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八大要點解讀政治局會議,信息量超大!
(作者:孫璐璐、程丹、江聃、秦燕玲、賀覺淵、張達、郭博昊)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本次會議主要內容涉及三大方面:
一是決定今年7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主要議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
二是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
三是會議審議《關於持續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
按照慣例,每年4月底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會對開年以來的經濟形勢、此前確定的經濟工作方向進行重新研判,部署上半年經濟工作,被外界看作是觀察下一步宏觀政策調整的重要窗口。
此前市場不少觀點預期,由於一季度經濟表現開局良好,近期已有穩增長政策加快落地,本次政治局會議對經濟工作的總基調不會有大變化,仍會大體延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的政策基調。不過,從本次會議釋放的對經濟形勢的判斷和政策取向看,仍有不少亮點。
比如會議在肯定開年以來經濟工作所取得的成績的同時,仍強調當前經濟形勢面臨“有效需求仍然不足”“企業經營壓力較大”等困難,做好經濟工作要“堅持乘勢而上,避免前緊後鬆”。本文將分別從宏觀政策取向,提內需穩外貿,財政貨幣政策協調配合,資本市場影響,穩定房地產市場,防範和化解地方債,穩就業增收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八大方面重點解讀本次會議看點。
會議決定今年7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主要議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歷屆三中全會通常以改革爲主線,對經濟社會發展與經濟體制改革提出重要方向。目前,市場較多期待和關注,二十屆三中全會以推動經濟體制改革爲核心,圍繞中國式現代化、新質生產力、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土地要素市場化改革、高水平開放等關鍵詞對下一步中長期的改革措施作出安排。
在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時,會議指出,今年以來,經濟運行中積極因素增多,經濟實現良好開局,但也要看到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仍面臨諸多挑戰。政治局會議強調,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開局良好、回升向好是當前經濟運行的基本特徵和趨勢,要增強做好經濟工作的信心。
對於下一步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兩會精神,堅持乘勢而上,避免前緊後鬆,切實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分析認爲,“避免前緊後鬆”的表述釋放了明確的政策信號,有利於緩解此前市場對於宏觀政策持續性的擔憂。
本次政治局會議與資本市場相關的,涉及“壯大耐心資本”“多措並舉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等表述。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表示,這爲資本市場改革指明瞭方向,與資本市場當前正在推進的“1+N”政策體系一脈相承。隨着投資者保護、上市公司質量等方面舉措的落實,更加安全、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將爲建設金融強國貢獻更多力量,以高質量服務推動實體經濟健康發展。
會議提到,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佈局,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佈局建設未來產業,運用先進技術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要積極發展風險投資,壯大耐心資本。
當前,以支持科技發展爲導向帶動關鍵制度創新,支持科技創新的監管體系、資本市場生態逐步形成。在融資端,近日發佈的新“國九條”和《資本市場服務科技企業高水平發展的十六項措施》,從上市融資、併購重組、債券發行、私募投資等全方位提出支持性舉措,以提升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的包容性,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在投資端,特別是“壯大耐心資本”方面,監管部門着力發展權益類基金,會同相關部門完善中長期資金參與權益投資的制度環境,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但總體上看,資本市場的中長期資金總量仍然不足,配套機制還不夠完善,‘長錢長投’的政策環境沒有完全形成。”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公募基金作爲資管行業權益投資的代表,權益類產品佔比不高,市場引領力不足;保險資金、養老金股票投資,在績效考覈、投資運作等方面的制度環境還有不少可以優化的空間。
記者瞭解到,證監會正在會同相關主管部門,研究制定具體工作舉措,加快形成合力,引導各類中長期資金提高權益投資規模,增強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影響力,形成中長期投資與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
會議還提出,多措並舉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楊德龍指出,資本市場進入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無論是從新股發行、退市改革,還是上市公司質量提升,行業機構歸位盡責,都要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爲本。上市公司要合規經營,增強公衆公司意識和回報投資者意識,行業機構需要不斷提升執業質量,在促進創新資本形成、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在消費、投資、出口這三駕拉動經濟增長的“馬車”中,前兩者指向國內需求,出口則對應着國外需求。從國內需求看,政治局會議將“積極擴大國內需求”的首要安排放在了“落實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上。
“(這個政策)既能促進消費、拉動投資、切實增強經濟活力,又能增加先進產能、促進節能降碳、減少安全隱患,實現高質量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此前表示。
目前行動方案在政策層面已形成“1+N”政策體系,“1”是指國務院3月13日公開發布的《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N”是各領域的具體實施方案。據相關機構測算,我國每年工農業等重點領域設備投資更新需求在5萬億元以上,汽車、家電換代需求也在萬億元以上級別。
在各項方案的落地實施過程中,資金保障如何安排向來是市場關注的焦點、熱點。趙辰昕此前已明確表態,中央投資、中央財政資金等對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肯定是有資金支持的,而且支持會是有力度的。
以最新出爐的汽車以舊換新補貼標準爲例,總體看,對報廢燃油車和新能源車併購買新能源乘用車的補貼1萬元;對報廢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燃油乘用車併購買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車的補貼7000元。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爲,這一補貼標準具有一定吸引力,預計報廢汽車總量應能達到近千萬規模,對車市新車消費會帶來百萬量級增量,也能帶來千億以上的年消費增量。
從投資看,此次會議再次將增長視角放在了“新型城鎮化”上。
“我們做過一個初步的估算,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可以拉動大概萬億規模的新增投資需求,另外還有2000多億的消費需求。”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舉行的經濟主題記者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如是說道。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日前也表示,當前中國的城鎮化尚未完成——2023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是66.2%,但是按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還不到50%,還有1.8億的農民工在城裡沒有完全市民化。
而在擴大開放方面,會議則指出,要積極擴大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出口,支持民營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其中既包括近期政策層面多次提及的外貿新增長點: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出口,也包括當前外貿發展主力軍:民營企業。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認爲,今年一季度,民營企業穩外貿主體地位得以持續鞏固——從經營主體數量上看,每10家有進出口記錄的外貿企業,差不多有9家是民營企業;從增速看,民營企業的出口、進口增速分別快於整體4.8個、7.8個百分點,進出口規模佔我國進出口總值的比重提升至54.3%。
呂大良指出,下一步要圍繞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送政策、解難題,激發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外貿企業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政治局會議提出,已經確定的宏觀政策將要“靠前發力”,並點名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債、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會議還強調超長期特別國債要“及早發行”。
Wind數據顯示,一季度新增專項債累計發行5773.6億元,意味着年內待發行的新增專項債與超長期特別國債額度尚有約4.3萬億元,年內政府投資可用資金較爲充足。本次會議提出,已經確定的宏觀政策將要“靠前發力”,尤其是超長期特別國債要“及早發行”。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一季度普通國債靠前發力,爲後續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預留了一定的空間。他認爲,超長期特別國債大概率在二季度集中發行,在三季度陸續投入使用並形成實物工作量。
從此前抗疫特別國債發行情況看,在特別國債集中發行期間,專項債和國債發行進度會相應放緩。若超長期特別國債在二季度落地發行,專家認爲,考慮到新增專項債限額下達到地方政府存在時滯,以及爲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讓道”,預計新增專項債發行節奏會逐漸加快,並在三季度迎來發行高峰。
在對政府債券發行節奏提出提速要求的同時,本次會議還提出,將“靈活運用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等政策工具”。市場機構普遍認爲,若超長期特別國債採取公開發行方式,疊加新增專項債加快發行使用進度,資金面或將受到政府債券集中發行的短期衝擊。爲保障政府債券順利發行,人民銀行將有必要加大公開市場投放或適時降準。
“無論是政策利率還是市場利率,無論是存款利率還是貸款利率,下一步都有下降的空間和可能。”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記者說,應繼續推動5年期以上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非對稱下降,進一步減輕居民住房消費負擔,激發企事業單位中長期融資需求。
當前政策性降息面臨人民幣匯率承壓、商業銀行淨息差偏低等因素掣肘。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曾指出,存款成本下行和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有利於拓寬利率政策操作的自主性。專家認爲,政策性降息落地前需要開展新一輪存款利率調降。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記者表示,政策性降息有助於改善社會預期,推動物價水平溫和回升;推動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調。預計MLF(中期借貸便利)利率在年中下調的可能性較大。
對於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化解,政治局會議強調要推動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化解方案的落地實施,並對債務高風險省份和市縣提出“既壓債務、又穩發展”的要求。
2023年,多地在一攬子化債方案的基礎上制定更多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子方案。來到2024年後,各地繼續強調將推進本省市的“1+N”化債方案。其中,12個化債重點省份在今年的地方預算報告中更加重視存量隱性債務風險化解。市場機構普遍預估,今年特殊再融資債券的理論發行規模有限,或將集中分配給化債重點省份,用於高風險地市的風險化解。此外,人民銀行也多次提出,可對債務負擔相對較重地區提供應急流動性支持。
雖然化債重點省份已被要求嚴控新建政府投資項目,但從今年以來的投資動作看,化債重點省份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在研報中指出,隨着債務結構優化、付息壓力緩解,地方化債作爲契機將倒逼發展轉型、推動高質量進程。
政治局會議對於房地產的表述繼續放在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的框架下,意味着防風險仍是當前房地產領域的重要任務。
值得注意的是,在房地產的表述中,新的提法是,要結合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的新變化、人民羣衆對優質住房的新期待,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
對此,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爲,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主要是二手房去庫存並和新房去化實現良性循環。他認爲,當前存量已經是市場主體了,因爲二手房掛牌量、交易量都比新房大,而且去化週期遠比新房要長,熱點城市普遍在3年以上。另外,二手房價格下跌幅度比新房大,導致新房被迫跟着定價、降價,進而導致開發商不拿地、不開工,因爲新房很難賣出去。因此,當務之急是給海量的二手房庫存“泄洪”,將二手房去庫存與新房銷售對接起來,是穩定市場、穩定行業體量的關鍵。
李宇嘉建議,下一步將配售型保障房籌集與二手房去庫存結合起來,由中央政府發行特別債券、組建基金等方式再貸款給央企和地方國企,收購市場上的存量二手房源,再以較低的價格配售給剛需、保障房申購者,實現資金閉環。
鏡鑑諮詢創始人張宏偉還認爲,爲了進一步去化現有市場庫存,尤其是近郊、遠郊的樓盤,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比如房貸利率降低、首付比例降低、公積金額度提高,更多一二線城市推出“以舊換新”政策、能夠給到更多的二手置換羣體稅費優惠或者減免。
“前期在部分地方,針對存量房產的消化,已經出現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未來在全國層面進一步拓展,有利於對房地產市場形成積極支撐。”中泰證券研究所政策團隊首席分析師楊暢說。
展望未來,中指研究院認爲,短期來看,預計核心城市限購限貸等政策將進一步優化調整,同時“保交付”力度有望延續,以保障購房人合法權益,緩解居民對於期房的交付擔憂,穩定市場預期。另外,統籌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的具體政策有望逐步落實,包括政府平臺回購二手房作爲保租房、回購房企未售新房作爲保障房、盤活存量低效非住宅物業改爲保租房等都可能是重要方向。此外,項目“白名單”也有望進一步擴圍,緩解企業資金壓力。隨着宏觀政策協同發力以及房地產供需兩端政策持續跟進,二季度市場情緒有望邊際好轉,尤其是核心城市在政策帶動下,市場活躍度或將逐漸修復,同時年中高基數影響逐步減弱,預計整體房地產銷售同比降幅將有所收窄。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日發佈數據顯示,2024年1—3月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03萬人,同比增加6萬人,就業實現良好開局,保持總體穩定。人社部就業促進司副司長陳勇嘉指出,就業開局良好,但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部分勞動者困難仍較多。
政治局會議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強調,要突出就業優先導向,促進中低收入羣體增收。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李志明指出,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要推動形成高質量發展與就業擴容提質互促共進的良性循環。促進製造業高質量就業,擴大服務業就業,拓展農業就業空間,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持續穩定發展以增加就業,促進數字經濟領域就業創業。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王陽也表示,強化促進青年就業政策舉措,通過財稅、金融、社保、培訓以及崗位補貼、助學貸款代償等政策,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統籌做好退役軍人、農民工、困難人員等羣體的就業工作。完善創業帶動就業保障制度。
同時,“要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構建產教深度融合的發展格局,聚焦省域、市域、產業和行業,提高職業教育有效性、支撐性和匹配度,培養數量充足、結構合理、質量優良的高素質技能人才。”王陽指出。
長三角三省一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上海市)是我國人口最密集的區域之一,以不到4%的國土面積,創造了全國近四分之一的經濟總量。2018年,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爲國家戰略。此次會議審議了《關於持續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標誌長三角一體化建設將邁入新階段。
會議指出,要深刻領會黨中央戰略意圖,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更大突破,更好發揮先行探路、引領示範、輻射帶動作用。具體來看,會議強調,要始終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發展重點任務、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快完善體制機制、率先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等多個方面的內容。
在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劉慶看來,體制機制的建設爲創新體系建設提供重要支撐。他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分爲三個階段。在3.0時代,他期望以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爲載體,推動創新要素在更大範圍內流動。
會議指出,中央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要加強統籌協調,有關部門要加大支持力度,上海市要更好發揮帶動作用,江蘇、浙江、安徽三省要各揚所長。
作爲長三角一體化區域發展的龍頭,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不久前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上海將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推動長三角區域國家實驗室互設基地、協同發展,深化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體系佈局。加強自貿試驗區經驗互學互鑑,推動建立長三角區域性“一帶一路”綜合服務平臺。編制實施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推動編制上海大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逐步推動公共服務制度銜接、政策協同、標準趨同。
責編:朱雨蒙
" Type="normal"@@-->
校對:王錦程
" Type="normal"@@-->
2024證券時報“尋找創投‘金鷹’、發現企業‘新苗’”計劃隆重啓幕,點亮時代夢想、綻放時代光芒。
點擊海報即可報名,速戳↓↓↓
" Type="normal"@@-->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爲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繫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 Type="normal"@@-->
END
" Type="no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