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3道坎:年薪30萬、50萬、100萬

說明:文章僅爲分享,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和觀點

職場最敏感的數字,從來只有兩個:年齡和年薪。很多人都知道,35歲是打工人年齡上的分界線。但很少注意薪水上也有分水嶺,而且還有30萬、50萬、100萬這三道坎。

01

年薪差距背後的秘密

年薪所反映的差距,絕不只是表面上數字的差異,還有背後深層的涵義。只有深刻認清了這一點,才能知道自己爲什麼是目前的收入水平,才能預測自己的年薪天花板在哪裡,才能做出適當的改變,提升自己的薪資水平。

1、反映了一個人的努力程度。K哥這裡說的努力,包括兩層意思,即當前的努力,和以前的努力。

當前的努力很容易理解,別人摸魚,你進修;別人回家,你加班,這都算努力。如果同樣是996氪肝,但你的薪水仍然比別人差,這可能就要歸因到以前的“努力”上了。

比如,別人名校進了大廠,你普通院校進了普通企業。貌似同樣的辛苦,獲得的收益卻相距甚遠,就是因爲別人當初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才考進名校,又通過努力,贏得競爭,順利殺進大廠,才最終形成今天收入的巨大差距。

爲什麼大廠名企喜歡高薪招名校生,並不是這些大廠貪圖虛名,不會算性價比,而是名校生背後,代表一個人的努力習慣、努力程度,以及努力後可能達到的高度。本質上,大廠名企是在用高薪,爲名校畢業證書背後有關“努力”的種種,買單。

2、反映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這裡說的能力包括專業技能、管理能力、以及對趨勢的判斷和把握能力等。專業技能是職場的立身之本,吃飯的“本錢”有差距,帶來的“收益”自然就有差異,這就是爲什麼職場上會出現很多貌似“同工不同酬”的現象。

“技而優則仕”,技術能力突出的人,自然更有可能走向管理崗位,而一旦進入管理人員序列,其收入分化的程度會更明顯,高管優於中層,中層優於基礎,基礎優於普通員工,是非常自然的事。

對趨勢的理解和把握的能力,這一點往往容易被人忽略,其實這種能力非常重要,大家常說“選擇大於努力”,所謂的選擇,其實正是基於對趨勢的理解和判斷而做出的。同樣是IT出身,有人選擇了傳統企業的IT部,有人選擇了電商平臺,有人選擇了純技術研發型企業。不同的選擇,所得到的回報自然會不同,甚至會有讓人想象不到的差距。

3、反映一個人所能觸達的職場圈層

在精準定價的職場,一個人的收入水平,直接反映了他所能觸達的職場圈層。看薪水不僅能斷定一個人在公司的級別和重要性,參考年齡和崗位等其他信息,還能猜到他未來收入的起落和區間。

原因很簡單,一個人的圈層一旦確定,收入上小幅度的波動是有可能的,但要想突破隱形的幕牆和天花板,則是很難實現的。這些涉及技能拓展、人脈圈子、觀念認知等關鍵因素,不是隨隨便便,想變就能變的。

4、運氣

運氣在很多事情上都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K哥從來不否認這一點。打工人在職場上不同的收入狀況,同樣蘊含不少運氣成分。但K哥還是想多說一句,以我的個人觀察,長期來看,對大部分職場人來說,一個人的收入水平,總體上還是圍繞他的綜合能力和付出程度合理波動的,運氣並不是絕對的主角。只不過有些人的能力和努力被別人看到了,另一些則在水下,未被發現而已。

02

如何跨越這三道年薪坎?

第一道坎:30萬年薪

拋開城市和工作性質談工資都是耍流氓。那K哥就嚴謹一點,以IT行業,拿杭州、深圳、上海、北京等幾個IT重鎮來說,年薪30萬也許並不太難,甚至不一定是管理崗,一般的技術崗,只要你夠努力,具有一定的穩定性,有紮實的技術能力和學習能力,注意讓自己的技術迭代提升,實現這個級別的薪水,並非難事。

如果你覺得符合上面的條件,但薪水卻和30萬年薪差的比較遠,K哥可以給你兩條建議:

1、向管理崗靠攏,哪怕是基礎管理崗

這一步對於習慣單幹的技術人員來說,是破圈的一步,但也是薪水“破頂”的一步,別怕多管事,多操心。職級不到位,錢又怎麼會到位?

K哥曾遇到過某研發人員被提升管理崗後,各種不適應,主動提出降爲原崗的事。人各有志,不能勉強,也沒有對錯之分,但沒有毅力破這個圈,薪水就很容易見頂,這是不爭的事實。

2、跳槽漲薪,老套但好用

如果有足夠的自信,和過硬的能力,通過跳槽漲薪,絕對是既老套又實用的方式之一。一個人在原來公司的職級一旦定了,後面的薪水,大概率只能按部就班等着慢慢漲了。自己可以悄悄算一下,如果自然上漲的速度,遠跟不上你對薪水的預期,因此把自己弄得滿腹牢騷,幹活也不情不願,那麼你可以試下跳槽漲薪。

如果你有年薪20w+的底子,縱身一跳,實現年薪30w,還是很有可能的。前提是,一定要客觀評估自己的實力、目標公司的情況,以及大的就業環境,不要冒冒失失把跳槽變成了跳坑,後悔莫及。

第二道坎:50萬年薪

看K哥把年薪30w說的那麼輕鬆,那麼,實現年薪50w是不是也很容易?並不是!

首先,能拿到50w年薪,一般來說應該已經是管理崗了。而現代企業的架構都比較扁平,不管基礎管理還是中層管理,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很少有突發奇想地因人設崗、因事設崗。沒有崗位就不會有相應的職級,自然就不會有對應的收入突破。這是殘酷又無奈的現實,不管你怎麼努力,結果都只有極少數人能拿到向上晉升的門票。

其次,要跨過50w這一檔,對個人的能力也會有非常高、非常全面的要求。不管是技術能力、管理能力、分析能力、社交能力,都要達到相當的水平。而且還要擁有強健的身體和心臟,因爲你將不得不隨時應付各種突然的變化,面臨巨大的風險和壓力。

這種人的生活狀態,可以簡單描述爲除了吃飯睡覺上廁所,其他時間都可以籠統的定義爲工作時間。K哥一個朋友,剛晉升大廠管理崗時,連續遭遇兩件大事,老婆生娃和父親去世。但因爲工作原因,這兩件人生大事他都沒能親自參與,也因此成了他一輩子的痛。這些,應該也算是爲所謂的高薪,做出的隱性付出吧。

由上面這些不難看出,挑戰50W年薪,要做到兩點:

第一,晉升到中高階層管理的圈子。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實際上包含着對各種能力更高更全面的要求,K哥在以前的文章裡說過很多了。

第二,要豁得出去,不要怕付出。套句俗話,上天給你的一切,早已標好了對價。要拿更高的薪水,就不要再矯情抱怨工作太忙太累,沒時間休息、陪家人。這本來就是雙向選擇,如果承擔不起背後的代價,像K哥提到的那位放棄管理崗迴歸技術崗的小哥一樣,也未嘗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第三道坎:100萬年薪

至於百萬年薪,K哥實話實說,實現率可能比職場上的猝死率高不了多少。這裡先導正一個誤區,很多人動輒喜歡拿華爲騰訊阿里等巨頭爲例,來說明職場上的百萬年薪比比皆是,也因此,讓好多人出現年薪百萬並不難的錯覺。

大家不妨想一想,一個人要多優秀才能進那些頭部大廠?進去後,又要熬多久才能達到所謂的年薪百萬?恰恰是這種倖存者偏差,讓不少不經思考的人,覺得百萬年薪,隨處可見。事實上絕非如此,實現的途徑非常之少,K哥就列舉幾條吧:

百萬年薪三寶,“股票,期權,獨角獸” 堪稱年入百萬的三寶,得其一就可能實現目標,不用多解釋。盤算一下,你最可能擁有哪一個?K哥有幸經歷過,以前的文章中提過。

極其不可替代,可能是技術大牛,也可能是管理大拿, 只要你足夠稀有,足夠不可替代,足夠不可撼動,你就可能實現年薪百萬。關鍵在於,你到底牛不牛?有多牛?

優質的人脈資源,跟對了老闆、賞識你的老闆朋友,或者被圈中大佬推薦,都有可能讓一個人實現這一目標,但這些人脈資源是怎麼獲得的,歸根結底還是靠自己平時的價值輸出和用心經營。

足夠好的運氣,別問具體路徑,問就是玄學,K哥承認,我自己就挺幸運。

加薪跟減肥一樣,不是單靠努力就能保證會成功。突破年薪這三道坎也是如此,即便努力也未必能百分百實現目標。但作爲打工人,我們似乎還是應該盡最大努力挑戰一下,萬一成功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