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3歲“天才指揮家”舟舟,謊言被拆穿之後,他的人生過得如何
1999年春晚的舞臺,萬衆矚目。
一個略顯稚嫩的身影,站在指揮台上,手中的指揮棒如同魔杖般舞動,引領着樂隊演奏。
這位名叫胡一舟的人,雖然患有唐氏綜合症,但被譽爲“天才指揮家”。
那時候,舟舟這個名字,大家基本上都知道。媒體的報道、人們的口口相傳,將他塑造成一個在音樂中找到自我價值的勵志偶像。
但在這光鮮的外表下,真相究竟是怎樣的呢?
是真正的天賦異稟,還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造神”運動?
愛與謊言的交織
信息來源:智商只有3歲的天才指揮家“舟舟”,不過是一場持續20多年的謊言?——澎湃新聞
1978年,胡一舟出生在武漢一個普通的音樂家庭。
父親在武漢交響樂團拉小提琴,對音樂有着深厚的喜愛。舟舟的出生,給這個家帶來了滿滿的快樂。
但是,那種高興很快就被擔憂和焦慮給壓下去了。
隨着舟舟的成長,父母逐漸發現他的發育遲緩,與同齡孩子相比,他顯得格外“特殊”。
他是個啥也不會的小傢伙,連坐和爬都不會,日常生活都得人幫忙。
一歲半那年,孩子突然發高燒,把家裡原本的平靜給打破了。
醫院的診斷書上,“唐氏綜合徵”五個字如同晴天霹靂,將胡厚培夫婦打入深淵。
而爲了給舟舟更好的生活保障,也爲了給妻子一個精神寄託,他們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再生一個孩子。
他們盼着這孩子將來能照顧舟舟,和他一起走過今後的日子。
1981年,他們的女兒出生了。她出生那天起,註定得照顧哥哥。
這個家庭被唐氏綜合症的陰霾籠罩着。
舟舟的童年,總感覺像是在別人的世界裡漂泊,周圍人的目光怪怪的,感覺很難融入其中。
別的孩子都能去學校、玩兒,可他不行,他的生活挺簡單,但也挺難的,有時候說不出來。
他的爸媽承受着很大的壓力,在愛與憂愁中努力走着。在沉悶的生活裡,音樂彷彿一束光,給舟舟帶來了希望。
儘管不太聰明,生活上需要人照顧,可他對音樂卻特別敏感,特別喜歡。
每當父親彈奏音樂,他總會隨着節奏輕輕晃動身體,臉上洋溢着純真的快樂笑容。
胡厚培看出兒子對音樂有特別的感覺,心裡微微一動,覺得有點盼頭。
他開始有意地引導舟舟接觸音樂,帶着他去樂團感受音樂的氛圍。
不知不覺中,好像出現了一個小奇蹟。舟舟拿着筷子,像模像樣地比劃着指揮動作,專注得很,居然和樂團演奏得挺搭。
胡厚培看到這“奇蹟”,心裡樂開了花,覺得兒子可能真的有音樂方面的天分,這讓他看到了改變兒子未來的可能。
胡厚培忽然有個大膽的計劃,想要把舟舟培養成一位指揮大師。
爲了實現這個目標,他傾盡全力。
他爲舟舟量身打造了一根指揮棒,還爲他搭建了個小指揮台。一遍又一遍地教他指揮手勢,陪着他反覆練習。
樂團的同事們也被舟舟的“天賦”所感動,他們熱情地配合着這個特殊的“小指揮家”,一次又一次地上演着這場特殊的“音樂會”。
只是在內心深處,胡厚培清楚地知道,兒子的“音樂天賦”並非真正的天賦,而是一種建立在模仿和重複訓練基礎上的“技能”。
舟舟對樂譜不太懂行,所以自己指揮音樂有困難。
他的每一次“演出”,都源於父親和樂團的精心策劃和反覆排練。
這是一個善意的謊言,一個爲了給兒子創造希望,也爲了給自己一個慰藉的謊言。
名利場中的掙扎
不經意間,電視臺的紀錄片攝製組發現了舟舟的故事。
這個“殘疾指揮家”的故事挺吸引人,於是他們打算給舟舟拍個紀錄片。
經過幾個月的默默跟拍,紀錄片《舟舟的世界》終於和大家見面了。
這部紀錄片以細膩的鏡頭展現了舟舟的日常生活和“音樂天賦”,展現了他純真善良的內心世界和對音樂的熱愛。
紀錄片播出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信息來源:智障指揮家舟舟丟失指揮棒 父親希望好心人幫忙——中新社
舟舟突然成了家喻戶曉的“天才指揮家”。
他的事蹟打動了很多人,也因此收穫了不少讚譽和讚美。他受邀參加各種演出,登上了央視春晚的舞臺,與劉德華同臺演唱。甚至連好萊塢動作巨星施瓦辛格也慕名而來,爲他捐款。
舟舟突然爆紅,吸引了超多目光和好機會。這位平時不太出名的唐氏綜合徵患者,突然成了大家眼中的音樂奇才。
他往來於各大城市,在各處的舞臺上反覆展示他的指揮技藝。
聚光燈下,他是閃耀的明星,是勵志的象徵。
然而,在這光鮮亮麗的背後,舟舟和他的父親卻承受着難以言說的辛酸與無奈。舟舟的指揮風格更像是舞臺秀,不像是在用心演奏音樂。
他對樂譜一竅不通,指揮也是跟着別人學,只是機械地模仿動作,跟着樂隊一起演奏。
每次上臺,對他來說都是不小的壓力。胡厚培在追逐名利的過程中,慢慢迷失了方向。
而他開始享受“天才父親”的光環,不斷地安排舟舟參加各種演出,甚至不惜誇大舟舟的“天賦”,將其塑造成一個真正的“音樂天才”。
他這樣做,一部分原因是爲了給舟舟提供更好的物質生活,另一部分原因,或許也是爲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2006年,舟舟的母親張惠琴因病去世。
這次挫折讓胡厚培開始認真審視自己這些年的行爲。母親的離世,讓舟舟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份依靠,也讓胡厚培意識到,自己一直沉浸在“天才父親”的光環中,忽略了舟舟作爲一個唐氏綜合徵患者最基本的需求——被尊重、被理解、被平等對待。
他開始認真琢磨怎麼教育舟舟,同時也琢磨着舟舟將來的路。
迴歸平凡
信息來源:胡一舟——百度百科
爲了彌補心中的愧疚,胡厚培決定放棄一切虛名,帶着舟舟迴歸平靜的生活。
他拒絕了所有商業演出的邀請,將舟舟送到了殘疾人藝術團,讓他在一個更加純粹的環境中,繼續追尋自己的音樂夢想。
在藝術團裡,舟舟不再是那個被包裝成“天才指揮家”的明星,他只是一個普通的音樂愛好者。
他和一羣殘疾人夥伴們一同學音樂,練節目,通過演奏抒發情感,分享喜悅。
儘管舞臺不再那麼璀璨,觀衆的熱情也不再像以前那樣高漲,但舟舟依舊笑得開心。
他終於找到了一個能完全做自己的地方,那裡不用裝,不用演,想怎麼釋放就怎麼釋放。
舟舟在殘疾人藝術團找到了一個充滿溫暖的大家庭。他現在可以放下“天才”的殼,做回本來的自己。
他喜歡音樂,盡情享受音樂帶來的樂趣,不用在乎別人怎麼看。
他們共同學習、練習,互相幫助和打氣,就像一個溫馨的家庭一樣。胡厚培也終於放下了心頭的重擔。
他不再強求舟舟成爲“天才”,不再奢望他能夠改變命運,只希望他能夠健康快樂地生活,這就足夠了。
筆者認爲
舟舟的故事,是一個關於愛與謊言、希望與無奈的故事。
他的父親,出於對兒子的愛和對未來的擔憂,編織了一個“天才”的謊言。
這個謊言,曾將舟舟推上人生的巔峰,也讓他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和痛苦。最終,謊言被戳破,舟舟迴歸平凡,卻也找到了真正的快樂和自我。
舟舟的故事,讓人對“天才”這個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在這個充滿挑戰和壓力的時代,大家都盼着能出現奇蹟,都想取得成就。
但真正的成功,不只是光鮮的名利,更在於實現自我價值,過上真實的自己。
舟舟的經歷,讓人深思我們社會對殘障人士的態度和關懷。
殘疾人不是社會的負擔,他們同樣懷揣着夢想,擁有自己的價值。我們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幫助,讓他們能夠平等地參與社會生活,實現自我價值。
胡厚培的“善意的謊言”,出發點是愛,但最終卻給舟舟帶來了傷害。
這提醒我們,愛的方式很重要。
真愛在於理解和包容,而非束縛和改變。
我們要懂得接納每個人的不同,明白他們的真實需求,協助他們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
而舟舟的故事,是一個充滿爭議的故事。有人指責胡厚培撒謊,也有人稱讚他對孩子情深意重。
舟舟的故事,不管怎樣,都讓人好好想想。
這揭示了人內心的多樣性,同時也帶給我們一絲希望。
在這個不易的世界,咱們得學會多給彼此一些溫情、體諒和寬容。如今的舟舟,已經年過四十。
他依然熱愛音樂,依然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他的老父親也已年邁,卻依然陪伴在舟舟身邊,照顧他的生活。這父子倆歷經風風雨雨,最後過上了平靜而幸福的生活。
這或許就是舟舟故事最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