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文學的新現實觀照暨《珠峰海螺》研討會召開

時值秋分,天高氣爽。2023年9月23日下午,“中國當代文學的新現實觀照暨《珠峰海螺》研討會”在北京大學人文學苑6號樓中文系156會議室召開。本次研討會由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思想與文學研究平臺、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聯合主辦。數十位中國當代文學著名評論家、學者、出版人薈聚一堂,圍繞中國當代文學應當如何關注中國的現代性、中國當代文學寫作如何處理新現實、中國當代文學從鄉土到城市的轉向、《珠峰海螺》在中國當下文學創作中的個性、從《7+2登山日記》到《珠峰海螺》看黃怒波的登山與極限寫作等五個主題,展開了深度研討。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執行院長陳曉明主持上半場研討會。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博首先致辭,王博副校長聯繫黃怒波多次登頂珠峰、並在北京大學120週年校慶之際帶領山鷹社登上珠峰的經歷,指出《珠峰海螺》在題材與精神上展開了獨特的探索。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曉明主持上半場研討會

北京大學副校長王博致辭

北京大學中文系黨委書記賀桂梅隨後致辭,她表示,黃怒波先生的《珠峰海螺》兼具史詩性和可讀性,小說在生命探索和精神探索上所達到的深度和廣度,爲文學表現的內容提供了獨特的經驗。賀桂梅書記也代表中文系祝賀系友黃怒波先生小說出版,同時感謝各位專家學者支持本次研討會。

北京大學中文系黨委書記賀桂梅致辭

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孔令燕介紹了《珠峰海螺》的出版情況,她表示本書經過十年的潛心書寫和打磨終於面世,是一部充滿了激情、熱血與力量的生命之書,是一部中國版的《老人與海》。

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孔令燕介紹《珠峰海螺》出版情況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著名學者謝冕先生隨後發言,他是黃怒波先生的博士導師。他表示,當代的詩歌和小說正在遠離當代人的生活,在這個意義上,《珠峰海螺》展現了商戰和登山兩段活生生的經歷,填補了人們閱讀經驗的缺失,具有極爲重要的意義。謝冕先生指出,黃怒波不僅是登山家、企業家,也是作家和詩人,用自己的體力、汗水甚至淚水在有限的生命中做了許多常人難以完成之事,這種百折不撓的精神是他極爲看重的。謝冕先生的夫人陳素琰也來到會議現場,她由衷地稱讚《珠峰海螺》中描寫藏族牧民生活的段落,這些文字用平實的語言寫出牧民的平常生活,給了她很大的閱讀滿足感。

謝冕先生髮言

陳素琰女士發言

作爲本書出版的重要見證人,中國作協小說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原副總裁潘凱雄先生表示,自己見過的原稿字數在150萬字以上,經過數年的反覆打磨、刪削,最終呈現出讀者如今看到的《珠峰海螺》,他極力肯定了黃怒波先生面對寫作的虔誠態度。

潘凱雄先生髮言

西藏自治區作家協會主席吉米平階先生從“登山”的艱難說起,高度評價了《珠峰海螺》給人的價值和啓示:這不僅是一部登山的指南,也呈現出人如何戰勝自己、獲得涅槃新生的過程。

吉米平階先生髮言

中央戲劇學院黨委副書記蔣朗朗先生分析了《珠峰海螺》雙線並進的敘述結構,指出小說講述的起點貌似平常,但作者親歷感的驅動讓讀者沉浸於登頂高峰和搏殺商海的情節,這些情節譜寫了人生經歷的不凡。《珠峰海螺》用親身經歷的姿態講述了現實的不凡故事,呈現出當代文學作品少有的維度和標高,具有時代的厚重感。

蔣朗朗先生髮言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程光煒先生認爲,《珠峰海螺》是一部當代的傳奇小說,書寫了改革開放以來的一段大歷史,作爲作者的同代人,他能夠在閱讀過程中感同身受。

程光煒先生髮言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張清華先生表示,主人公英甫的三重身份——征服珠峰的登山者、沉浮商海的企業家和隱性的詩人,都與作者黃怒波先生本人的經驗遙相呼應,小說對當代中國的經濟社會的刻畫也極爲精到。

張清華先生髮言

山西大學文學院教授王春林分析了小說的多條線索,他認爲《珠峰海螺》對中國當代社會現實進行深入的觀照和書寫,填補了中國當代文學對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以來經濟時代描寫的空白。

王春林先生髮言

陳曉明教授對上半場研討會作了總結。下半場研討會由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現代思想與文學研究平臺主任吳曉東主持。張陵、賀紹俊等多位學者、出版人圍繞黃怒波的寫作以及中國當代文學如何處理新現實等問題,進行了鞭辟入裡的分析。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吳曉東主持下半場研討會

作家出版社原總編輯張陵先生表示,從黃怒波的作品中能夠讀到一種巨大的空間感,他的《7+2登山日記》與《珠峰海螺》都提供了尋常人難以捕捉的經驗,這足以成爲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

張陵先生髮言

瀋陽師範大學教授賀紹俊先生指出,黃怒波的企業家和詩人的雙重身份使他打通了文學與新現實之間的阻隔,爲新現實找到了一種最恰當的文學表現方式。

賀紹俊先生髮言

白鹿書院常務副院長邢小利先生將《珠峰海螺》概括爲“關於生命和生活的非凡啓示錄”,小說是一部有難度、有高度、有深度的哲思之作。

邢小利先生髮言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姜濤先生比較了黃怒波同期寫作的《珠峰海螺》與《虛無與開花》,二者雖然一是長篇小說、一是當代詩歌批評,卻有一種內在的同構性。

姜濤先生髮言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楊慶祥先生開掘了《珠峰海螺》內蘊的歷史邏輯和歷史動力,認爲這種書寫會伴隨和推動新的語言與新的文體形式的誕生。

楊慶祥先生髮言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民族文學研究》副主編劉大先先生從五個維度系統性表述了新現實的內涵,認爲關於新現實的寫作需要有新的形式、新的形象與新的價值觀念,而《珠峰海螺》正是體現出了一種當代文學的新的潛能與可能。

劉大先先生髮言

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叢治辰先生認爲《珠峰海螺》在日常與世俗中發現傳奇性,小說對商場中人和事的獨到描繪,提供了一種把“商業小說”寫得有深度、有文學性的寫作方式。

叢治辰先生髮言

研討會最後,《珠峰海螺》的作者、北京大學中文系系友黃怒波先生髮言。他追憶了《珠峰海螺》的創作過程,這部小說的許多部分都取材於他及周圍的真人真事,他認爲把主人公英甫這樣的民營企業家置於兇險極限的商戰和山難場景中,有助於表現出時代的英雄氣質,中國當下社會也非常需要英甫身上的企業家精神。黃怒波先生衷心感謝恩師謝冕先生對他的指導,感謝潘凱雄先生、張陵先生在小說的寫作與出版過程中給予的幫助,感謝舉辦本次研討會的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思想與文學研究平臺與到場的各位嘉賓,並表示自己將在未來的創作中繼續開掘歷史、現實與人性的深度。

黃怒波先生髮言

最後,吳曉東教授對整場會議作了精彩總結,並對所有出席嘉賓表示感謝。傍晚,中國當代文學的新現實觀照暨《珠峰海螺》研討會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