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元首舉行今年第二次會談,普京介紹俄美接觸的最新情況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俄羅斯特派記者 肖新新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任重 裴茗】2月24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約同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習近平指出,中俄關系具有強大內生動力和獨特戰略價值,不針對第三方,也不受任何第三方影響。普京表示,發展對華關係是俄方着眼長遠作出的戰略選擇,絕非權宜之計,不受一時一事影響,不受外部因素干擾。普京介紹了俄美接觸最新情況和俄方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的原則立場。習近平強調,中方樂見俄羅斯及有關各方爲化解危機作出積極努力。俄羅斯《莫斯科共青團員報》網站24日援引分析稱,俄中兩國是國際事務中的重要穩定因素。中國一直爲解決烏克蘭危機而積極努力,提出一系列有益倡議和主張。今年的2月24日是俄烏衝突爆發3週年的日子,其他各方的外交活動也在密集展開:多國領導人及歐盟高級官員到訪基輔展示團結;歐盟宣佈了新一輪對烏援助及對俄製裁,法國總統馬克龍則急赴華盛頓;聯合國大會計劃24日就兩份涉及烏克蘭問題的決議草案投票,一份由美國提出,一份由烏克蘭及其歐洲盟友起草。

“中方樂見俄羅斯及有關各方爲化解危機作出積極努力”

24日,習近平在與普京的通話中指出,中國春節前夕我同總統先生視頻會晤,對全年中俄關系發展作出規劃引領,就一系列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加強協調。兩國各部門正按照我們達成的共識,穩步推進各領域合作,包括開展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週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活動。歷史和現實昭示我們,中俄是搬不走的好鄰居,是患難與共、相互支持、共同發展的真朋友。習近平指出,中俄兩國的發展戰略和外交政策是管長遠的。任憑國際風雲變幻,中俄關系都將從容前行,爲各自發展振興助力,爲國際關係注入穩定性和正能量。

普京表示,俄方高度重視對華關係,期待同中方在新的一年保持高層交往,深化務實合作,共同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和中國人民抗戰勝利80週年。當前形勢下,俄中保持密切溝通符合兩國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精神,也將釋放俄中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穩定作用的積極信號。

普京介紹了俄美接觸最新情況和俄方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的原則立場,表示俄方致力於消除俄烏衝突根源,達成可持續和長久的和平方案。

習近平強調,烏克蘭危機全面升級之初,我就提出解決危機的“四個應該”等基本主張。去年9月,中國同巴西一道,會同部分全球南方國家成立烏克蘭危機“和平之友”小組,爲推動危機政治解決營造氛圍、積累條件。中方樂見俄羅斯及有關各方爲化解危機作出積極努力。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克里姆林宮方面24日介紹,雙方的電話交談熱情又友好。路透社24日報道說,這是中俄領導人今年的第二次會談。1月21日,習近平同普京舉行視頻會晤。俄羅斯《觀點報》當時報道說,兩國元首在會晤中總結了過去一年兩國關係發展取得的成果,並對未來的計劃進行討論。

俄人民友誼大學副教授、國際問題專家奧列格·季莫費耶夫2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俄中兩國對促進世界和平發展和維護全球戰略穩定具有重要作用。兩國元首通話有助於爲兩國關係發展和全球事務帶來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中國始終對促進烏克蘭問題解決秉持客觀公正立場,可在此過程中發揮更大建設性作用。

外媒:美俄官員擬今天會談

據法新社24日報道,繼上週展開“突破性”對話後,外交消息人士稱,美俄代表團將於週二在沙特舉行“後續會談”,“雖然(官員)級別比上週低,但也是取得進展的跡象”。

俄烏衝突爆發3週年之際,其他各方的外交活動密集展開。據俄新社報道,俄外長拉夫羅夫24日到訪土耳其。他在與土外長費丹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表示,俄方很高興地注意到,許多國家對烏克蘭問題的立場變得更加現實。俄方準備與烏方和歐洲進行談判,與任何本着善意希望幫助實現和平的代表進行談判。但只有當這些談判給出令俄方滿意的堅實、穩定的結果時,俄方纔會停止作戰行動,當然這必須考慮實際情況。他還稱,未來在解決烏克蘭危機的有關談判中,應該有一個“牢固的”具體協議,即烏方不會加入北約。

俄新社24日稱,俄副外長里亞布科夫日前接受採訪時說,俄方注意到美方希望促成迅速停火,但沒有長期解決方案的停火會使衝突很快捲土重來,且會給俄美關係等造成更嚴重後果。俄方不希望這種情況出現。

在烏克蘭,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以及北歐國家、波羅的海國家領導人等24日齊聚基輔。據美國“政治新聞網”歐洲版、烏克蘭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30多名國際政要通過線上或線下參加“支持烏克蘭”國際會議。馮德萊恩24日在會上宣佈,歐盟將向烏提供35億歐元新援助。她說,烏克蘭戰爭仍然是影響歐洲未來“最核心、最重要的危機”。

據報道,澤連斯基在會上表示,2025年應成爲真正持久和平的開端,和平並非來自俄方的贈予,而是必須通過實力、智慧與團結來贏得。法新社稱,他提議與俄羅斯進行全面換俘,作爲結束衝突進程的“開始”。烏克蘭準備以俄方所有被俘人員交換烏方所有被俘人員。烏克蘭國際文傳電訊社援引澤連斯基的話說,和平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實現,而是“平衡外交”和對烏明確的安全保障所達成的結果。

另據法新社報道,烏克蘭副總理斯特凡尼希娜24日表示,烏美團隊就礦產協議的談判已進入“最後階段”,“談判過程富有建設性,幾乎所有關鍵細節都已敲定”。她稱,希望特朗普與澤連斯基能夠“以最快速度”在華盛頓簽署協議,“以展示我們對未來幾十年的承諾”。

歐洲“雙管齊下”

多名歐洲領導人抵達基輔的同一天,法國總統馬克龍訪問華盛頓,“政治新聞網”歐洲版24日形容,這是歐洲在“雙管齊下”拯救烏克蘭。在美國政府一個接一個令人震驚的聲明中度過了一週後,歐洲正試圖重新獲得主動權。美國《紐約時報》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馬克龍帶着一些“行動建議”抵達華盛頓。本週計劃到訪美國的還有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以及英國首相斯塔默。

歐盟各國外長24日批准俄烏衝突爆發以來針對俄羅斯的第16輪制裁。據法新社報道,卡拉斯當天說,此輪制裁針對的是俄羅斯“影子艦隊”船隻、用於控制無人機的遊戲控制器等。她稱,隨着結束俄烏衝突的談判正在進行,“我們必須將烏克蘭置於最強勢的位置”。

據俄新社、法新社報道,針對歐盟此輪制裁及俄歐關係前景,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24日表示,目前俄方尚未看到與歐洲國家恢復對話的任何先決條件。他說,歐洲人繼續在制裁之路上前行,繼續確信戰爭持續的必要性,他們的想法與“尋求解決烏克蘭問題的心態形成鮮明對比”。佩斯科夫表示,俄方看到美方試圖真正瞭解這場衝突的根本原因,並希望這有助於推動解決衝突的努力。

俄羅斯“軍事觀察”網24日援引分析稱,烏克蘭在戰場上以及未來在談判桌上的劣勢正在不斷擴大。美國新一屆政府的政策上出現巨大轉變,而美同烏歐對解決衝突的分歧和裂痕持續擴大。

“烏克蘭陷入困境。”路透社24日刊文稱,隨着俄烏衝突進入第四個年頭,烏克蘭疲憊不堪的軍隊抵抗着俄軍的進攻,與此同時,它不確定自己能否依靠此前最堅定的盟友美國。烏前外長克利姆金表示,澤連斯基需要努力保持與華盛頓的戰略關係,同時加強與歐洲的關係。他認爲,烏美關係“尚未達到危機點”。

新加坡《聯合早報》24日稱,俄烏衝突讓雙方損失慘重,歐洲各國在能源供應、經濟復甦等方面也遭受嚴重衝擊,可以說俄烏兩國以及整個歐洲都是戰爭的輸家。殘酷的戰爭已長達3年,這不僅是俄烏兩國的悲劇,也是人類的悲劇。如能停火止戰,通過談判找到解決衝突的辦法,則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