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包/臺NB、PC代工鏈年後有望回春 春燕何時來?展望一次看

仁寶。記者吳康瑋/攝影

全球消費性電子需求逐漸回溫,根據國際數據資訊(IDC)專業代工產業團隊研究顯示,疫情期間銷量大增的筆電在去年面臨嚴峻的挑戰,導致年減36.4%,不過隨着人工智能(AI)筆電的熱潮帶動,預期今年第二季將可迎來筆電換機潮,而全球代工產業出貨量可望年增雙位數。而臺鏈五大電子代工廠廣達、仁寶、緯創、英業達、和碩近年訂單來源相當穩定,也可望正式回春。

其中,蘋果(Apple)主要代工廠爲廣達、鴻海;華碩(2357)主要代工廠爲廣達、和碩、英業達;宏碁(2353)的主要代工廠則是廣達、仁寶;戴爾(Dell)主要代工廠則是仁寶、緯創;而惠普(HP)主要代工廠則是廣達、仁寶、英業達;至於聯想則主要交給仁寶、緯創來負責代工。隨着近日各家代工大廠接連釋出新年展望,《經濟日報》也特地統整列出,以便讀者瞭解最新動向,快來看看吧!

1.仁寶(2324)

仁寶總座翁宗斌則表示,2024上半年PC市場仍有不小的挑戰,旗下筆電產線已趨向健康,旗下庫存早在去年中就已完成出清,隨着國內筆電市況邁向復甦,而仁寶已投身AI人工智慧技術研發,並攜手微軟打造AI PC新品,該新品配合認證進度,最快預計今年5月將問世。

翁宗斌希望,透過推出AI PC 新品,能有效刺激PC 市場商機,至於非 PC 部分,他則看好,伺服器、車用電子、通訊 5G 以及智慧醫療等產品線的發展,並直言,各產品線最少都一定會有雙位數成長,再加上AI PC新品,有望成爲此波換機潮的最大贏家。

2.緯創(3231)

緯創。記者吳康瑋/攝影

緯創總經理暨執行長林建勳日前受訪時指出,去年已經是 PC 市場的谷底,而今年的主要動能,將來自於企業客戶遇上Windows 升級的情況下,急需快速啓動換機效應,預估這波換機潮有望帶動 PC 今年小幅成長,明後年將會更顯著。對此,他強調,「我們有信心今年會交出比去年更好的成績」。至於AI PC 部分,林建勳則表示,今年剛起步,明年開始會有比較大的動能。整體而言,林建勳看好 PC 的長期發展。

緯創昨(7)日已公佈1月營收達673億元,年增達到22.44%,而月減9.9%。對此,緯創仍看好AI伺服器拚全年三位數成長,不過NB方面,則預估第一季將下滑雙位數、桌機與顯示器則持平看待。緯創透露,1月NB出貨130萬臺,桌機出貨70萬臺,較去年12月下滑12.5%;顯示則出80萬臺,也同樣呈現衰退。

3.廣達(2382)

廣達。記者吳康瑋/攝影

隨着臺股金兔年順利收紅盤,廣達這1年來市值狂漲,並以239.99%的年增率位居臺股市場上的榜首,目前市值已來到9849.6億、在市場總排名中位居第4。對此,廣達日前透露,目前來看,今年NB仍以消費型機種爲主,受到大環境景氣影響較大,目前整體景氣尚不明朗,能見度較低,暫時保守看待。

廣達資深副總經理暨雲達總經理楊麒令透露,截至目前PC供應鏈還沒有完全恢復,預計要到「下半年」纔會大旺,今年很大部分成長的部分都聚焦在AI伺服器;有關AI伺服器出貨時間,他透露,目前市場仍受缺料影響,出貨行情方面都還沒開始,最快也要等到第二季、至少5、6月纔會顯現,整體行情也纔會更真實。

4.英業達(2356)

英業達。記者吳康瑋/攝影

代工大廠英業達(2356)昨(7)日公佈1月份財報,單月營收達441.28億元,月增1.38%、年增18.48%,年月雙增,而1月爲電子業淡季,但仍繳出成長態勢、因此整體表現可說是已相當出色。英業達1月筆電出貨150萬臺,月對月持平、年對年成長7.14%,不過英業達對今年筆電業績仍保守看待,預估有望年增個位數百分比。

英業達也同樣看好AI PC帶來的強勁效益,集團筆電事業總經理張輝則透露,由於各品牌廠今年下半才逐漸推出新品,2024年全球PC市場的主力產品仍舊是非AI PC,不過他看好擴大采取AI應用之後,AI PC可以觸發整個PC市場的規模成長,而英業達今年鎖定全系列架構、下半年出貨新品,AI PC將佔整體筆電營收3%至5%,預估明年可望進一步擴大業績比重。

5.鴻海(2317)

鴻海。記者吳康瑋/攝影

鴻海(2317)近日已公佈元月合併營收爲5,221億元,爲同期次高,月增13.48%。針對「電腦終端產品類別」,鴻海透露,旗下客戶拉貨需求顯現,未來將呈現顯著成長。展望後市,鴻海表示,本季逐步進入傳統淡季,預期季節性表現將與過去三年同期相當,去年首季因廠區在疫情過後恢復正常生產,出貨增加導致比較基期較高,預估本季業績將低於去年同期。

鴻海表示,「電腦終端產品類別」因PC市場需求趨緩,年對年略微衰退; 「消費智能產品類別」因去年同期大陸鄭州廠區恢復疫情後正常生產,導致出貨提升並墊高基期,故本類別年對年衰退。展望2024年,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則認爲,地緣政治與國際經濟變化將影響今年消費電子產品需求,整體來看,鴻海今年業績將比去年微幅成長。

6.和碩(4938)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記者吳康瑋/攝影

和碩近日已公佈1月合併營收爲1,093.54億元、月增31.6%,相較去年同期減少12.2%,雖然業績步入傳統淡季,但營收仍重回千億元大關之上。和碩執行長鄭光志表示,三大產品線中,通訊的網通(包括iPhone)受消費性電子產品復甦,比預期晚1至1.5個季度影響,今年「會比較辛苦」。PC方面則看好AI PC長期對PC供應商的毛利率、出貨量的幫助。

此外,和碩日前已公告董事會決議投資設立馬來西亞子公司,交易總金額爲1,200萬美元(約新臺幣3.87億元),和碩集團首度插旗大馬。和碩表示,取得之目的爲公司業務需求之長期投資。據瞭解,和碩馬來西亞廠將以生產消費性電子爲主,具體量產時間尚不確定。和碩表示,目前廠房仍有幾個地點在選,尚未做最後決定,先成立子公司爲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