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打工人的精神療愈所|十月行記

來源:@經濟觀察報微博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雅潔 在這裡,一切都慢下來了。

沒有外賣、沒有地鐵、沒有寫字樓、沒有車水馬龍,北京七王墳村彷彿是一個脫離北京的存在。

一個個農家小院兒穿插在山中,隱匿在植被和花朵中。很多住家小院兒都不鎖門,當你好奇走進去,主人大概率會招呼你進屋喝杯茶。

留守這個村的,既有當地村民,也有逃離城市的個體,城市與鄉村融合之間,這裡誕生了多種多樣的療愈小館、時尚小館、農家小館以及超好吃的村民食堂,向村民供應着超好吃的大餅,全北京找不到第二家的油酥蔥花大餅。除了村民食堂,還有根據節氣創造菜單的私房小飯館。

擡頭遠望,山清水秀,蒼松翠柏環繞,位於海淀區西北部的七王墳村,坐落在蘇家坨鎮西側的半山腰之中,東臨稻香湖,南臨陽臺山大覺寺,西臨妙峰山,北臨鳳凰嶺,因村內有清道光帝第七子醇親王陵墓得名,和周圍名氣大振的景點相比,這個小村落,不爭不搶,獨守一隅,自成風骨。

從2024年開始,越來越多的城市人發現了七王墳村,甚至有人舉家搬到七王墳村居住:“在這裡,我與自己和解了。”

10月已入秋,北京最美的季節就快來了,山色層林盡染時,便是走進七王墳村的最好時節。

圖爲七王墳村 經濟觀察網記者 王雅潔/攝

去杏林小院,去和靈魂對話

七王墳村57-2,紅色小木門旁邊,立着一塊小小的牌子:杏林小院。

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系的碩士研究生夏天,是這座小院兒的主事人之一。她還有一個身份——頌鉢療愈師。

夏天迎來了一位新客人小王。

圖爲杏林小院 受訪者夏天供圖

來這裡之前,小王是抗拒的,她自認爲自己,是一個用理智和科學解決問題的人,相信數理化的力量,至於心理學的一切療愈,她都覺得是騙人的,無法解決任何問題。

當朋友發來杏林小院漂亮的風景照時,小王動心了,朋友還告訴她,那裡的飯“絕了”,不是一般的好吃。小王立刻動身。

走進杏林小院的小紅門,一位小姐姐正在給花澆水,院子裡種滿了綠植和鮮花,圓滾滾的小鳥眯着眼睛,蹲在牆頭看小姐姐勞動,那胖小鳥的身材,一看還以爲是北京動物園的大熊貓萌蘭養出來的。

走進裡屋,沿樓梯往上,撥開白色的紗簾,彷彿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原色的地板,寬大的軟墊,以及擺在屋中心的兩排鉢,構成了屋內的主體樣貌。

在夏天的引導下,小王躺在軟墊上,心裡默唸:“等聽完這個騙人的頌鉢,就能吃好吃的了。”沒想到,不出5分鐘,小王進入了半夢半醒的意識流狀態。

她彷彿在夢中,看到自己不停走不停走,突然走在了一片草原上,她跟隨着自己的背影往前走,緊接着走到高山中,走在峻嶺裡,一直往前,緊接着走到了自己曾出差去過的那些街道上,國內的、國外的,一一出現。

行走的過程中,周圍是靜謐的,沒有任何聲音,但是周圍出現了很多陌生的面孔,有老人有孩子,但幾乎沒有年輕的男性,她身邊的建築飛速構建,又飛速消失。

她繼續走,突然走到了宇宙中,走在了地球表面,就像科幻電影一般,她離黑洞很近,彷彿一伸手,就能探尋到宇宙的奧秘。正當她想看清宇宙中有什麼時,她瞬間回到地球,回到曠野中,站在沙灘上,就像尼古拉斯凱奇《天使》中飾演的那般,站在海邊等風起。直到這時,小王才追上自己,看清自己穿着白色長衫,安靜地停下了。

小王醒了。

她問夏天:“我究竟在走什麼?我要去哪裡?”

夏天說:“那只有你自己知道。”

夏天給出了一個解釋,表示小王進入了意識流狀態,也許行走的過程,便是療愈自己的過程。

第二天,小王擡手一看蘋果手錶,自己睡了驚人的九個多小時,在這之前,她因爲碰到過一些不公平的事、不善良的人,糟心到只能睡三、四個小時。

從那以後,小王的睡眠質量穩定甚佳。後來,她又去找了夏天第二次、第三次,失眠這個詞,很少再出現於她的生活中。

也許,這就是尋找自我、治癒自己的一個開始吧。

大餅女神

小王朋友說的“絕了”的飯,就在離杏林小院不遠的村民食堂。

走進古色古香的大門,小王沒想過,這座不起眼的小食堂,能做出她的“人生大餅”。

外殼金黃酥脆,內裡酥香鬆軟,趁熱一口咬下去,白色蔥段的香氣、黃油的奶氣、熱騰騰的鍋氣,以及鹹香撲鼻的複合味道,樸素而又強烈地撞擊着小王的味蕾。深吸一口氣,黃金大餅的香氣佔據了她的胃、鼻腔,在那一刻,她彷彿看到自己年幼時,外婆烤制美味麪餅的場景。

可能,這就是家的味道吧。

究竟是誰,把這道看似平平無奇的大餅,做的口味如此驚豔?

小王尋着香氣,找到了廚師。

廚師很忐忑,問在場的人大餅好不好吃。她叫餘麗,是個年輕的小姐姐,曾經出國學過餐飲,嘗試過多種飲食料理,今年以來,她迷上了傳統麪食的製作,拜師一位大師傅,潛心學習黃金大餅的做法。

做給小王吃之前,餘麗剛出師不久。得到小王誇讚後,餘麗害羞地搓着沾滿面粉的雙手,笑紅了臉,她沒有繼續推薦自己的大餅,反而推薦起了同一個廚房的小學徒,力薦小學徒做的蛋糕,表示同事非常有天賦。

除了黃金大餅,家常豆腐也做出了奇妙的口感。廚師用蔥段熗鍋,少許澱粉勾芡,家常豆腐表面用油略微煎過,下鍋加水和調料燉煮,一盤簡單的家常豆腐就出鍋了。

初入口中,豆腐特有的豆香和鹹香融合綻放,中調有一絲微辣的氣息,再來一口白米飯,豆腐瞬間包裹住米粒,湯汁交融,令人動容。

其他的菜,還有槐花雞蛋、桂花馬蹄、鐵鍋三黃雞、時令鮮魚、醬牛肉等等。

每一道菜的食材,都來自這個村落,不過,上菜的速度可能慢一些,和城市中的商務餐館相比,想吃村民食堂的飯菜,得抱着等媽媽做飯的心態去等待,給足廚師們時間,才能品嚐到美味。

離開食堂時,小王和餘麗擁抱,感謝她提供的便宜、原生態、美味的食物,她還給餘麗起了一個外號,叫“大餅女神”。

在這個預製菜橫行市場的時代,一桌來自田間地頭,滿是煙火氣的家常菜,最是撫慰人心。

圖爲七王墳村村民食堂的家常菜 受訪者供圖

靈獸陪伴

秋秋(化名)搬到七王墳村已經三年多了,她經常帶着自己的小狗在村子裡散步。

她的小狗品種是邊牧,是一隻社牛小狗,只要路過不關門的院子,這隻小狗都要進去看看,不是聞聞院子裡的花香,就是追逐一下飛蟲。

這隻小狗喜歡和人接觸,但凡看到院子裡有人,它都會樂呵呵地衝你跑過來,張着嘴巴傻樂,繞着人轉來轉去,小尾巴搖成了螺旋槳,還會不小心把口水蹭到人的衣服上。

秋秋可能也沒想過自己會在村子裡待這麼久,現在的寧靜生活於她而言,已是一種習慣。

村子裡還有很多小肥貓,每一隻小動物,眼神都亮亮的,對人沒有太大的防備心。

圖爲村子裡的流浪貓 經濟觀察網記者 王雅潔/攝

夏天是個愛貓之人,她的杏林小院裡,養着五隻胖貓,最近她還打算收養一隻流浪的小狸花,在冬天來之前,夏天打算給小狸花一個溫暖的家。

五隻胖貓中,最胖的一隻叫皮皮。皮皮是做完絕育的“小太監”,特別愛湊熱鬧,每次有人來頌鉢療愈,皮皮都會鬼鬼祟祟探着胖腦袋,擠進屋子裡,試圖一塊兒參與頌鉢。

圖爲皮皮 經濟觀察網記者 王雅潔/攝

不驅趕、不評價、不定義,可能是人給予小動物的最大尊重吧。

在這個安靜的村落裡,人與動物、植物的相處,達到了一種平衡。在秋秋的身上,在夏天的身上,在餘麗的身上,小王看到了“心在萬物上,身在萬物中”的和諧。

這就是北京郊區的七王墳村,一個不知名的小村子,一個可以讓人沉靜下來,與自己對話的小村子。

在這裡,小王彷彿看到了新的自己,她希望有一天,自己會擁有勇敢而率真的靈魂,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去愛,用自己的理智去判斷。

不做影子,而做人。