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汽車產業鏈交織 中媒稱歐盟反補貼恐傷已

歐盟將對中國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專家指出,在中國生產的電動汽車也有外資,加上德國汽車業依賴中國市場,此調查可能傷及歐洲本身。(示意圖/shutterstock)

歐盟將對中國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專家指出,在中國生產的電動汽車也有外資,加上德國汽車業依賴中國市場,此調查可能傷及歐洲本身。中歐磋商最終也可能以達成「最低出口價格承諾」來解決。

歐盟已確定到2035年全面停止銷售非零碳排放的新燃油汽車,這爲中國電動汽車進入歐盟創造商機。不過,當前中國電動車的迅速發展已讓國際警惕。

歐盟執委會主席範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13日宣佈將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以決定是否祭出懲罰性關稅,保護歐盟汽車製造商。

中媒第一財經今天報導,近日剛從慕尼黑車展(IAA)歸來的廣州開發區駐德國海德堡離岸創新中心總監費瑞翔(Daniel Frerichs)說,德國業界對於反補貼調查相當謹慎,因爲德國有高達30%至40%的汽車銷往中國,所以受中國任何反制措施的影響也會最大。

一些數據說明了當前中歐、中德間汽車業的依賴情況。

德國經濟研究所(IW)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德國進口的中國汽車和零部件成長了75%,目前進入德國的中國汽車品牌總數爲8個,不過銷量僅佔德國汽車銷量的1.5%。

IW的報告稱,去年歲末到今年年初,多家中國汽車製造商進入德國市場,意味着其銷量將從較低基數大幅上升。非中國品牌但在中國生產的汽車,如德國BMW公司生產的電動汽車iX3,也是德國從中國進口量增加原因之一。

國際能源署(IEA)統計顯示,2022年歐洲銷售的電動汽車中,有16%是從中國進口。

當下中德汽車產業鏈日益交織,不少中國電動汽車電池企業如寧德時代也進軍德國。費瑞翔說,中國很多電動汽車廠商都在與德國供應商合作,比如博世(Bosch)和舍弗勒集團(Schaeffler AG)。

對於這次反補貼調查的原因和可能的結局,中媒財新網18日的報導引述世界貿易組織(WTO)前秘書長拉米(Pascal Lamy)分析稱,在川普政府加徵關稅之後,美國的關稅水準大幅超過歐洲,歐盟內部擔心,中國出口汽車將大量涌入歐盟市場,這是此次調查的一個重要考慮。

目前,歐盟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10%的關稅。歐盟委員會將有13個月的時間來評估是否需要對它們徵收額外的關稅。此次反補貼調查的範圍包括所有中國製造的汽車,這意味着國際品牌在中國生產的電動車也在範圍之內。

在他看來,歐盟方面的調查不僅會考慮企業直接從政府獲得的補助、稅收減免等,還會考慮國有銀行提供的優惠貸款。

基於過往歷史,拉米預測,此類磋商會最終促成最低出口價格承諾(price undertaking),中國電動車繼續出口,但不是以現在的價格,而是比現在的價格高,比如增加10%、20%或30%。此前太陽能等領域的反傾銷、反補貼處理結果中出現過這樣的先例。(編輯:張淑伶/楊升儒)11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