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解讀以巴衝突
(圖/路透)
哈瑪斯組織對以色列發射上千枚火箭以來,看到大量媒體聳動報導,卻忽略本次衝突的本質──以巴問題。不同於俄烏戰爭,以巴問題完全不同,不能只看片面報導判斷是非。以下幾點,或可爲觀察以巴戰爭應有的認識。
首先,歷史上造成以巴當前的對峙,美國、阿拉伯國家、歐洲乃至聯合國都有介入痕跡,不能責怪單一國家或組織。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內部各自的零和思維,纔是造成兩方自1947年後永無止盡的衝突關鍵。
當1995年以色列簽署「奧斯陸協定」的總理拉賓被國內極右派人士暗殺,巴勒斯坦組織前領袖阿拉法特2004年病逝後,以巴問題已無和平解決可能;當年架構兩國方案的國際情勢和現在不同,最有能力擔任調解者的美國,在川普承認耶路撒冷爲以色列首都、戈蘭高地屬於以色列後,已失去中立角色。
巴勒斯坦被以色列蠶食鯨吞的「屯墾」後,分裂成接受現狀的法塔組織,與主張武力消滅以色列的哈瑪斯組織,而後者並非單一組織,它還夾雜着伊朗支持的回教聖戰組織,與原生於埃及的穆斯林兄弟會。所以這次以色列對抗的並非單純的哈瑪斯,而是夾雜其他恐怖團體,因此這次戰爭不應稱爲「以哈戰爭」,仍應迴歸「以巴戰爭」。
第二,媒體一直把真主黨和黎巴嫩連結,事實上真主黨由伊朗扶植,是黎巴嫩境內的國中之國,它有不受黎巴嫩控制的軍隊和財源,在黎國議會有席次。說黎巴嫩支持攻擊以色列就是錯誤的,因爲它也無法控制真主黨。
第三,新聞報導各地阿拉伯裔羣衆反對以色列,但看不到阿拉伯國家政府聯合對抗以色列,反而看到卡達擔任中間人爲哈瑪斯發聲。事實是,阿拉伯國家自1979年以埃簽署和平協定,埃及被阿拉伯國家視爲背叛者後,就看不到阿拉伯國家聯合對抗以色列的場景,尤其是約旦和埃及,他們現在對以色列的依賴程度恐勝過對抗以色列。
第四,伊朗的反以態度是建立它神權政府的意識形態上,兩國其實沒有真正的仇恨,可是現在的伊朗政府若不反美、不反以,會危及政權合法性。伊朗在1980年何梅尼政府成立隔年與伊拉克爆發兩伊戰爭,以伊爲對付共同敵人:遜尼派教主沙烏地阿拉伯,曾有短暫合作,以色列更曾在兩伊戰爭初期提供伊朗軍事援助。
這些都是在主流媒體看不見的觀點,或許可作爲對以巴戰爭有興趣的閱聽人正確的觀點基礎。 (作者爲駐外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