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鋼砸重金強化電力韌性 年省逾3000萬元成本
中鋼集團太陽光電系統截至今年6月底的建置量已達100.1MW,期許2032年前達成120 MW之總設置規模。(中鋼提供/柯宗緯高雄傳真)
中鋼在廠內設置儲能微電網系統,獨立運轉的微電網可直接供電予廠內電腦中心、間接循環水與重要負載用電設備。(中鋼提供/柯宗緯高雄傳真)
中鋼強化廠區用水、電力韌性,除今年5月將每日再生水使用量提升至7.02萬噸,約佔目前每日補充用水量比率達59%,更計劃2022年至2026年間,共投入15.5億元強化全廠電力系統韌性,推估1年可降低3215萬元成本。
中鋼指出,建廠成立之初即竭盡所能回收製程副產燃氣,再透過汽電共生設備發電,可供應廠內用電量約50%。爲因應全球減碳及ESG浪潮,中鋼與日本JFE、日本製鐵、韓國POSCO等全球先進鋼廠相同,皆是採取高爐及轉爐爲主要製程的一貫作業鋼廠。
在面臨前所未有的「碳定價、碳關稅及碳中和」之三碳挑戰下,中鋼指出,規畫2025年至2030年落實「高爐添加直接還原鐵」、「高爐噴吹富氫氣體取代噴煤」及「鋼化聯產」等減碳路徑的同時,預計將減少高爐氣等製程燃氣產出量,進而降低自發供電量。
另外,2030年後採行的「製程設備電力化」路徑也將提高自身電力需求,因此超前部署計劃於2022年至2026年投入新臺幣15.5億元,在迎接2050碳中和挑戰前,推動強化全廠電力系統韌性之先期準備工作。
中鋼進一步指出,強化全廠電力系統韌性,主要從能源可靠度、智慧化應用等兩大面向着手。集團太陽光電系統截至今年6月底的建置量已達100.1MW,自2017年10月至今的累積發電量近6億度,未來每年可貢獻1.1億度以上綠電,並持續穩定佈局光電案場,期許2032年前達成120 MW總設置規模。
在儲能設備方面,中鋼完成的首套1.8MWh儲能系統性參與臺電電力交易平臺,接受臺電機動調度協助穩定頻率。在廠區微電網建置及電力AI智慧應用部分,已在廠內建立自產燃氣發電機的微電網供電系統,也設置儲能微電網系統,透過儲能系統調節太陽光電與負載之間的平衡,使得獨立運轉的微電網可直接供電予廠內電腦中心、間接循環水與重要負載用電設備。
另外,在汽電共生髮電機組部分,中鋼進一步提高發電機組在遭受地震或其他可能天災的承受能力與增進快速恢復功能,同時也將原有5部舊型鍋爐汰舊更新爲2座新型高效能發電機組,預計2026年興建工程完工後,可提升32.8MW供電量,每年亦能減少二氧化碳14.7萬噸、硫氧化物154噸及氮氧化物56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