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投資人羊東:創業的核心就是打造產品,並把它賣出去

本報記者 閆啓 北京報道

2019年,羊東淡出了從事二十年的風險投資行業,開始了少兒財商教育的創業。

羊東是我國最早開始從事風險投資行業的投資人之一,2000年3月他加入軟銀中國,4年後他和閻焱等管理團隊在原軟銀亞洲信息基礎設施基金的基礎上,通過募集第二隻基金實現了獨立。軟銀亞洲的名字隨即被賽富投資所取代,羊東成爲賽富的合夥人。

在羊東的投資人生涯中,他發掘並主導的項目包括完美時空、58同城、知乎、MetaApp、博客中國、樊登讀書會、天汽模、浩鯨軟件、圖靈機器人、九章雲極等,其中多個企業分別在納斯達克、紐交所、香港和A股上市,且都獲得了優異的投資回報。

據介紹,他撰寫的兒童商業啓蒙繪本《會講故事的經濟學》已銷售8萬多套160萬冊,已經是財商繪本的品類第一名。近日,羊東和《21財經》關於投資和創業進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

LP對投資風險的回報預期需要逐漸成熟

《21財經》:作爲中國最早一批的風險投資人,你親歷了中國風險投資行業發展的全過程,對這個行業的變化有何感受?

羊東:20多年前,我剛開始做投資的時候其實VC還是一個很小的行業,覺得這就是悄悄賺點兒錢的事。當時市場上做投資的也不多,競爭也沒有很激烈,可以說遍地都是低垂的果實。隨着行業蓬勃發展,這個過程中涌入了很多優秀的創業者和投資人。但後面逐漸演變成全民創業、全民投資就開始不太合理了,行業確實有些過熱。可能在互聯網發展的某一個時間點機會確實特別多,誰都可以來試一把,但這終究不會是一種常態。

《21財經》:全民投資熱潮的後遺症近年逐步顯露,如何看退出難的問題成爲行業痛點?

羊東:過去幾十年中國的基金管理人逐漸走向成熟,但是LP羣體的成熟度還是滯後於GP的。一個很明顯的現象就是LP對於風險投資這個事兒總抱着一個不成熟的過高期待,比如說回報期待過高、要求保本、明股實債等現象的存在,對於風險投資行業來說是非常不合理的。在各種資產類別中,風險投資的回報率是最高的,但同時也是流動性和風險度最高的。在中國的風險投資行業中,不光是GP,LP也需要走向成熟。

《21財經》:從事風險投資行業這麼多年,2019年開始淡出是基於怎樣的考慮?

羊東:當時的移動互聯網已經沒有太大的投資機會,雖然一旦成功回報率很高,可成功的概率已經是非常低了。可以看到之後這幾年,在移動互聯網領域也只跑出來字節跳動、拼多多少數幾家公司。對於投資人來說,一旦投中跑出來的這幾家就是超高回報,但投不中就會很難辦。

我在投資這個行業足夠長了,對於我個人而言已經抓住過一些超額回報的機會,作爲一名投資人來說已經是不錯的成績了。之所以能投資到一些很好的項目,一方面確實我比較努力也有想法,但更多的我覺得還是時代的紅利。後面做投資也沒有那麼多能刺激多巴胺分泌的感覺,所以開始思考能不能去做一些更有社會意義的事情。

具備好的財商才能讓創業者少走很多彎路

《21財經》:創業選擇財商教育這個方向和之前的投資人職業有什麼樣的聯繫?

羊東:最早和創業者接觸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創業者的財商不夠,這導致他們在和投資人聊的時候溝通會非常困難。這就好比要蓋一座大樓,發現了一個非常好的地塊,但是卻完全不懂建築學原理。如果是蓋樓蓋不好起碼地能留下,但是創業一旦你沒在這塊地上做起來,就會有其他人把你的位置佔領,最終一無所有。

過去幾十年,國內最牛的一批創業者中很多都是技術背景出身,總體來看其實整體創業的成功率並不高,實際上絕大多數都是失敗的。中國的創業者們從來不缺奮鬥精神,甚至一定程度上都奮鬥過頭了,但失敗率仍然很高的很大一個原因是財商不夠。這不是創業者的能力問題,他們都很聰明,但是因爲沒有接觸這方面的知識,之前從來沒有過這方面的思考。很多創業者都是二次、三次創業才成功,他們都是通過前一兩次失敗才逐漸建立起對商業的認知。創業本身其實需要消耗大量資源,不僅是創始人的時間、經歷、資金,也包括投資人或者其他各種社會資源。擁有良好的財商,能讓創業者少走很多彎路,大大提高創業的成功概率。

哪怕一個人他沒有要去創辦一家偉大的企業,只是做個體戶小生意,甚至是找工作,商業思維都是非常重要的。在當下這個社會,絕大多數的場景都離不開商業,財商教育對於一個人的實用性將會伴其一生,是至關重要的通識教育。

《21財經》:爲什麼不直接面對創業者做一些培訓、講座之類的活動,而是去做小孩子的讀物,這樣的產品形態是怎麼確定的?

羊東:其實對於大多數創業者來說,很多思維已經相對固定了,所以對這個羣體的影響始終有限。小孩子不一樣,小孩子的雖然抽象能力沒有建立,學數理化比較困難,但是學一些商業原理是很容易的。而且這些東西,是需要有一個時間沉澱的過程,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情況不斷去反思,纔能有比較深入的思考,這樣等到開始創業的時候纔會有比較深刻的商業思維。

至於爲什麼採用寫書的形式來呈現,我認爲書一定是知識最容易傳播的方式,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同時對於消費者來說成本也很低。關於財商的培養,不同條件、不同地域的家庭對孩子的培養差異也是非常大的。而書是一個知識平權的過程,可以讓大多數人都以最低的成本去獲取到這個知識。

我的願景是通過這個產品能影響到中國一代人的財商,一個社會的商業環境裡不是隻有創業者,也包括政府、事業單位、許多來自不同方面的其他參與主體。如果這裡面所有的參與主體人員的財商思維基準不斷提高,那麼相應的營商環境也會越來越好。

企業的核心是打造好產品,並把它賣出去

《21財經》:結合過往投資和現在創業的經歷,對創業者有哪些建議?

羊東:根據德魯克的定義,企業其實就是兩個基本功能,一是造產品,二是把產品賣出去。造產品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在商品高度發達的今天其實很多市場的產品都高度內卷,我看了很多做產品的公司,不管企業做多大,公司最核心的人一定不會在產品上放手。比如說蘋果那麼大的公司,喬布斯還會在手機的細節、甚至門店的裝修上親力親爲。

創業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叫Product market fit(PMF),這個產品到底有沒有市場,能不能找到產品跟市場契合的一個點。我在給孩子挑選讀物的時候就發現中國孩子很缺好故事,都是像掩耳盜鈴,指鹿爲馬,刻舟求劍、皇帝的新衣這些孩子看來很無厘頭的故事。因此故事需求是非常迫切的,我寫這套書時在故事的打磨上下了非常大的功夫,情節一波三折,有矛盾有挫折。

在賣產品上,中國的企業往往更喜歡去在銷售上做很多工作,卻不願意在宣傳上努力。銷售是一個能把產品短期大量賣出去的非常好的方式,比如像現在的直播電商,上來就給你一個很高的折扣讓大家衝動消費一下,但仔細想這背後成本代價很高。一個好的產品應該是一個長期的生意,通過市場的宣傳讓需要它的羣體瞭解和認識,進而產生一個持續穩定的銷售過程,而不是一個產品賣一波就結束了。

《21財經》:如果切換到你投資人的視角,會投資自己現在這個項目嗎?

羊東:暢銷書作者的商業模式從投資人的角度經濟回報是挺好的。出書的成本主要是我們的一個腦力勞動,所以從投入的角度來說不需要特別大的資金投入。從回報的角度來說,賣書是一個非常有規模效應的生意,一旦賣出去的書到一定規模覆蓋掉前期的投入成本之後,後面的收入基本都是純收益。

相比經濟上的回報,我倒是更看重這個創業過程中個人實現社會價值的滿足感。《會講故事的經濟學》現在已經賣出8萬套了,可能已經影響了大約有10萬個孩子。往更遠了說,這10萬個孩子的商業思維肯定會比沒看過這套書的孩子提高很多,現在我國的年GDP有一百多萬億,我認爲如果孩子們都接受了良好的財商教育,長大後給國家GDP增加個1%是很輕鬆的,那就是能增加一萬多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