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充電服務第一股股價暴跌,充電站運營還是門好生意嗎
美東時間5月17日收盤,能鏈智電(簡稱“能鏈”,NASDAQ:NAAS)股價報0.56美元/股,連續13個交易日跌破1美元。根據納斯達克退市規定,若上市公司股價連續30個交易日低於1美元,即符合退市標準。
能鏈近日股價快速下跌始於美國時間5月10日,公司當天股價跌近7.6%,報收0.81美元/股。就在前一日,能鏈發佈了2023年年報,全年淨利潤續虧13.07億元。另據最新發布的季報,公司今年一季度淨虧損額同比擴大107%至-2.28億元,達到上市以來同期虧損之最。截至一季度末,公司合計負債14.6億元,資產負債率增至112.5%。
能鏈是中國首家在美國上市的電動汽車充電服務公司,以輕資產商業模式爲主,即利用現有基礎設施,通過在線服務提供充電站信息,實現衆多充電站和充電樁聯網,並呈現給終端用戶。公司作爲中介平臺,抽取充電服務費佣金。
但這樁生意並不好做。能鏈在年報中稱其“面臨着激烈競爭,中國的充電站將尋求直接連接最終用戶,減少對第三方服務提供商的依賴。它們還會通過主導或壟斷某些區域的電動汽車充電服務,將我們這類充電服務提供商逐出市場。2023年8月下旬,中國三大充電站運營商同時終止了與我們合作的充電站運營,這導致公司網絡中相當大比例的充電站和充電端口斷開連接。”
因此,能鏈強調,除了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和需求,包括技術發展和競爭格局變化外,公司還要提高運營效率、留存和擴建公司客戶羣、加強產品和服務營銷、吸引並留住有能力的員工。“我們預計短期內仍將產生大量費用並持續虧損。”公司在年報中如是提示風險。
同樣主打輕資產經營模式的朗新集團(300682.SZ)亦在加大營銷投入推動旗下聚合平臺“新電途”業務發展。2023年,“新電途”充電量近40億度,但由於度電營銷補貼提升,造成了約9000萬元經營虧損;今年一季度,該業務經營虧損額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不過朗新集團認爲,平臺型業務運營模式有成本前置特點,充電網絡連接、電動汽車用戶拉新促活都需要提前投入,因此在業務快速發展初期投入大於產出較爲正常。
國內傳統能源轉型做充電站運營的一家企業的前員工杜雪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國內充電服務企業盈利模式較爲單一,主要是賺服務費,目前行業整體處於虧損狀態。“這個行業很多人的思維是,把別人擠出去,留下來的就可以贏。因此一些企業爲了搶市場,大額給用戶補貼充電服務費,甚至‘卷’出了零服務費。”
而在此背景下,特銳德(300001.SZ)子公司特來電2023年卻首次扭虧爲盈,帶動母公司毛利潤同比增約53%至13.3億元。公司稱受益於產品技術水平和經營能力不斷提升,經過9年建設運營,特來電充電網規模大幅增長,盈利能力快速提升。
華寶證券研報顯示,國內充電樁領域有多種運營模式,特來電是其中專注於自有資產運營的資產型運營商。此外,該行業還有以能鏈爲代表的第三方充電服務商;以特斯拉爲代表的車企充電運營商,通過自主建樁爲自有車主提供閉環服務,提高電動汽車銷量;以及以國家電網爲代表的衆籌建樁運營商,通過“投資方+充電服務運營商+場地資源方”多方合作,改善運營商重資產經營困境。據稱,特來電、星星充電也開始嘗試此種模式。
一名國內頭部充電站運營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特來電的優勢在於擅長與政府資源合作,在全國佈局運營能力。據他介紹,當前國內大量充電站集中在人流量高的城區落地,運營收益競爭加劇。
位置是充電站盈利的重要抓手。南京證券認爲,提高盈利能力的核心之一在於提高充電樁利用率,而影響充電樁利用率最關鍵的因素是地段,位置決定流量。
該機構進一步指出,隨着新能源車保有量增長和快充技術提升,土地資源的稀缺性將進一步增長,有地方資源的政府性機構或是有政府資源的企業將有較強優勢;而其餘社會性資本進入阻礙將加大,一是難以進入市場,二是考慮到政府資源充電樁或建在周邊,對所覆蓋區域流量產生衝擊,因此不敢過早介入市場。
特銳德亦在“核心競爭力”中提示了公司的合作資源優勢,稱其通過與國有資源方開展合資合作,打造了覆蓋全國的電動汽車充電網。公司在在全國成立獨資/合資公司逾260家,其中合資方爲政府城投、交投、公交集團等國有平臺企業的超過150家。據充電聯盟統計,截至2023年底,在公共充電領域,特銳德全年充電量約93億度,運營直流充電終端31.3萬臺,二者市場份額均約26%,排名全國第一。
但在特來電等頭部企業之外,上述充電站運營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個市場大部分企業尚未盈利,且隨着競爭加劇,回報週期也在拉長。”
特銳德在業績說明會上強調,充電運營是一項複雜且本地化屬性重的業務,涵蓋場地選址、高壓電力接入、設備投建、平臺精細化運營、高效運維等多個事項,對綜合性運營商的要求非常高。
南京證券以10臺120KW雙槍直流充電樁爲例,按5萬餘元單樁成本計算,假設單樁每日有效利用率達9%,按照各地指導價取0.55元/千瓦時的充電服務費,上述10臺充電樁的靜態投資回報期可縮短至2.99年;但若按單樁利用率降至8%,同時每千瓦時電價減少0.05元至0.6元計算,上述充電站投資回報週期將拉長至5.98年。
“這個行業的成本投資已遠超其目前的盈利回報了,單靠服務費盈利,打平成本,很難。”杜雪表示。
土地、電力、設備,成爲運營商們競爭的賽點。一些企業正嘗試光儲充一體化,通過與電網深度融合,參與削峰填谷,即在場站配套建設光能發電設備和儲能設施,在電價谷值期,儲存電量;在峰值期,把之前發好的電賣給電網,或按峰值電價充給車主,賺取峰谷電價差值。當發電賺的錢可覆蓋充電成本,理論上就實現了免費充電。不過,由於這種模式建設投資高昂,短期內仍以示範項目爲主。
(本文受訪者杜雪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