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歌手自曝“患不治之症”,已多次復發!這種病易誤診

有約君說

近日,知名女歌手戴佩妮

在演出前的一場記者會上透露,

自己患有耳石脫落症,

只要頭部劇烈搖晃,

就會導致耳石移位,誘發眩暈,

不僅影響了她的日常生活,

也給舞臺表演帶來了很大的限制。

圖源/微博@戴佩妮

她還透露,

第一次發病是在三年前,

“躺下去就會360度眩暈,

有一段時間甚至坐着睡覺。”

儘管發病後接受了復位治療,

但在過去幾年間,

她的耳石症已三次復發,

醫生表示或許會終生復發,

“無法根治”。

加上哥哥、姐姐也有此困擾,

讓她感嘆“難不成是家族遺傳”。

“耳石症”聽起來有些陌生,

其實並不少見。

近年來光是在藝人明星中

就有不少人“中招”。

2020年底,藝人王俊凱在連夜彩排期間突發頭暈,並伴有視物旋轉和噁心嘔吐,醫生診治後考慮爲耳石症,由於症狀沒有明顯好轉而退出了此次跨年演出。

去年,歌手薛之謙在開演唱會期間,曾因頭暈目眩、噁心嘔吐、失去平衡等症狀就醫,被確診爲耳石症復發,隨後進行了專業康復治療。

圖源/微博@薛之謙的小話筒

女星楊超越也在今年一檔綜藝節目的錄製中,因突發耳石症而不得不休息,暫緩錄製。

耳石症到底是什麼?

突感眩暈,怎麼判斷是不是耳石症?哪些人容易被“盯”上?

耳石症爲什麼容易復發?它真的是“不治之症”嗎?有沒有辦法預防?

一文爲你說清!

突然感覺“天旋地轉”

問題可能出在耳朵裡

在起牀、翻身或躺下時,又或是在搖晃頭部後,突然感覺天旋地轉,有種“瀕死感”,頭暈得非常厲害、噁心想吐……

如果碰到這種情況,不少人認爲是“頸椎病”“腦動脈供血不足”等引起的。

實際上,發生這種眩暈,大概率是耳朵出了問題。具體來說,是前庭功能出現了障礙。

耳朵,不是用來聽聲音的嗎?怎麼還會讓人眩暈?

人體能夠維持平衡,需要前庭覺、視覺和本體覺三者協同作用。其中,最容易產生眩暈和不穩的結構,就是前庭器官。

位於內耳的耳前庭,能感受頭部位置變動的情況,與維持身體平衡有關。

前庭器官包括橢圓囊、球囊2個耳石器,它們都有耳石膜覆蓋,膜內有耳石。

耳石是內耳中感受人體重心變化的碳酸鈣結晶,外表形似石頭。

在某些情況下,比如前庭炎症、大力撞擊或者離子代謝失衡等,就有可能引起耳石從正常位置(內耳橢圓囊中)脫落。

(示意圖/中一耳科)

一旦耳石掉入半規管道或黏附於嵴頂,隨着頭部活動而刺激神經末梢,就會引起劇烈眩暈——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耳石症,又稱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

劃重點:眩暈≠普通頭暈

眩暈:患者身體保持不動,卻感覺周圍物體或自己身體發生運動的一種錯覺,如突然覺得天旋地轉,或覺得身體在漂浮、平移等。

普通頭暈:多指一種頭腦昏沉不適的感覺,不會有運動的錯覺。

這些因素可能會導致

耳石“掉”了

耳石症病因較爲複雜,除了頭顱外傷撞擊、年齡老化導致耳石不穩定,部分耳石症病因不明,部分與神經及耳部疾病有關。

耳鼻喉科專家介紹,有過其他耳科疾病等容易繼發耳石症,如中耳炎、乳突炎、梅尼埃病、前庭神經炎、突發性耳聾等。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耳石症發病高峰年齡爲40~60歲,但如今越來越多年輕人中招。他們往往有長期處於壓力之下、睡眠不好、過度疲勞、不良體態、內分泌失調等不良生活狀態。

另外還有觀點認爲,頻繁乘坐飛機等造成氣壓變化、氣流刺激等而對內耳造成損傷,以及長期高分貝聲音對聽覺系統造成刺激,還有骨質疏鬆等,也有可能增加耳石症的發生概率。

最明顯特點:

眩暈發作與頭位變動相關

眩暈一定就是耳石症嗎?非也。

(圖/視覺中國 文圖無關)

從發病機制來看,眩暈分爲真性眩暈和假性眩暈——

真性眩暈是由眼、本體覺或前庭系統疾病引起的,有明顯的外物或自身旋轉感,耳石症就是最典型的一種疾病。

而假性眩暈多由全身系統性疾病引起,如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貧血、內分泌疾病及神經官能症等。

除了耳石症,常見的眩暈病因還包括梅尼埃病、前庭神經元炎、前庭偏頭痛、中風、後循環缺血等。

突然眩暈,

怎麼快速判斷是不是耳石症?

符合這4點基本就能斷定:

第一,眩暈發作與頭位變動相關,如躺下、牀上翻身、低頭或仰頭等,症狀可隨着體位變動而出現或者加重——這是耳石症最顯著的特點。

第二,劇烈眩暈,天旋地轉,還可能出現噁心、嘔吐、出汗、走不成路,甚至有瀕死感。部分患者在眩暈發作後可出現頭昏乏力、頭重腳輕及漂浮感。

第三,陣發性,即每次眩暈發作持續幾秒或數十秒,很少超過一分鐘。

第四,良性且有自限性,耳石症不會傷人性命,但頭暈噁心的過程很痛苦,發作時會嚴重影響正常生活。

牢記以上4個特點,

就能比較容易區分耳石症

與其他導致頭暈/眩暈的疾病了,

比如——

梅尼埃病(俗稱“耳水不平衡”)也會有反覆發作的眩暈,但眩暈發作持續時間較長,一般在20分鐘至12小時,頭位變動往往沒有明顯影響,可伴有聽力下降。

頸椎病引發的暈則一般是頭昏,通常沒有視物旋轉。

如果除了眩暈、走路不穩,還伴有肢體麻木、言語困難、口角歪斜、意識減弱等症狀,就要警惕是腦血管方面的問題了。

耳石症真的“不治”嗎?

如果出現反覆眩暈,排除了腦卒中等危險情況後,可前往醫院的眩暈門診或耳鼻喉科就診。

醫生一般會通過體位試驗、眼震電圖來確定是否患有耳石症,必要時可通過CT或MRI檢查來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眩暈的疾病。

在治療方面,總體來說,耳石症首選手法復位,輔以藥物治療,往往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要想降低耳石症復發概率,防止耳石“再逃跑”,要把握好這幾個節點:

復位治療後,安靜坐半小時後再活動。

復位3天內,牀頭擡高45°。

復位一週內,避免美髮和牙科檢查。

復位半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

長期來看,儘量避免熬夜、過度疲勞,並通過多種方式釋放壓力,保持心情舒暢。

然而,臨牀上仍有10%~20%的患者會出現眩暈反覆發作,多見繼發於糖尿病或梅尼埃病的患者,更年期女性也較容易復發。

耳鼻喉科專家介紹,這些頑固耳石症患者,如果首次手法復位治療後症狀減輕,但仍有一定眩暈、不穩、昏沉感,需要一週後複診,並考慮再次復位治療,輔以前庭康復訓練。通過中樞適應和代償機制改善患者前庭功能,減輕前庭損傷導致的後遺症。

對於一些合併其他疾病的患者,或是眩暈嚴重的患者,也可通過藥物輔助治療(但藥物不能讓耳石復位)。極少數難治性患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綜合自中國新聞網、南昌晚報綜合、健康有約、廣州日報往期、老人報往期、廣州衛健委

圖/微博、視覺中國、中一耳科

編輯/李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