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推南北雙矽谷 桃園副市長蘇俊賓:應先解決4大隱憂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表示,大型開發計劃常忽略「產業輔導資源是否均衡」、「產業轉型後是否落實公正轉型」、「文化資產脈絡流失」、「環境與生態廊道破壞」等問題,期待中央不只提出開發計劃,還要納入更全面的思考。圖/行政院提供

行政院會今討論「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與會的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表示,中央先前提出的桃竹苗大矽谷計劃仍問題重重,包括「產業輔導資源是否均衡」、「產業轉型後是否落實公正轉型」、「文化資產脈絡流失」、「環境與生態廊道破壞」等問題始終都沒納入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討論,期待中央不只提出開發計劃,還要納入更全面的思考。

蘇俊賓表示,現在討論大型開發計劃時,對於如何兼顧延續傳統文化與保存文資,仍普遍缺乏關注,生態與溼地保護也常被犧牲,不論是「桃竹苗大矽谷」或是「大南方新矽谷」都是跨縣市、大規模、結合重大交通發展的大型計劃,地方民衆固然期待,但生態廊道遭切割、綠覆與溼地流失、農業利用土地減少都是可預期的。

蘇俊賓說,在覈定的大範圍計劃中,由各縣市政府進行切割後的各項計劃審查,將面對審查原則不一、生態與環境的價值無法保留與彼此呼應的困境,「每個計劃都保留了一定比例的綠覆,零碎化的保護策略創造的可能是註定消失的生態孤島,無法串聯生態廊道」。

蘇俊賓建議,大矽谷計劃中應該納入環境部、農業部、勞動部的上位政策指引,與經濟部共同檢視產業輔導資源是否均衡、產業轉型後是否落實公正轉型、文化資產與脈絡如何延續以及區域的環境與生態廊道串聯議題;採取全局觀的政策思維,才能避免全臺都是矽谷的思維下,產業失衡、就業條件兩極化與文化、生態資源大量流失。

蘇俊賓也強調,自己支持政府投資具有競爭力與未來性的產業,對於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要想辦法輔導轉型,但不屬於前後兩種定義「位於中間的」怎麼辦?這些產業對於臺灣的民生與產業鏈又不可或缺,常常在地方聽到業者抱怨「政府都只關心科技業」,各項租稅與輔導資源,也都傾斜。

他舉例,像是經濟部的「領航企業研發深耕計劃」,補助科技業進行研發,加總超過百億元,但一般製造業難以申請;此外經濟部的產創條例針對稅額抵減,也要求廠商研究發展費用需達60億元,且研究發展費用需佔營業收入淨額比率達6%纔可享有,這些導致被定義爲非科技業的產業,在人才招募、技術投資上缺乏資源,苦不堪言。

蘇俊賓建議,經濟部與勞動部應共同規畫輔導策略,區分產業型態,除積極扶持高科技產業、針對高耗能高污染產業轉型並提供再就業支持,也針對傳統與對臺灣基礎需求有貢獻的產業,如紡織業、食品工業等給予適切輔導,才能避免社會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