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譜AI張帆:今天的大模型相當於iPhone1.0,落地應用時應保持合理的期待

近日,全球著名的科技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發佈報告稱,到2026年,預計有超過80%的企業將在其生產環境中採用生成式AI應用程序接口(API)或模型。

“目前(這個比例)看起來也不激進,今天看到幾乎所有的企業或多或少都在應用(AI),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中國企業未來之星年會於7月26日—28日在上海舉行,智譜AI COO張帆表示,隨着技術進步,AI的成本和門檻將逐步降低,最終會變成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的基礎生產要素。

張帆認爲,當AI變成基礎生產要素後,所有的上層建築都會重構,社會的協作方式、組織方式、用戶體驗、商業模式都會變化,“這是在今天帶來的巨大變化”。

當下,大模型已經開始在消費、遊戲、醫療、教育和文旅等各個行業落地,並深入企業內部給企業帶來了直接的價值。

例如,在銷售領域,有銷售人員會在電話推銷的過程中將對話錄下來,並通過AI等技術將其轉化成結構化的需求和用戶畫像,銷售人員還可以進一步加工成銷售摘要、話術提煉、戰敗歸因和模擬訓練等數據。

張帆指出,今天的大模型相當於iPhone1.0,在落地應用時應對大模型保持合理的期待。

“我們發現今天很多人在應用模型的時候切入點就是錯的,這不是模型能搞定的事。”張帆表示,大模型時代企業要構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應在四個維度上發力。

首先,企業要選擇合適的基座模型,與之搭配相適應的組織,並且重新定義在新的生產工具下數據資產,並且找到業務場景與之融合,變成一個增正向的飛輪,讓每一輪飛輪都變成數據資產,沉澱一部分。

張帆認爲,企業在選擇基座模型的時候要算大賬,算整體支出和業務的整體成本,組織並不是技術越強越好,也不是人越多越好,“如何恰如其分的選擇在模型上層應用需要的技術,我覺得很重要”。

“(企業)過去的數據資產全部都是建立在結構化體系上的,我們做知識圖譜和業務系統也好,永遠都是要結構化,但結構化註定只是少量數據,並且由於上下文的缺失損失了部分信息。”張帆表示,在今天大模型背景下,更廣泛的數據、非結構化的數據都會變成資產,極大地擴充了資產便捷,爲資產帶來了全新的定義。

在此之後,企業要把數據轉化爲業務場景。張帆認爲,大模型應該潤物細無聲地貫穿在企業的整個服務體系中,並且在每一次的循環當中把這些能力沉澱下來,成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此外,張帆也提及了智譜剛剛發佈的文生視頻大模型,“很多人進行試用之後有很好的反饋⋯⋯它當然有很多不完美,但這只是第一個版本,相信大模型迭代的速度,它會非常快的進步和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