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國內外電商,阿里射出一支利箭

作者 | 詹方歌‍‍

編輯 | 邢昀‍

11月21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發佈一封全員信:

第一,宣佈阿里重新整合國內、國外電商業務,淘天集團、國際數字商業集團、1688、閒魚合併爲電商事業羣。第二,新的事業羣由蔣凡擔任CEO,向吳泳銘彙報。

每年的雙11後,阿里都會例行組織調整。2022年初,阿里宣佈將電商業務拆分爲國內和國際兩部分。針對此次將業務合併,吳泳銘在信中表示:全球化的供應鏈能力、履約能力與消費者服務能力,將決定未來的競爭格局。阿里電商事業羣將通過整合集團內的所有電商資源,激發多年沉澱的能力,服務好國內和全球消費者,同時幫助更多中小企業同步拓展國內及海外市場。

這一變動也意味着,39歲的蔣凡不僅將重新迴歸自己最熟悉的淘天,還將繼續帶領已頗有起色的國際數字商業集團,與國內業務整合,徹底迴歸阿里的權力中心。

1、淘天要講新故事

去年9月,蔡崇信、吳泳銘等元老派迴歸阿里管理層,阿里一直在經歷自上至下的巨大變革。反映在行動上,幾乎可以濃縮爲兩點:聚焦主業、管理層年輕化。在組織陣型、業務策略方面,一系列改革推進。

電商一直是阿里營收佔比最高的核心板塊,也是當下市場裡面臨外部競爭最爲激烈的業務。

今年4月初,蔡崇信在接受採訪時,作出了反思:“當我們審視內部並反思過去幾年的情況時,我們發現自己落後了,因爲我們忘記了自己真正的客戶是誰。對於使用我們的應用程序購物的用戶,我們沒有給他們最好的體驗。”隨後,馬雲在內部信中也再次認真強調“重回客戶價值軌道”。

在外界看來,電商的敘事主線是價格戰,實際上過去一年阿里對電商平臺最重要的改革是圍繞着商家、顧客兩方用戶,重塑健康的商業生態。

針對商家,今年7月底,淘寶開始對優質商家鬆綁“僅退款”,即評分達到4.8分以上的商家,平臺不主動介入僅退款,保障商家權益;從平臺端升級運費險,聯合物流和保險公司,幫助商家降低退貨成本;同時,爲優質服務商家提供更多的流量扶持。

顧客端的動作則更大,9月,淘寶在行業內率先開啓了支付方式的變革,開始支持微信、銀聯等多種渠道,打破了微信和支付寶長久以來各自建立的支付壁壘。

這樣的改革,也符合此前吳泳銘對阿里戰略的修正,即“用戶爲先”。

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半年,淘天集團總營收爲2123.67億元,其中客戶管理業務營收爲1505億元,自營及其他業務營收爲499.5億元。最喜人的增長來自中國批發業務,實現營收119.3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7%。大刀闊斧的改革之下,這樣財報數據仍稱得上穩健。

現在,一系列的內部優化已經完成。淘天如果再想進化,需要向外拉手才能實現協同效應。由蔣凡此前帶隊的國際商業數字集團,就是淘天最好的協同者。同時,雙方的合併對海外業務也大有裨益。

這也是國內、外電商平臺合併的最主要原因。

此番合併對於阿里的意義之重大,幾乎無需贅述。而吳泳銘目前除了阿里CEO身份之外,還兼任淘天集團CEO、阿里雲智能集團CEO,可以說是互聯網大廠裡最繁忙的掌舵人。國內、外電商平臺又是阿里最重要的電商業務,這兩大業務合併,必將有諸多細節需要落地。與其抽身兼顧,不如交給更合適的人負責。

鼓勵年輕管理者,成爲蔣凡迴歸阿里電商事業羣一號位的重要支撐。

2023年7月,蔣凡重新成爲阿里巴巴合夥人。作爲最年輕的合夥人,蔣凡也是1+6+N後阿里子集團董事中最年輕的一位。

蔣凡在淘寶天貓任職近八年,“把阿里從PC時代帶進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此後又在海外市場深耕三年,國際業務成爲阿里內部增長最迅速的業務。對於阿里國內海外電商業務的熟悉,讓蔣凡成爲最合適的人選。

2、融合早已開始

阿里是最早一批開啓國際業務的互聯網公司:速賣通的成立是在2010年,稍早於SHEIN,2012年開展跨境零售業務。到2021年末,阿里將海外業務提升至集團戰略層面。在與SHEIN、TEMU、亞馬遜等跨境電商巨頭的混戰中,阿里的國際業務依然展現了強勁的增長勢頭。

具體來看,國際業務主要分爲零售和批發兩大塊,包括Lazada、速賣通、Trendyol、Daraz等。在近三年的變革中,速賣通與Lazada的角色更加明確,前者專注跨境,後者專注本地化。

速賣通近年來實現了從定價、營銷到監管的全託管模式,也因此得以在供給端引入了諸多沒有營銷等能力的源頭工廠,實現跨越式發展。

Lazada則在今年7月錄得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轉正,實現盈利。

最新一期財報顯示,阿里國際業務營收316.72億元,同比增長29%,成爲當季增速最快的龍頭業務。其中阿里國際零售業務營收同比增長35%,主要來自於速賣通Choice業務。

財報裡解釋稱:速賣通、Trendyol等平臺在特定區域(歐洲、海灣地區等)的消費者心智不斷提升,業務運營及投資效率穩定優化,速賣通Choice業務單位經濟效益環比改善。其次,速賣通在不斷擴大供應商基數的同時,還推出了“海外託管”模式,嘗試利用本地化庫存提升產品豐富度和優化履約效率。

此外,隨着速賣通和菜鳥之間的協同效應進一步增強,速賣通平均履約時長環比顯著縮短。

依靠阿里在海外已搭建的包括物流、支付在內的電商基建,國內、海外電商整合的動作也逐漸拉開,並在過去一年間,做了不少融合的嘗試。

今年7月中旬,淘寶聯合阿里海外電商推出“大服飾全球包郵計劃”,主打“0退貨、0退款、0運費險”,由平臺提供郵費補貼和市場費用。隨後,淘寶服飾出海項目正式上線,在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等6個國家和地區買服飾滿99-199元,即可包郵。

國內電商競爭激烈,服飾商家生意難做,退貨率居高不下,阿里藉此不僅幫助商家低成本拓展海外新市場,也讓海外用戶享受到物美價廉的好貨,感受中國電商的強大能力。

包郵效應作用下,海外“爆單”加速。淘寶服飾出海項目正式上線三天後,淘寶服飾行業海外成交金額的增長率近4成,而參與服飾包郵的商家海外銷售額增長更爲明顯,同比去年增長近9成。其中鞋包服飾配件商家增長最爲明顯,同比去年海外成交額激增114%。

在一系列嘗試背後,淘寶負責招商供給、阿里海外負責消費者運營和海外物流,雙方業務團隊發揮自己的優勢能力,國內外貨盤打通,最終實現1+1>2的效果。這是阿里國內和海外電商業務深入融合的重要嘗試,也證明了阿里電商力出一孔的巨大潛力。

9月30日,淘寶出海版圖進一步擴大,新增日本、柬埔寨、泰國、越南、澳洲等海外市場。除了通過淘寶海外版面向華人爲主的海外用戶銷售,還通過速賣通、Lazada賣向全球多個市場。

電商事業羣成立後,國內和海外電商有望打破更多內部壁壘,進一步提升運營效率,在當下的電商市場競爭中,找出新的增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