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本科不要求學生寫畢業論文,758項職教專業教學新標準發佈
2月11日,教育部公佈758項新修(制)訂的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標準(以下簡稱新標準)。新標準覆蓋《職業教育專業目錄》1434個專業的52.9%,涉及19個專業大類、90個專業類。
與原標準相比,新標準新增了概述要素、畢業要求要素,單列師資隊伍要素,系統設計了中職、高職專科、職業本科教學要求。
例如,明確職業本科專業一般不要求學生撰寫畢業論文;中職、高職專科新標準只規定應設置的專業課程的數量及應涉及的專業領域,不再硬性規定課程名稱;職業本科新標準只規定專業課程應涉及的專業領域,不硬性規定課程設置的數量和課程名稱。
職教專業設置變化巨大 呼喚新專業標準
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標準是職業教育國家教學標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展專業教學的基本文件。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負責人指出,現行中職專業教學標準2014年發佈,共230項;高職專科專業教學標準2012年發佈,2019年進行了修訂,共757項。這些標準發揮了重要作用,隨着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不斷深化,新技術、新職業、新業態不斷涌現,對技能人才培養提出了許多新要求。
2021年,教育部發布新版《職業教育專業目錄》(以下簡稱《目錄》),一體化設計中職、高職專科、職業本科專業,共設置19個專業大類,97個專業類,1434個專業。新版《目錄》新增、更名、合併、撤銷專業總體幅度高達60%,很多專業的名稱和內涵發生了變化。
在此背景下,教育部於2021年7月啓動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標準的修(制)訂工作,組織和協調有關職業學校、普通高校、行業企業、教科研機構、專家組織、學術團體等4600餘家單位的9500餘名專家參與,徵求近100家有關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研究機構意見,歷時3年多時間完成。
新標準覆蓋目錄中1434個專業的52.9%
新標準覆蓋《職業教育專業目錄》1434個專業的52.9%,涉及19個專業大類、90個專業類。
其中,中職標準223項,高職專科標準471項,職業本科標準64項;第一產業相關專業標準52項,第二產業相關專業標準292項,第三產業相關專業標準414項。根據2024年全國職業教育專業布點數據,新標準覆蓋10.1萬餘個專業點,佔專業布點總數的82.1%。
新標準包含概述、專業名稱(專業代碼)、入學基本要求、基本修業年限、職業面向、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設置及學時安排、師資隊伍、教學條件、質量保障和畢業要求等11個方面要素。與原標準相比,新增了概述要素、畢業要求要素、單列師資隊伍要素,進一步強調師資隊伍在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
教育部表示,下一步將組織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全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部職業院校教學(教育)指導委員會等,做好新標準的宣傳推廣和貫徹落實工作,指導各職業學校認真執行新標準,充分發揮標準的引領作用,修訂相應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提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增強人才培養適應性。
相比原標準強化實踐性教學
與原標準相比,新標準有哪些變化?對此,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負責人指出,新標準系統設計了中職、高職專科、職業本科教學要求,更加強化職業綜合素質和行動能力培養,促進專業教學緊跟產業和技術發展,推動以數字化和人工智能賦能教學。
例如,強化職業綜合素質和行動能力培養方面,新標準緊密對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下行業企業用人標準、職業崗位新要求,開展職業能力分析,科學確定專業的職業面向、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構建模塊化、項目式課程體系。
具體而言,要求加強實踐性教學,要求中職、高職專科實踐性教學學時原則上不少於總學時的50%,職業本科實踐性教學學時原則上不少於總學時的60%。綜合考慮中職學生學業需求和身心發展特點,明確校外企業崗位實習時間一般不超過3個月,同時加強校內實訓教學。
同時,明確職業本科專業一般不要求學生撰寫畢業論文,而是將工藝改進、產品(服務)設計、技術(服務)創新、技藝展示、專利研發等作爲畢業設計(創作)的重要內容。
此外,新標準支持學校自主設置專業課程,爲學校結合區域、行業實際、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需要,自主設置課程、開展人才培養留出了空間。與原標準相比,中職、高職專科新標準只規定應設置的專業課程的數量及應涉及的專業領域,不再硬性規定課程名稱;職業本科新標準只規定專業課程應涉及的專業領域,不硬性規定課程設置的數量和課程名稱。
新京報記者 馮琪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