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合力推動需求端增長,業內:A股市場長期投資價值顯現

隨着我國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組合拳的出臺,中國資本市場成爲全球投資者關注的焦點話題。

10月26日,在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4上海蘇河灣大會上,申萬宏源董事長劉健表示,當前對投資中國資產可以更有信心,A股市場的長期配置價值正在逐步凸顯。

同時,金融業的對外開放爲投資中國資產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副理事長、原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在會上稱,對外開放不僅僅是引進來,未來還將在推動“走出去”方面加大力度。其中股權投資基金在促進新興產業發展,特別是互聯網、醫藥、新能源等領域的關鍵性影響。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教授在會上提到,據多家國際組織的預測,未來幾年的經濟增長存在一致性,但全球經濟增長的逆風向問題並未減弱,人口老齡化、地緣衝突升級、產業鏈供應鏈重構以及氣候變暖等因素仍在加速。同時,第四次產業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可能會帶來新的紅利,但這需要時間來顯現。

A股市場週期性因素改善,房地產、貨幣與業績三重利好共振

在宏觀政策方面,劉健表示,過去一個月,我國貨幣、財政、金融等一攬子政策形成合力,宏觀調控的重心呈現出從供給端向需求端,從投資主導向投資與消費並重轉變的新趨勢。

且在政策推動下,滬、深、港三地股票市場交投活躍,同時也有一些境外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及中國資產投資持相對謹慎態度。劉健指出,這一方面與投資機構的投資理念及對中國經濟的認知程度相關,另一方面也反映當前中國經濟面臨問題的複雜性。

針對A股市場相對低迷的週期性因素,劉健認爲,三季度以來,這些因素正呈現邊際改善態勢。房地產市場在新一輪房地產政策的支持下將進入平穩調整期;美聯儲開啓降息通道後中美貨幣週期性錯位將有所緩解;上市公司經營業績有望觸底回升。

從長期看,劉健認爲經濟可持續發展是中國資產和資本市場發展的基礎。他指出,今年7月,相關政策部署爲經濟的長期向好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他強調,中國仍有較大的城鎮化、市民化空間,地區發展不平衡蘊含着巨大發展潛力和市場需求。此外,中國近年來在研發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的同時,在基礎前沿研究領域也不斷取得突破,科技研發的產業化加速,新產業、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爲代表的“三新”經濟增加值超過22萬億元,佔GDP比重提升到18%。

隨着美聯儲開啓降息通道,中美貨幣週期性錯位現象得到緩解,全球權益類資金配置趨勢逆轉,中國股票市場吸引力增強。

劉健表示,根據EPFR數據,9月份流入亞洲新興市場股票市場的資金達到164億美元,其中流入中國股票市場的資金高達114億美元。近期人民幣匯率企穩,全球投資機構紛紛發行中國股票基金,國際資金對中國資本市場的興趣明顯提升。

人民幣企穩與全球金融變局:中國資本市場成國際投資焦點

談及全球金融市場現狀時,劉元春分析稱,當前全球金融在經濟軟着陸的一些特殊表現值得關注。儘管目前許多機構預測全球經濟已基本實現軟着陸,但這種軟着陸的特殊性在於,對美國經濟是否實現了軟着陸、不着陸還是硬着陸的判斷仍存在分歧。

此外,傳統的市場風險指數處於下行狀態,美國大選的不確定性、地緣衝突的複雜性等都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影響。

在此背景下,長期機構投資者有望加大人民幣資產配置比例。劉健在會上分析稱,從境內機構來看,截至今年6月末,保險行業資金運用賬面餘額31萬億元中,只有2.1萬億元配置股票,1.7萬億元配置基金,合計佔比僅約12%。銀行資金對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也較低,2023年末銀行及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存續規模26.8萬億元,其中權益類、混合類產品存續規模不及1萬億元,佔比僅爲3.5%。

“從境外投資者來看,2023年末外資機構持有A股市值佔比下降至4.7%,連續兩年下滑,外資對A股的低配狀態面臨再平衡。” 劉健分析稱,近年來,證券監管部門圍繞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出臺了一系列務實有效的改革舉措,2023年A股上市公司分紅達到2.2萬億元,創歷史新高,資本市場長錢長投的良性生態正在逐步形成,A股市場有望成爲全球資金配置的重要場所。

此外,在助力海外投資者投資中國產業方面,陳文輝認爲,股權投資基金起到了關鍵作用。在陳文輝看來,股權投資基金在服務企業“走出去”的作用包括助力我國企業完成海外併購、引入國際前沿的產業發展經驗等。他強調,股權投資基金既是對外開放的成果,也是對外開放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