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戰沉默 國軍人力流失藏危機

明年政戰學院院慶將迎來重要紀念,然而,近期聯合報報導的「軍力流失,提前退伍官兵數陷羅生門」一文指出,隨着兩岸關係緊張及疫情後的缺工潮,國軍正面臨前所未有的人力流失危機。表面上,這一現象似乎是由外部因素驅動,但實際上,軍隊內部的權力結構與性別霸凌文化,正悄然侵蝕軍隊根基,迫使大量優秀軍官,包括國外軍校畢業生與博士菁英選擇離開。背後的問題,尤其是政戰部門面對的挑戰,更值得深思。作爲局內人,筆者希望提供不同觀點,幫助大衆深入瞭解這一複雜現象。

首先,軍隊作爲高度集中的權力結構,少數中高階軍官經常利用權勢維護私利,對基層軍人進行壓迫。例如,部分高層仍堅持擴編軍隊,背後的動機卻是爲了爭取更多升遷職位,忽視基層部隊面臨的困境和軍人心理健康的惡化。這種權力遊戲削弱了軍隊凝聚力,加劇了軍人對職場的恐懼與不滿,導致不少人選擇提前退伍、進入身心科住院,甚至走向絕路。

此外,軍隊的性別霸凌文化已成爲隱性且嚴重的問題。某些管理者藉由排擠與壓迫同事或下屬,來鞏固職位與升遷機會。甚至少數女性軍人之間的競爭經常演變爲惡性鬥爭,給許多女性軍人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最終選擇離開軍隊。這些行爲不僅直接傷害受害者,也深刻破壞了軍隊的職場氛圍,令團隊合作變得更加困難。

此情形類似韓國電影《寄生上流》中的情節,但焦點轉向性別與權力鬥爭。身處這樣的權力鬥爭與性別霸凌環境中,政戰部門的高層本應是軍隊心理健康的守護者,然而,政戰未能從組織文化和結構層面正視這些問題,反而將其視爲次要,忽略了問題的根本。輔導長與心輔官在缺乏足夠支持與資源的情況下,無法有效發揮政戰職能,未能改善軍隊的工作環境與文化,對國軍的戰力產生負面影響。

國軍的人力流失,不僅源於外部因素,更深受內部組織文化與權力鬥爭的影響。要解決這一問題,軍隊必須從根本上改革內部結構與文化,特別是強化政戰部門在維護軍人心理健康與職場公義的作用。關鍵在於,應將焦點放在徹底改變軍隊的組織文化,而非僅依賴個別的輔導措施。只有正視這些結構性問題,纔能有效應對未來的人力挑戰,保障軍人基本權益,建立一支偉大的軍隊。否則,人民又如何選擇從軍或支持軍購呢?

提醒您: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