是一輛 Cybertruck。

雖然擎天柱被衆多揮手、行走甚至聳肩的中國人形機器人所掩蓋,但它仍然是最受歡迎的展品之一,擠滿了拍照的人們。

擎天柱旁邊的標語寫道:明年,我的同胞將會超過 1,000 人進廠。

特斯拉在一份聲明中重申,預計明年將不再侷限於原型車的生產,而是開始小批量生產 Optimus。

香港上市的優必選機器人還在汽車工廠測試了其機器人。該公司最早在吉利汽車(0175.HK)進行測試。同時將在中國的奧迪工廠對這些產品進行測試。

UBTECH 項目經理 Sotirios Stasinopoulos 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到明年實現量產。

他說,這意味着工廠裡將有多達 1,000 臺機器人在工作。「這是邁向大規模部署的第一個里程碑。」

UBTECH 使用 Nvidia,但其機器人中 90% 以上的零部件都來自中國。

目前這一代生產機器人——擁有能夠執行焊接和其他任務的大型手臂——主要由中國以外的公司主導,其中包括日本的發那科、瑞士工程集團ABB和中國家電製造商美的集團(000333.SZ)旗下的德國庫卡。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數據,中國工廠安裝的生產機器人數量居世界首位,是北美的三倍多。

去年 11 月,該國提出到 2025 年實現人形機器人的大規模生產,但其規模遠小於轉型電動汽車生產所需的規模。

LeadLeo 研究院的 Rao 表示:我認爲人形機器人實現大規模商業應用可能至少還需要 20 到 30 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