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損失慘重,彭德懷卻不顧強烈反對又開戰,最後殲敵8萬多人
朝鮮戰爭第四次戰役結束時,志願軍向北大規模撤退,可作爲總司令的彭德懷,卻不顧個人安危逆流而上,將指揮部設在了戰線前沿。
敵人的飛機,每天都在指揮部上空盤旋飛過,雖有深處險境,但此時的彭德懷仍然是十分高興的,因爲志願軍第3兵團和19兵團已經到達前線,此時朝鮮戰場上志願軍總兵力已經達到70多萬。這樣,彭德懷在部署作戰時,再也不會感到捉襟見肘了。
志願軍入朝後,連續發動了三次大的戰役,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令國人歡欣鼓舞。然而志願軍的作戰特點也隨之被美軍發現,那就是後勤補給不足,進攻持續時間只有一個星期左右。就在彭德懷頂住層層壓力,命令志願軍全線休整時,聯合國軍的反攻開始了。
當時的志願軍因爲連續作戰,減員嚴重,士兵疲憊不堪,而且後勤供應嚴重短缺,彭德懷無奈,只得倉促應戰。
西線作爲主戰場,彭德懷卻只部署了38軍、50軍兩個軍,而將39軍、40軍、42軍、66軍部署在東戰場。彭德懷意圖用兩個軍的主力吸引聯合國軍精銳,然後再以優勢兵力,在東線戰場分割包圍敵軍。
最後結果是,西線戰場上,雖然38軍、50軍傷亡慘重,但最後也達到了作戰意圖,拖住了聯合國軍主力。東線戰場上,志願軍將敵人圍困在橫城和砥平裡。但是志願軍只消滅了橫城裡的敵人,即使最後使出渾身解數,也沒有攻下砥平裡。
就在第四次戰役還沒結束的時候,彭德懷就已經籌劃發動第五次戰役了,但是他的作戰計劃卻遭到了志願軍指揮部其他人的強烈反對。
當時志願軍和聯合國軍對峙在三八線附近,副司令員洪學智認爲,應當再放聯合國軍往北深入,等到戰機形成時,再成建制地消滅敵人。
洪學智認爲,當時志願軍新參戰部隊剛入朝,還沒有做好投入大規模戰役的準備。況且如果貿然發動戰爭,聯合國軍就會直接撤退,而志願軍的兩條腿,是趕不上聯合國軍的四條腿的,這樣就很難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但是洪學智的觀點卻遭到了彭德懷的反對:“我們不能退,鐵原一帶是平原,很方便敵人的坦克行軍,而且物開裡附近還儲藏着很多志願軍的後勤物資。因此不能把敵人放進來,必須在鐵原、金化以南打!”
副司令員鄧華也同意洪學智的觀點:“第3兵團、第9兵團、19兵團剛入朝不久,地形不熟悉,行動倉促。如果把敵人放進來,完全可以以逸待勞,而且新入朝志願軍還有時間瞭解朝鮮地形。”
雖然兩位副司令員都強烈反對,但是彭德懷還是決定一意孤行。最後,洪學智又找到彭德懷說道:“作爲總參謀,有三次建議權,我已經向你提過兩次了,我現在再向你提一次,最後由你決定。”
其實鄧華和洪學智分析的也很有道理,彭德懷不是不知道,但是他有着自己的擔心和盤算。因爲他當時得到情報,美軍加強了對朝鮮半島沿海港口的偵察,而且美軍還從本土調來兩個師到達日本,準備增援朝鮮戰場。
彭德懷擔心,志願軍會重蹈北朝鮮人民軍的覆轍。朝鮮戰爭剛爆發時,北朝鮮人民軍一路勢如破竹,將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趕到釜山附近,眼看勝利在望,但是因爲疏忽,最後讓美軍仁川登陸,最終導致功虧一簣,節節敗退。
爲了粉碎美軍重演仁川登陸的把戲,所以彭德懷才堅持立即開戰。彭德懷計劃,利用山區將敵人東西割裂,然後再穿插迂迴,以消滅美軍五個師。但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爲世界上還沒有哪個國家的軍隊,可以成建制地消滅美軍一個師的兵力,何況是五個師。
周總理曾經提醒,前四次戰役都沒有消滅過美軍一個師,甚至是消滅一個團都有點困難,這次的作戰目標,恐怕有點很難實現。但是彭德懷還是毅然發動了第五次戰役,時間是1951年4月22日。
可以說,第五次戰役發起時,志願軍的武器裝備已經有所改觀。當時剛成立的中國空軍以及高炮師、戰防炮師以及3個火箭炮團、2個榴彈炮團都已經到達朝鮮戰場。
剛開始戰爭進行的很順利,中朝軍隊在東線向南推進了五六十公里,第12軍91團甚至向南插入150公里。聯合國軍被迫撤退,但是敵人卻十分狡猾,每天只退30公里左右,因爲他們得知志願軍一晚上的行軍距離,大概也就是30公里左右,他們在耐心地等待志願軍停止攻擊。
面對聯合國軍的步步後退,志願軍本應該一鼓作氣擴大戰果,然而無奈的是,雖然當時志願軍的後勤物資有所改善,但是仍然嚴重不足,每次攻擊時間仍然還是一個星期左右,不僅糧食短缺,而且還彈藥耗盡。在彭德懷下令撤退的時候,聯合國軍的反擊開始了。
由於東線戰場上,志願軍向南突出近百公里,側翼完全暴露。於是李奇微決定抓住戰機,集中4個軍13個師的兵力,在空軍和炮兵的掩護下進行反擊。
對於聯合國軍的反擊,彭德懷有着充分的思想準備。他特意命令各兵團撤退時,至少留一個師甚至是一個軍的兵力,阻擊美軍,掩護主力轉移。雖然彭德懷考慮周到,但是志願軍廣大官兵卻不這樣認爲。
很多志願軍官兵認爲,已經取得了第五次戰役勝利,現在是班師回朝而不是撤退,驕傲輕敵的情緒在部隊中蔓延。而美軍這邊,卻是精心籌劃,充分準備。兩邊一比較,結果可想而知。最後志願軍第3兵團、第9兵團被美軍分割包圍,第19兵團向鐵原方向撤退。
朝鮮戰爭第五次戰役,志願軍損失慘重,作戰減員8.5萬人,第60軍180師幾乎全軍覆沒,政委吳成德被俘,是朝鮮戰爭中被俘的志願軍官兵中級別最高的人。雖然志願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仍然殲滅聯合國軍8.2萬人,最後戰爭的雙方仍然對峙在三八線附近。
第五次戰役之後,使得中美兩國都意識到,要想徹底的戰勝對方,就必須投入巨大的財力國力,但這並不是當時雙方所希望的,最後雙方不得不考慮以談判的形式,解決朝鮮問題。後來雙方雖然仍有摩擦,但是再也沒有發起大的戰役。而對於剛剛成立的新中國來說,用貧窮落後的武器裝備,和世界第一流的軍事強國美國打成平手,這是值得每位國人驕傲自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