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這一舉動,傳遞強烈信號!
2025.01.17
本文字數:1567,閱讀時長大約2分鐘
導讀:如何做到穩?除了提出構建穩市機制等一系列重大舉措外,還有一個細節也與此相關。
來源 |玉淵譚天
這兩天,中國證監會剛剛召開了2025年系統工作會議。
“穩”字,是這次工作會的一個關鍵詞。
如何做到穩?除了提出構建穩市機制等一系列重大舉措外,還有一個細節也與此相關。
譚主注意到,會後的新聞稿中,出現了駐證監會紀檢監察組組長的發言。
據瞭解,這是證監會年度工作會議的新聞稿中第一次出現駐證監會紀檢監察組組長髮言的相關內容,並且篇幅並不算短。
這與“穩”字的基調有什麼關係?
這還要從新聞稿中特別提到的一句話說起——會上,駐證監會紀檢監察組組長、會黨委委員樊大志通報了有關信訪舉報覈實情況,對不實舉報進行了澄清。
譚主瞭解到,在會上澄清的不實舉報共9起。這其中,涉及到當證監會工作人員依法依規對部分企業進行立案調查時,企業爲了對抗調查,通過誣告相關人員的方式試圖擾亂執法程序。
這樣的做法,就是爲了給這些遭受惡意不實舉報的執法人員一個說法,同時給他們開展工作的底氣與信心。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
這一舉動對於證監會工作有多方面意義,一是進一步強化證監會內部工作的紀律性和規範性,嚴厲打擊內部腐敗行爲;二是證監會將會以更加開放的態度接受來自社會各界的監督;三是激發幹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更好地維護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利益,提高證監會工作的公信力。
從執法人員到證監會本身,都表現了對於監管工作的決心和信心。
在這樣的會議場合,通過公開宣佈的方式來專門進行澄清,是一種創新的做法。這也是落實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精神的體現。
最近,《反腐爲了人民》的專題片傳播很廣,裡面剖析的腐敗案件中,一些手段方式具有複雜性、隱匿性、欺騙性等特點,試圖將一些腐敗所得合理化,給相關案件的取證、查處和認定帶來了很大困難。
面對這樣的形勢,要想查證這方面的腐敗案件,自然需要一些諸如大數據的新技術手段和方法來實施精準的穿透性的調查,獲取關鍵證據。自然,如果別有用心的人進行誣告,這樣的技術手段也會更加精準有效地給予甄別,幫助激濁揚清。
這些案件往往牽涉相關市場主體,如果處理不好,對市場預期造成影響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加強這方面的工作,是“穩”字的應有之義。
一方面,對不實舉報要甄別澄清,另一方面,對確鑿的違法腐敗問題則毫不手軟。
對近期輿論場關於證監會的討論內容進行研判,譚主發現,腐敗問題,正是相關討論關注的焦點。而證監會在年度工作會議上公開談相關問題,正是一種迴應與表態。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國證監會紀檢監察組曾公佈了一批嚴重違紀違法問題的案例,其中涉及:
||中國期貨業協會原黨委書記、會長
||中國證監會江蘇監管局黨委書記、局長
||中國證監會科技監管司原司長、信息中心原主任
||上海證券交易所黨委委員、副總經理
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的披露,提到了這些內容:
||違規借用監管對象大額錢款
||違規投資入股企業
||違規買賣股票
||濫用政策建議權、制定權、執行權
||利用虛擬貨幣等進行權錢交易
這其中,很多都涉及到“暗箱操作”“違規交易”。這些行爲,不僅擾亂市場秩序,也會傷害廣大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的信心。
此前,證監會持續對證券從業人員違規炒股開出罰單。去年年初,針對證券從業人員買賣股票等違法違規行爲,證監會就對63人作出行政處罰,合計罰沒8173萬元,對1人作出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此外,證監會還將1人涉嫌內幕交易行爲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而證監會負有對證券業實行統一監督管理的職責,其內部人員參與違規交易的危害更大。從披露的案件也能看到,證監會同樣在刀刃向內。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相關的工作會越來越規範,越來越公平。
對於廣大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而言,公正、嚴格執法,是最大的信心與利好。
微信編輯| 格蕾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