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再提低空經濟 龍頭企業和民航專家怎麼看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全國兩會報道組 林典馳 深圳報道
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範行動,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
自去年首次寫入,“低空經濟”今年在政府工作報告再被提及,這讓低空經濟從業者倍感振奮。
全國兩會舉行期間,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全國兩會報道組採訪了多位低空經濟領域代表、委員。
億航智能首席運營官王釗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全國兩會報道組獨家採訪時表示,政府工作報告爲低空經濟的高質量成長提供了明確的政策導向、指導意見和路徑方向,這將有利於加速推動以eVTOL爲代表的新質生產力創新低空科技和產業生態的示範應用及商業運營,推動低空行業走向規範化、規模化、規則化的發展,有助於將低空經濟的價值真正落到實處。
安全築基與應用示範
2023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正式將低空經濟列爲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而後在2024年全國兩會,低空經濟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並被視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代表之一。
今年是政府工作報告連續第二年提及低空經濟。去年,低空經濟被列爲新的經濟增長引擎;今年,它作爲新質生產力的重點產業,進一步提出了“安全健康發展”的要求。
小鵬匯天創始人趙德力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充分表明,國家將低空經濟視爲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低空經濟不僅是技術創新的前沿領域,更是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重要方向。
他表示,今年特別強調“安全健康發展”,這也意味着國家在推動低空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更加註重安全性和可持續性。這對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小鵬匯天需要在技術、管理和運營等全方位構建安全保障體系。
“在小鵬匯天,‘安全’始終是我們的第一要務。我們從產品設計、生產製造、試驗驗證、適航認證、駕駛員培訓到實際應用的全流程,都嚴格貫徹安全優先的原則。”趙德力稱。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健康有序的發展則是促進行業不斷提高安全保障的基礎。
億航智能首席運營官王釗認爲,安全是低空經濟發展的底線和紅線,無論從航空器產品本身還是圍繞飛行、運營生態的建設,安全都是第一位。億航爲商業化做好了一切圍繞安全的保障措施。億航智能將IT領域的“全備份”理念融合到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的設計當中。
飛行汽車產業正處於從技術驗證向商業落地的關鍵躍遷期。
據瞭解,小鵬匯天飛行汽車智造基地計劃在今年10月竣工投產,規劃年產能1萬臺。飛行汽車“陸地航母”型號合格證申請已獲受理,計劃於2026年量產交付。
另一方面,據瞭解,億航今年秉承“安全第一”的原則,以“低空+旅遊”爲切入口,大量佈局城市空中交通運營點,助推低空經濟重點城市樣板打造,“以點連線、織網成面”逐步擴大低空經濟運營市場規模。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了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範行動。
“任何的新技術,新產品肯定都需要通過實際的應用示範來發揮其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這也是新質生產力的最好的體現。”峰飛航空高級副總裁謝嘉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
去年,峰飛航空相繼完成了深圳到珠海的跨海飛行,以及長三角的跨江飛行,充分驗證了eVTOL在區域交通網絡中的潛力。
“一方面,今年峰飛繼續持續峰飛大型5座中長程載人eVTOL航空器的適航,另外一方面針對已經獲取適航證件的2噸級大型eVTOL載物航空器,我們會積極落地常態化應用示範路線和場景,完成空中物流在特定場景中的商業閉環驗證,爲下一步規模化推廣做好準備。”謝嘉透露今年公司的發展動向。
專家建言低空經濟發展
在低空經濟即將邁入大衆消費的重要階段,行業亟需一整套科學、完善、嚴謹、安全的eVTOL運行制度。
王釗談到,低空經濟對於激活立體空間資源、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具有重要意義。作爲新興產業,低空經濟專業性強、商業模式複雜、涉及面廣,在應用場景、合作模式、技術協同等多方面需要政府、監管機構、企業、行業協會等層面加強探討和深度聯合,共同攻堅核心難點。億航智能正在與相關政府部門、監管機構、高校院所、行業協會等共同推動相關法規的建立健全。
在今年的兩會中,多位委員針對低空經濟的發展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小鵬汽車董事長兼CEO何小鵬提交了《關於加快構建eVTOL航空器駕駛員資質認證管理體系的建議》,具體包括以下內容:建立新型eVTOL航空器駕駛員分類分級認證體系;制定傳統航空器飛行員轉成新型eVTOL航空器的培訓要求;完善新型eVTOL航空器模擬機、訓練器的鑑定標準。
何小鵬建議,民航局在這些方面補充完善現有駕駛員管理相關的規章和程序,爲eVTOL航空器的安全、順利運行做好充分準備。
近年來,低空經濟發展明顯提速,各地發展低空經濟的熱情空前高漲。
賽迪研究院《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達5059.5億元,增速達33.8%。預計到2026年,低空經濟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因此,低空經濟相關監管體系的健全也尤爲重要。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民航大學副校長吳仁彪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談到,發展低空經濟要因時因地制宜,條件好的地方可以先發展,不要全國各地一起交學費。“條件好”是指有技術、有人才、有資金。
吳仁彪表示,很多地方借上一輪通航熱,建了不少通航或航空產業園,引進了一些通航生產線。建議優先盤活上一輪通航熱的存量資源。
此外,對於低空經濟市場前景進行科學預測非常重要,它將決定我們採取的技術路線和戰略實施步驟。
他認爲,到2030年,低空經濟產值到2萬億左右可能“比較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